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柳金花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子电信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色散
  • 2篇手性
  • 2篇热光效应
  • 2篇聚氨酯
  • 1篇旋光
  • 1篇原子
  • 1篇折射率
  • 1篇手性分子
  • 1篇手性碳
  • 1篇手性碳原子
  • 1篇衰减全反射
  • 1篇双折射
  • 1篇碳原子
  • 1篇偶氮
  • 1篇全反射
  • 1篇聚氨酯材料
  • 1篇光学
  • 1篇光学性
  • 1篇光学性能
  • 1篇分子

机构

  • 3篇江苏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作者

  • 3篇曹国荣
  • 3篇邱凤仙
  • 3篇柳金花
  • 2篇管义钧
  • 2篇杨冬亚
  • 2篇张伟
  • 1篇王正岭
  • 1篇周钰明
  • 1篇庄琳
  • 1篇沈强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光电子.激光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型旋光偶氮聚氨酯的合成、热光性能及色散研究
2010年
以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和苯胺为原料,采用重氮-偶合反应方法,合成含偶氮基团的生色分子4-(4’-硝基-苯基二氮烯基)-苯胺(NPDA)。将NPDA与手性试剂L(-)-酒石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制备新型旋光偶氮聚氨酯(OAAPU)。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对所合成的NPDA和OAAPU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OAAPU进行了热稳定性表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65.1℃,表明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采用ATR技术,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波长和不同温度处的折射率(n),得到了相应的热光系数(dn/dT)。由Sellmeyer色散方程得到了聚合物体系折射率的色散曲线和Sellmeyer系数。结果表明,该材料对研制新型数字热光和全光开关具有一定的意义。
曹国荣管义钧张伟柳金花邱凤仙杨冬亚周钰明
关键词:聚氨酯热光效应折射率色散
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材料的光学性能
2012年
以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和S(-)-α-甲基苄胺等为原料,通过重氮、偶合反应制备了新型含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材料,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该材料进行了吸收谱表征。测定了材料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同时测定材料的熔点,其值为165℃,结果表明该材料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研究了手性碳原子偶氮聚氨酯膜材料的机械性能(如抗拉强度、硬度等),采用衰减全反射法(ATR)测得不同温度、不同波长及不同模式(TE,TM)下的折射率和不同模式下的热光系数,结果表明该材料的折射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相对于一般无机材料具有较大的热光系数;同时该材料具有明显的双折射现象。由Sellmeyer方程得到了该材料的Sellmeyer系数及色散曲线。这对进一步研究新型数字热光和全光开关等光电子器件具有重要意义。
沈强柳金花庄琳王正岭曹国荣邱凤仙
关键词:色散双折射
新型偶氮聚氨酯的制备及其薄膜的热光性能
2010年
以对硝基苯胺、亚硝酸钠和苄胺为原料,采用重氮-偶合反应方法,合成含偶氮基团的生色分子4-(4′-硝基苯基偶氮)苄胺(NPAB)。将NPAB与手性试剂L(-)-酒石酸、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制备含手性单元的偶氮苯聚氨酯(ABPU)。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核磁共振(1H NMR)等对所合成的NPAB和ABPU进行了结构表征。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仪(DSC)对ABPU进行了热稳定性表征,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9.6℃。采用衰减全反射(ATR)原理测量聚合物波导薄膜的热光特性,结果表明,聚合物材料在650 nm波长具有较大的热光系数,其值高达-4.030 7×10-4℃-1。这种测量方法是直接在波导的环境中研究聚合物的热光特性,实验结果更具有实用参考价值。
张伟柳金花管义钧曹国荣杨冬亚邱凤仙
关键词:手性分子热光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