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玲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安徽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有机碳
  • 3篇生物量碳
  • 3篇微生物
  • 3篇微生物量
  • 3篇微生物量碳
  • 3篇物量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有机
  • 2篇土壤有机碳
  • 2篇可溶性有机碳
  • 1篇有机碳含量
  • 1篇有机碳矿化
  • 1篇淤土
  • 1篇生态恢复
  • 1篇塌陷区
  • 1篇碳含量
  • 1篇碳矿化
  • 1篇土地复垦
  • 1篇土地利用
  • 1篇土地利用方式

机构

  • 4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4篇戴万宏
  • 4篇石玲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宣城红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与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采用安徽宣城农地、林地和荒地红壤,通过室内分析和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及其与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利用方式红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在表层最高,随土层加深明显递减;微生物量碳含量大小顺序是农地〉林地〉荒地;农地、林地和荒地红壤微生物量碳占有机碳比率分别为3.58%~5.34%、2.36%.4.52%和0.76%~1.83%;3种利用方式红壤的微生物量碳含量与有机碳含量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8周恒温培养过程中,红壤微生物量碳前4周上升,第3、4周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红壤有机碳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培养过程中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与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关系可以很好地用二次多项式函数拟合。
石玲戴万宏
关键词:红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
安徽省几种主要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研究了安徽省4种主要类型土壤(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和红壤)有机碳(SOC)、可溶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量碳(MBC)的含量剖面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4种土壤SOC,DOC和MBC含量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剖面分布规律基本一致,表层含量较高,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依次递减;表层土壤SOC含量顺序为:水稻土>砂姜黑土>潮土>红壤,DOC含量顺序为: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红壤,MBC含量顺序为:潮土>砂姜黑土>红壤>水稻土。DOC和MBC分别只占SOC的4.92%~18.97%和1.86%~5.68%。土壤SOC,DOC与MBC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3者之间的相关性均分别达到了10%,5%或1%的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石玲戴万宏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淮北淤土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变异被引量:6
2008年
分析了安徽省淮北地区不同利用方式(农地、林地、荒地)下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含量及其剖面分布.结果表明:土壤剖面上,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碳含量在表层土壤中最高,均呈随着土层深度加深而递减的趋势;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分别在5.23%-13.45%和3.09%-8.82%之间波动.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含量影响很大,林地土壤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碳含量最高,其次为农地,荒地含量最低;可溶性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率为林地<农地<荒地,微生物量碳占总有机碳的比率为农地<林地<荒地.腐殖酸含量变化与总有机碳具有一致性.
石玲戴万宏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总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
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与生态恢复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分析了淮北矿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采煤塌陷区土地破坏的现状,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指出了淮北矿区塌陷土地复垦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根据淮北矿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的2大层次、3大类型、6种复垦模式。
石玲戴万宏
关键词:采煤塌陷区土地复垦生态恢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