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玉为
- 作品数:7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环境监测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太湖浮游植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及其在藻类监测和敏感性差异中的应用研究
- 本研究构建太湖流域浮游植物DNA条形码数据库;构建藻类的分了进化与对化学品敏感性差异的关系;通过anetabarcoding技术分析浮游植物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和环境胁迫的关系。
- 张宛宛谢玉为张效伟
- 关键词:浮游植物藻类监测
- CRISPR-Cas9人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三氯生的分子机制
- 大量的化学品被生产和使用,然而其毒性数据有限.传统的动物实验方法己无法满足当今化学品的管理需求,需要新的基于机制的体外测试方法以获取大量的化学品毒性信息.高通量体外测试方法能够广泛地检测化学品的分子生物学活性,但是其试验...
- 夏普谢玉为关淼张效伟
- 关键词:三氯生毒性机制生物学活性
- 应用物种敏感性分布评价敌敌畏对淡水生物的生态风险被引量:17
- 2016年
- 敌敌畏是一类重要的有机磷杀虫剂,但其对水生生态的影响至今研究较少。为了评价其生态风险,构建了淡水水生生物对敌敌畏的物种敏感性分布(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D)模型,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影响SSD模型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该模型的不确定性;推导了敌敌畏对不同类别生物的5%危害浓度HC5(hazardous concentration for 5%the species)阈值;整理收集了我国重要流域水体中敌敌畏的环境浓度;结合SSD模型计算了对淡水生物的潜在影响比例(potentially affected fraction,PAF)。结果表明:1)不同模型的选择会影响HC5的结果,且Burr III模型拟合结果较好,推导的HC5值为0.37μg·L-1;2)无脊椎动物在敌敌畏低浓度范围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脊椎动物。甲壳类动物与昆虫和蜘蛛类相似,敏感度较高,鱼类则较低;3)应用Burr III模型构建SSD时,参数k值对HC5最为敏感,蒙特卡罗随机模拟得到HC5变化范围为0.05~40.57μg·L-1,均值为5.07μg·L-1;4)敌敌畏对我国淡水生态影响较小,PAF均低于1%,其中黄河和太湖流域敌敌畏的生态风险高于其他河流湖泊,珠江口和南海北部较低。上述研究结果为评价敌敌畏对全国不同水体水生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
- 刘亚莉谢玉为张效伟彭书传陈天虎王继忠
- 关键词:敌敌畏淡水生物生态风险物种敏感性分布
- 沉积物中原位微生物组与体外生态毒理学测试结果的关联分析:以三峡库区为例
- 本研究探讨了长江流域三峡库区沉积物中微生物组与生态毒理学测试指标的联系。热点区域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与AhR介导活性的高度相关,验证了PAHs为该地区受污沉积物中的主要有机污染物质。研究结果表明了原位微生物生态群落在受污...
- 谢玉为张效伟杨江华Tilman FloehrHenner Hollert
- 关键词:水体沉积物有机污染物生态毒理学
- 有害结局路径(AOP)框架在水体复合污染监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7年
- 水体复合污染包含低浓度、种类复杂的毒害化学污染物,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监测并识别水体关键毒害污染因子是进行水质管理的前提,也是复合污染研究的难点。目前国内外在水复合污染毒性监测研究上主要基于动物活体试验或者生物体外测试。由于受限于毒理学测试方法,常见的应用通常仅关注于某方面的毒性效应或者少数的分子指标,因而受到质疑和挑战。有害结局路径(Adverse outcome pathway,AOP)的概念将化学污染物的结构、致毒的分子启动事件和生物毒性的有害结局建立关联,为污染物的毒性测试、预测和评估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旨在论述有害结局路径在复合污染毒性评估和关键毒害物质鉴别中的指导性价值和意义。在有害结局路径的指导框架下,借助于生物体外高通量测试技术、化学分析的靶向和非靶向分析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可以系统地分析化学混合物在分子、细胞水平上健康相关指标的响应水平,评估水体中复杂结构污染物,与不同生态和健康有害结局之间的关联,为水环境评价和优先污染物的筛选管理提供有效支撑。本文通过综述AOP框架在复合水体中毒害物质风险研究的现状和优势,对AOP在水环境环境管理上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 张家敏彭颖方文迪史薇谢玉为于红霞张效伟
- 关键词:地表水环境风险评估水环境管理
- DNA宏条形码(metabarcoding)技术在浮游植物群落监测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22
- 2017年
- 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是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浮游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同时有毒藻类的爆发也会威胁水生态安全。然而,基于形态学的物种鉴定方法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水生态环境监测的需求。DNA条形码技术利用基因组特定基因的DNA序列来鉴别生物物种,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快速物种鉴别。然而其在水生生态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的监测中才刚刚起步。由于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高,单基因DNA条形码往往难以识别所有浮游植物种类;近年来,采用多基因条形码、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的超级条形码,以及特定DNA条形码方法在浮游植物种类鉴别中有很大潜力。本文综述了浮游植物DNA条形码技术在物种鉴别研究方面的进展,以及DNA宏条形码技术(DNA metabarcoding)在水生浮游植物环境监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 张宛宛谢玉为杨江华杨雅楠李娣张咏于红霞张效伟
- 关键词:浮游植物DNA条形码生态系统健康物种多样性
- 巢湖流域和太湖流域沉积物中苄氯菊酯和高效氰戊菊酯的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9
- 2016年
- 分析了巢湖流域和太湖流域表层沉积物中苄氯菊酯和高效氰戊菊酯,并结合毒性单元法(Toxic Unit,TU)和物种敏感性分布法(Species Sensitivity Distributions,SSD)评价了两种拟除虫菊酯的生态风险.结果显示,两大流域沉积物中均广泛检测出两类污染物.总体而言,巢湖流域苄氯菊酯含量较高,而太湖流域高效氰戊菊酯含量较高.同时,两种污染物在巢湖流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但太湖流域二者之间没有相关关系.3种风险评价方法(TU法、沉积物SSD法、水体SSD法)均揭示苄氯菊酯对巢湖流域水生环境影响较大,而高效氰戊菊酯对两个流域影响均较大.因此,需要加强对流域高效氰戊菊酯污染的关注.其中,TU法预测的风险最小,沉积物SSD法预测的风险最大,主要原因在于TU法采用的毒性数据为LC50,而SSD法则选用了NOEC/LOEC,同时沉积物SSD法是出于保护大部分底栖生物为目的的方法.各种方法对于评价沉积物毒害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均存在不足,尽管沉积物SSD法最为合理,但由于其毒性数据较少,最终预测结果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底栖生物毒性的研究和数据积累.
- 赵晨彭书传陈天虎谢玉为张效伟王继忠
- 关键词:太湖流域巢湖流域物种敏感性分布生态风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