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红霞

作品数:311 被引量:1,209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8篇期刊文章
  • 86篇专利
  • 75篇会议论文
  • 9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2篇医药卫生
  • 20篇理学
  • 9篇生物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化学工程
  • 5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69篇污染
  • 39篇受体
  • 38篇污染物
  • 35篇内分泌干扰
  • 35篇分子
  • 32篇激素
  • 31篇毒性
  • 26篇萃取
  • 24篇内分泌干扰物
  • 23篇废水
  • 22篇有机污染
  • 22篇高通量
  • 21篇有机污染物
  • 20篇毒物
  • 20篇核受体
  • 20篇多溴联苯醚
  • 19篇动力学
  • 19篇活性
  • 17篇动力学模拟
  • 17篇雄激素

机构

  • 306篇南京大学
  • 17篇江苏省环境监...
  • 9篇香港城市大学
  • 5篇南京信息工程...
  • 5篇常州市环境监...
  • 5篇江苏省环境保...
  • 4篇生态环境部固...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嘉兴学院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常州市环境监...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江苏省环境科...
  • 2篇常州市环境保...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常州环...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桂林工学院

作者

  • 310篇于红霞
  • 93篇史薇
  • 56篇刘红玲
  • 46篇韦斯
  • 42篇张效伟
  • 30篇王连生
  • 27篇于南洋
  • 24篇余益军
  • 22篇苏冠勇
  • 21篇张徐祥
  • 13篇金洪钧
  • 12篇王晓蓉
  • 12篇孙兆海
  • 11篇程树培
  • 11篇孙成
  • 11篇郭婧
  • 10篇林汉华
  • 10篇何席伟
  • 10篇陈慧梅
  • 9篇王小享

传媒

  • 20篇生态毒理学报
  • 18篇环境化学
  • 14篇环境科学
  • 9篇农业环境科学...
  • 8篇南京大学学报...
  • 8篇环境监控与预...
  • 7篇分析化学
  • 7篇科学通报
  • 6篇应用生态学报
  • 5篇第七届全国环...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上海环境科学
  • 3篇计算机与应用...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化学学报
  • 2篇环境监测管理...
  • 2篇能源环境保护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7篇2023
  • 6篇2022
  • 11篇2021
  • 8篇2020
  • 12篇2019
  • 18篇2018
  • 20篇2017
  • 24篇2016
  • 11篇2015
  • 15篇2014
  • 21篇2013
  • 14篇2012
  • 13篇2011
  • 18篇2010
  • 12篇2009
  • 21篇2008
  • 15篇2007
  • 11篇2006
  • 8篇2005
  • 8篇2004
3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毒性效应的非目标化学品鉴别技术进展被引量:3
2015年
现代社会大量化学品的生产与广泛使用造成了地表水、地下水、沉积物、土壤等环境受到污染,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基于毒性效应的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技术(effect directed analysis,EDA)已经在水体、沉积物的致毒物筛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由于污染物组成复杂、范围广、基质干扰高、同分异构体广泛存在、人工合成标样缺少等问题,非目标致毒化合物的鉴别成为了EDA的瓶颈技术。逐渐发展的色谱与质谱技术、数据库指标在化合物筛选识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基于高分辨质谱,数据库搜索,色谱保留特征,模型构建来筛选识别化合物的方法,总结了近年来化合物筛选识别方法在环境新型污染物及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了化合物筛选识别所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这些方法可以提高非目标化合物筛选的准确性和通量,减少样品复杂性和基质干扰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有利于未知化合物的确定。
邓东阳于红霞张效伟史薇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残留被引量:22
2010年
建立了蔬菜中3种磺胺类药物(SAs)的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蔬菜样品用甲醇提取3次,将提取液浓缩干,用0.1mol/LHCl溶解残渣,经荧光胺衍生化后,用反相柱(ODS)分离,以乙腈和0.5%醋酸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用荧光检测器检测。3种SAs的检出限(LOD)为1.02~1.29μg/g,方法的定量限(LOQ)为3.4~4.3ng/g(鲜重)。蔬菜样品中SAs的添加浓度在0.2~1.0ng/g范围内,3种SAs的平均回收率均大于87%,日内与日间RSD均小于10%。实际蔬菜样品测定结果表明,3种SAs在不同蔬菜中均有不同程度检出,总含量为0.0726~0.3709μg/g(鲜重)。
李学德鲜殷明刘红玲花日茂许珊珊陈海燕于红霞
关键词:蔬菜磺胺类药物
江苏省饮用水源水潜在健康损伤筛查及评价
目前,针对饮用水源水这类微污染水体的监测和评价,环境管理部门还是主要依赖化学分析手段,重点关心国家水质标准中规定的化合物是否超标,至于是否存在健康危害还没有引起重视,缺乏针对低污染水体、有关健康损伤的指标筛查研究。本研究...
于红霞胡冠九韩晓冬王心如
关键词:饮用水源水生殖毒性
文献传递
复合水体内分泌干扰物鉴别技术研究
史薇韦斯于红霞张效伟
关键词:内分泌干扰物
一种检测污染水体中猪粪的PCR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污染水体中猪粪的PCR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属于水体污染检测领域。一种检测污染水体中猪粪的PCR试剂盒,包括4种巢式PCR引物、dNTP、PCR?buffer、Mg<Sup>2+</Sup>溶液和ddH...
陈慧梅何席伟张徐祥崔益斌于红霞
文献传递
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相对保留时间和理化性质预测模型被引量:12
2007年
采用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方法,利用SEDs(Steric and Electronic Descriptors)建立了预测GC-RRT,Kow和Sw的QSPR模型,进行了交叉验证(包括Leave-one-out方法和Leave-more-out方法),并且对缺乏性质数据的PCBs进行了预测.
刘晓华高子燊王连生于红霞
关键词:理化性质气相色谱多氯联苯定量结构性质相关
沉积物间隙水原位毒性评估与关键致毒物质鉴别研究
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基于原位TIE的间隙水毒性评估与关键致毒物质鉴别方法,并应用于实际污染位点,证明了原位间隙水TIE的可行性,同时鉴别出金坛化工园区沉积物间隙水中的主要致毒物质。为间隙水毒性鉴别标准方法的制定和化工园区污染...
王玉婷史薇于红霞张效伟
关键词:水体沉积物间隙水化学鉴别
一种血液中有机污染物的高通量筛查分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血液中有机污染物的高通量筛查分析方法,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其步骤为:(1)污染物提取;(2)浓缩与定容;(3)建库;(4)上机检测: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在一级质谱和二级质谱模式下分别进行全扫...
韦斯毛佳迪杜乐天于红霞于南洋叶婷
文献传递
长江江苏段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底栖动物是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结构域和多样性对长江水资源开发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于2013年5月和9月对长江干流江苏段17个采样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生境状况进行调查,并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对底栖动物多样性进行评价,用聚类法分析采样点底栖动物群落相似性.结果显示:17个采样点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6种,其中南京和常州段底栖动物平均密度较高,其他区域平均密度较低.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和常州段底栖动物多样性较高,优势种为齿吻沙蚕(Nephthys sp.)、大螯蜚属一种(Grandidierella chaohuensis sp.)、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颤蚓属一种(Tubifex sp.)和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南通段底栖动物多样性最低,优势种为颤蚓属一种(Tusbifex sp.).聚类分析将17个采样点分为4组,相似性分析检验表明各聚类组底栖动物群落具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表明,水生植被、流速、底质类型和航道可能是影响底栖动物群落结构重要原因之一.
李娣牛志春王霞吕学研蔡琨于红霞
关键词:长江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影响因素
一种测定水中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含量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定水中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含量的方法,属于有机磷酸酯阻燃剂的检测领域。主要步骤包括(1)对样品进行固相萃取;(2)将萃取柱洗脱收集;(3)将(2)得到的洗脱液浓缩定容;(4)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三...
韦斯李俊于红霞史薇于南洋李梅映胡梦阳
文献传递
共3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