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成

作品数:3 被引量:7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黄土高原
  • 2篇水分
  • 2篇小麦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利用
  • 1篇养分利用效率
  • 1篇施肥
  • 1篇施用
  • 1篇施用磷肥
  • 1篇水肥
  • 1篇水肥利用
  • 1篇水肥利用效率
  • 1篇水分变化
  • 1篇水分利用
  • 1篇水分利用效率
  • 1篇土壤
  • 1篇土壤水
  • 1篇土壤水分
  • 1篇土壤水分变化
  • 1篇苜蓿

机构

  • 3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3篇郝明德
  • 3篇李慧成
  • 1篇何晓雁
  • 1篇史培
  • 1篇蔡志风
  • 1篇杨晓
  • 1篇张园
  • 1篇何晓燕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被引量:12
2009年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实地测定0-400cm土壤含水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苜蓿地、轮作苜蓿地的400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6%和11.4%,均低于土壤稳定湿度,其干燥化指数为24.6%和37.2%,分别属强烈干燥化和严重干燥化,而小麦连作的干燥化指数为86.4%,属轻度干燥化。连作苜蓿地土壤干层最厚,400cm处仍十分干燥,而轮作苜蓿地和连作小麦地到240cm以下时,土壤水分开始有所恢复。连作苜蓿地和轮作苜蓿地通过降雨可恢复部分土壤水分,可恢复的土壤深度为40cm和60cm,而连作小麦地可达100cm。不同施肥措施下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程度都很严重,施肥措施不是造成土壤干燥化的主要原因。轮作系统中不同轮作年限苜蓿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没有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与连作苜蓿相比,轮作苜蓿不会大量消耗土壤深层水分而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李慧成郝明德杨晓张园
关键词:黄土高原不同种植方式苜蓿草地土壤水分
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施肥对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59
2010年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黄土高原旱地不同施肥对小麦产量、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变化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M)增产效果较好,产量达5265.0 kg/hm2;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M)小麦产量最高,达5898.8 kg/hm2。NPM配施小麦总吸氮量最大,比单施氮肥(N)增加了131.4 kg/hm2;NPM配施的氮肥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氮肥生理利用率分别为67.0%、49.16 kg/kg、36.97 kg/kg、73.11kg/kg;在不同施肥体系中其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为:N
何晓雁郝明德李慧成蔡志风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地施肥养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
黄土高原长期施用磷肥效应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以黄土高原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施一定量氮肥(90 kg/hm2)的前提下,长期施用磷肥对黄土高原旱作冬小麦的肥料效应。结果表明,长期施用磷肥的农田施磷仍能显著提高小麦的产量,增产量达1393.75~2121.00kg/hm2,增产率为48.41%~73.67%,本试验中施磷39.6 kg/hm2时小麦产量达最大值5000 kg/hm2,这与小麦成穗数最大时的施肥量结果一致;产量与施磷量关系用回归方程Y=-0.8667X2+82.641X+3008.4(R2=0.92)拟合效果良好;施磷主要是通过影响小麦成穗数来影响小麦产量,而对穗粒数和千粒重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施磷还可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肥料的肥效和利用率;施磷过少不能满足作物需求,小麦产量较低,施磷过多小麦产量不会随施肥量的增加继续提高,反而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李慧成郝明德何晓燕史培
关键词:黄土高原小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