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慧莲

作品数:20 被引量:334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农业
  • 4篇实证
  • 4篇乡村
  • 3篇新型农业
  • 3篇实证分析
  • 3篇农户
  • 3篇精准
  • 3篇家庭农场
  • 3篇扶贫
  • 3篇大户
  • 2篇玉米
  • 2篇土地流转
  • 2篇土地细碎化
  • 2篇农村
  • 2篇专业大户
  • 1篇信贷
  • 1篇信贷约束
  • 1篇信贷支持
  • 1篇信息化
  • 1篇信息化发展

机构

  • 19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9篇杨慧莲
  • 16篇郑风田
  • 14篇韩旭东
  • 1篇阮荣平

传媒

  • 3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改革
  • 1篇新疆农垦经济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财经科学
  • 1篇世界农业
  • 1篇中国物价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农林经济管理...

年份

  • 3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球主产国(地区)玉米生产、贸易、消费及库存状况对比——基于1996/1997-2016/2017产季数据测算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依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数据、布瑞克数据库数据及其他成果测算对比1996/1997-2016/2017产季全球包括美国、中国、巴西、欧盟在内的主产国(地区)玉米生产、贸易、消费及库存状况。结果表明:中国玉米产量增加受玉米收获面积增长拉动明显,中国玉米生产效率水平提高对玉米产量增加的贡献显著低于美国同期;2007/2008—2016/2017产季中国成为全球玉米主产国(地区)中唯一的玉米净进口国,相较其他主产国(地区),中国玉米贸易变化异常;对比美国,中国玉米消费受饲用消费拉动明显,整体消费结构单一,且近年来表现出玉米产能不能匹配持续增加的玉米产量的趋势;相较其他主产国(地区),中国玉米期末库存和库存消费比均居高不下。根据数据测算对比结果,总结出中国作为全球重要的玉米主产国,目前玉米存在生产效率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国内消费结构单一,产能不足、库存压力巨大等问题,文章就中国玉米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杨慧莲韩旭东郑风田
关键词:玉米生产贸易
村庄异质性与差异化乡村振兴需求被引量:35
2019年
我国幅员辽阔、地理与文化环境多样,村庄在差异化的地理环境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上慢慢形成,各个村庄之间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征而显示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很难笼统地、不加区分地分析村庄振兴与发展的适应性策略。基于此,文本首先根据各类村庄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有利依托将我国现存的村庄大致划分为ABCD四类,并明确各类村庄未来发展可能的方向;然后详细阐述了B、C两类村庄在发展振兴过程中对精英人物、城乡要素流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需求及可能存在的不同;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时,研究者与制度设计者应在深刻理解村庄异质性特征的基础上分类制定差异化的乡村振兴策略;乡村振兴应立足乡村自有的能够为城市系统提供支持与补充的资源要素,充分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并提升价值;乡村振兴必须在区域资源禀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布局,保障我们既有"大粮仓""小菜篮",又有"后花园"。
郑风田杨慧莲
关键词:精英人物
破解乡村振兴中的资本下乡难题:从排斥走向融合——基于湖北彭墩村的案例被引量:1
2021年
资本下乡能够为村庄"沉睡"资源注入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突破乡村社会排斥,实现村企融合发展是资本下乡成功的关键,本文基于湖北省荆门市彭墩村调研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资本下乡的目的决定着企业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与互动程度。企业与乡村社会的融合程度决定了企业对村庄资源的整合与开发深度。另外,企业带头人的特质、村企资源优势互补程度、宏观条件支持均是影响下乡资本与乡土社会融合的关键要素。
韩旭东杨慧莲郑风田
关键词:资本下乡
土地细碎化增加“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成本了吗?——基于全国776个家庭农场和1166个专业大户的微观调查被引量:42
2019年
研究目的:实证检验土地细碎化对仅从事粮食作物经营的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农业生产成本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研究方法:采用半对数模型,利用全国范围内776个家庭农场和1 166个专业大户的微观调查数据。研究结果:土地细碎化对仅从事粮食作物经营的"规模农户"单位产量总生产成本具有稳定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块数量每增加1块,从事粮食作物经营的"规模农户"单位产量总成本将上升1.03%。从分项成本来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地块数量每增加1块,单位产量化肥成本增加0.86%,单位产量种子成本增加1.23%,单位产量机械作业成本增加1.01%,单位产量其他成本增加0.94%。研究结论:相关部门在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应更多关注耕地的细碎化经营问题;未来需在明确土地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并开展土地细碎化整治行动;应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坚持适度规模经营,在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时科学确定合理的规模边界。
杨慧莲李艳韩旭东郑风田
关键词:土地管理土地细碎化家庭农场专业大户
“小、散、乱”的农村如何实现乡村振兴?——基于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案例被引量:41
2018年
破解当前我国乡村社会普遍存在的"小、散、乱"难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贵州省六盘水市舍烹村用六年时间(2012-2017)从一个藏在大山深处贫困落后的"空壳村"一跃成为美丽乡村中明星村落的发展经验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可行之道。本文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描摹村庄在内部资源重组、组织重构过程中的具体实践及颇具借鉴意义的做法,对村庄发展过程中"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制度设计予以剖析。进一步通过案例实证得出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村庄尚需重塑资金、劳动力、技术等要素环境。
杨慧莲韩旭东李艳郑风田
网络销售何以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建设?——基于全国3360个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7
2018年
基于"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微观数据,分析网络销售对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品牌建设的影响。结果表明:网络销售对品牌建设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使用不同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纠正内生性后,依然发现网络销售对品牌的平均处理效应约为16%,对品牌等级的平均处理效应约为30%。这一正向影响存在的原因可能是网络销售扩大了市场范围,增加了生产者收入,为品牌建设积累了资本。并且网络销售的宣传作用能够降低交易风险,增加品牌粘性,对消费者反馈的快速处理也为产品积累了好的口碑,加强了品牌忠诚度。再者网络销售赋予农产品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能够增强品牌联想,从而从多个方面促进品牌建设。
韩旭东杨慧莲李艳郑风田
关键词:网络销售
怎样的扶贫策略最有效?--Banerjee&Duflo国际扶贫思想对中国精准扶贫的启示
随着中国精准扶贫进入攻坚阶段,在取得较好扶贫成绩的同时,也浮现出一系列问题:扶贫瞄准困难、供需错位;扶贫思路传统单一;"拍脑袋"扶贫项目频现;政府单一扶贫格局下资源依赖与供给约束;扶贫链条腐败滋生等问题严重影响中国"确保...
杨慧莲郑风田
关键词:政府功能
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与农业生产效率——基于全国2745个农户调研样本的实证分析被引量:40
2020年
土地细碎化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土地流转能够实现适度规模经营以破解细碎化难题?基于第二期“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指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实证分析了土地细碎化与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细碎化对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一负向影响在土地细碎化为基本生产经营条件的背景下具有稳健性与时间上的持续性。土地流转并不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对后者有显著负向影响。甚至对规模农户而言,土地流转在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负向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是因为当前我国土地流转仍受到诸多限制且土地流转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经营,甚至加剧了土地细碎化程度,从而进一步限制了农业生产效率提升。
韩旭东王若男杨慧莲郑风田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现代化
农村“三变”改革的内涵、实践、影响及扩散研究综述被引量:2
2021年
2014年发轫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的农村“三变”改革是中国特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因改革成效显著,引起中央高度重视而多次写入国家重要政策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三变”改革实践。目前学术界已针对农村“三变”改革做了一系列研究并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归纳整理,分别从农村“三变”改革及实践本身、“三变”改革作用及影响、“三变”改革在贵州省之外区域的扩散及实践三个层面进行系统梳理与评述,尝试在充分剖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寻新的研究突破口。有鉴于此,未来的农村“三变”改革研究还需强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用前沿的政策评估方法对改革绩效进行科学、客观评估并分析其产生的机制;二是深入重点区域,借助典型案例研究等方法,系统深刻剖析农村“三变”改革实践、绩效及可能存在的风险;三是在上述两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政治学、经济学经典理论出发剖析农村“三变”改革改革蕴含的理论内涵及价值创造。期望打破对农村“三变”改革局部的、单一视角的孤立研究,从而形成大视角、多学科、全维度的高价值综合性研究成果。
杨慧莲刘培生
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信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西部5省419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数据被引量:4
2019年
基于全国中西部5省419份建档立卡贫困户微观调查数据,测算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摆脱贫困的信心,同时运用有序Logit回归模型从贫困户可持续生计资本和对扶贫政策的认知、评价两个方面选取变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部分受访者对脱贫致富比较有信心,仅有8.96%的受访者比较没信心,10.17%的受访者非常没信心,对脱贫致富没信心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是“等、靠、要”的主体。户主的健康状况良好、接受过技能培训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更大;合理的人情往来支出有助于增加脱贫致富的信心,但是超出合理限度之后的人情往来支出越多,贫困户对脱贫致富越没有信心;对国家扶贫政策了解程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认为扶贫资源分配公平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对政策实施效果满意度高的贫困户脱贫信心更大。
杨慧莲王若男韩旭东郑风田
关键词:内生动力有序LOGIT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