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为民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海洋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8篇植物
  • 8篇群落
  • 8篇群落结构
  • 8篇浮游植物
  • 6篇植物群
  • 6篇植物群落
  • 6篇植物群落结构
  • 6篇浮游植物群落
  • 6篇浮游植物群落...
  • 4篇沙尘
  • 4篇海区
  • 2篇水域
  • 2篇围隔
  • 2篇围隔实验
  • 2篇夏季
  • 2篇酶活性
  • 2篇硅藻
  • 2篇海洋酸化
  • 2篇浮游
  • 2篇CO2加富

机构

  • 1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黄河水利科学...
  • 1篇山东省海水养...

作者

  • 11篇王为民
  • 9篇陈洪举
  • 8篇刘光兴
  • 5篇衣晓燕
  • 3篇黄有松
  • 1篇潘益锋
  • 1篇梁生康
  • 1篇马静
  • 1篇刘晓彤
  • 1篇王宁
  • 1篇张天文
  • 1篇张寰
  • 1篇李浩然

传媒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2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海洋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短期海洋酸化对黄海近岸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2016年
为探讨短期海洋酸化对黄海近岸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本文在荣成湾海域采用大体积培养实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控制组通入过滤自然空气,CO_2组通入含1000 ppm(Parts per million,百万分之一)CO_2的过滤混合空气。结果表明,CO_2浓度升高引起的海洋酸化显著促进了黄海近岸海域Chl a浓度和浮游植物总丰度的上升,同时浮游植物种类数在高CO_2浓度条件下出现明显下降。不同种类的浮游植物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有所不同,培养过程中CO_2组菱形藻(Nitzschia spp.)和斯氏几内亚藻(Guinardia striata)丰度比控制组出现明显上升,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p.)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丰度在CO_2组和控制组并未呈现出明显差异。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较大粒径浮游植物相比较小粒径浮游植物生长更快。海洋酸化显著改变了黄海近岸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这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王为民刘光兴陈洪举毛雪微衣晓燕
关键词:海洋酸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夏季莱州湾东部近岸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征被引量:1
2017年
根据2009年6—7月在莱州湾东部近岸水域的海洋调查资料,研究了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以及环境因子与浮游动物丰度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显示,夏季莱州湾东部近岸水域共记录浮游动物36种(含夜光虫)、浮游幼虫20类。叼龙嘴东西两侧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差异明显,东侧的三山岛近岸水域浮游动物种类数(53种,含浮游幼虫)和丰度(900.6ind/m^3)都高于西侧的土山镇北部近海(28种,含浮游幼虫,581.6ind/m^3)和太平湾南部水域(33种,含浮游幼虫,612.5ind/m^3)。聚类分析(CLUSTER)将研究海域的浮游动物划分为2个组群,土山镇北部近海和太平湾南部水域划为同一组群,三山岛北部近海为另一组群。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莱州湾东部近岸水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
李浩然刘光兴马静王为民陈洪举
关键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CO_2加富对魁蚶稚贝潜沙能力和3种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8年
贝类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可能会受到高CO2浓度的影响。潜沙行为和酶活性是贝类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但其对海水CO2浓度升高响应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采用CO2加富培养实验的方法,研究了高CO2浓度条件对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稚贝潜沙能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3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O2组(1 000μatm)培养水体中DI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魁蚶稚贝初次潜沙时间((5.73±0.51)min)相比对照组((7.80±1.27)min)明显缩短,潜沙率((69.67±5.13)%)相比对照组((61.33±3.21)%)明显升高。实验开始时魁蚶稚贝壳长为(17.20±0.03)mm,实验结束时CO2组魁蚶稚贝壳未出现明显生长((17.24±0.02)mm),显著低于对照组魁蚶稚贝壳长(17.37±0.07)mm。CO2组魁蚶稚贝SOD活性在培养第2和第4天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出现下降并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O2组和对照组魁蚶稚贝CAT活性在前4天均上升,之后CO2组魁蚶稚贝CAT活性基本不变,而对照组出现下降;两实验组魁蚶稚贝AChE活性在培养过程中无明显差异。高CO2浓度条件下魁蚶稚贝壳的生长受到影响,潜沙过程受到促进,3种酶活性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未来海洋酸化可能会影响魁蚶的养殖。
王为民张天文张天文刘光兴陈洪举
关键词:CO2加富酶活性
夏季强降雨对胶州湾浮游硅藻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1
2014年
为研究强降水对胶州湾浮游硅藻群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作者利用2012年夏季暴雨前(7月17日)和暴雨后(8月5日)采集的浮游植物样品,对暴雨前后胶州湾海域浮游硅藻的种类组成、丰度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台风导致的强降雨天气对浮游硅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前胶州湾海域共记录到硅藻22属54种,暴雨后,共记录到出硅藻18属39种,浮游硅藻种类数显著下降。暴雨前浮游硅藻的平均丰度为2 953.9×104个/m3,优势种有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odiacus)、星脐圆筛藻(Coscinodiscus asteromphalus)、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和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暴雨后浮游硅藻平均丰度为111.4×104个/m3,比暴雨前降低了1个数量级,优势种组成也发生变化,有浮动弯角藻、星脐圆筛藻、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和波状石丝藻(Lithodesmium undulatum)。暴雨前后胶州湾海域浮游硅藻平面分布也发生变化,暴雨前在湾西部丰度值较高,暴雨后浮游硅藻平面分布相比暴雨前更加均匀。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海洋环境异常变化对浮游硅藻乃至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王为民陈洪举梁生康刘光兴
关键词:强降雨群落结构浮游植物硅藻
模拟条件下沙尘对西北太平洋寡营养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沙尘沉降入海可以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盐(N、P、Si、Fe),增加其生产力;携带的污染物质(重金属等)也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为探讨沙尘对寡营养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我们在西北太平洋寡营养海区...
衣晓燕黄有松王为民陈洪举庄昀筠张寰刘光兴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CO2加富对魁蚶稚贝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大气CO2浓度升高造成海水pCO2升高、pH值降低和碳化学平衡改变,引起海洋酸化.作为钙化生物,贝类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可能会受到高CO2浓度条件的影响.酶活性是贝类响应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但其对海水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的研...
王为民刘光兴毛雪微陈洪举
关键词:CO2加富氧化酶活性
基于围隔实验的沙尘添加对西北太平洋寡营养海区小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研究沙尘沉降入海对寡营养海区小型浮游植物(20~200μm)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4年4月在西北太平洋寡营养盐海区进行了沙尘添加的现场船基围隔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沙尘添加改变了原始海水的营养盐结构,在培养的过程中NO_3^-,NO_2^-以及SiO_3^(2-)营养盐的含量呈现下降趋势,PO_4^(3-)营养盐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沙尘的添加导致小型浮游植物种类数减少了26%(对照组38种,沙尘组28种),且改变了优势种组成,细胞丰度由1 998cells/L增加至3 523cells/L。优势种由笔尖形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丰度233cells/L,占总丰度14.3%)、羽纹藻(Pinnulariaspp.)(丰度135cells/L,占总丰度8.3%)以及伯氏根管藻(Rhizosolenia bergonii)(丰度120cells/L,占总丰度7.4%)等演替为菱形藻(Nitzschiaspp.)(丰度2 835cells/L,占总丰度80.6%)和羽纹藻(丰度240cells/L,占总丰度6.8%)。沙尘添加促进了硅藻的生长,而甲藻的生长受到抑制,丰度明显下降。相对于对照组,沙尘组硅藻丰度增加了115.4%(对照组丰度由903cells/L增至1 568cells/L,沙尘组增至3 378cells/L),甲藻丰度减少了66.3%(对照组丰度由242cells/L增至430cells/L,沙尘组减至145cells/L)。研究显示,沙尘输入为西北太平洋寡营养海区小型浮游植物的生长贡献了营养盐等物质,不同浮游植物对沙尘添加后的响应不同,从而改变了小型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沙尘对寡营养盐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衣晓燕黄有松陈洪举王为民潘益锋刘光兴张寰
关键词:沙尘围隔实验
模拟条件下沙尘对西北太平洋寡营养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沙尘沉降入海可以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大量的营养盐(N、P、Si、Fe),增加其生产力;携带的污染物质(重金属等)也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为探讨沙尘对寡营养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我们在西北太平洋寡营养海区...
衣晓燕黄有松王为民陈洪举庄昀筠张寰刘光兴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2010年夏末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黄河口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于2010年9月在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119°03'~119°36'E,37°28'~38°09'N)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以及群落多样性。结果显示,研究水域共记录浮游植物44属80种(包括14个未定种),其中硅藻门共39属68种(包括11个未定种),在种类数和丰度值上均占据绝对优势;甲藻门3属9种(包括1个未定种),蓝藻门1种(未定种),金藻门1属1种,绿藻门1属1种。本航次调查中浮游植物优势种有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和叉状角藻(Ceratium furca)。调水调沙导致的调查水域营养盐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重要影响。该研究揭示了2010年黄河调水调沙后黄河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丰富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基础资料,为深入探讨河口环境变化对浮游植物群落乃至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宁刘光兴刘晓彤王为民陈洪举
关键词:黄河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调水调沙
基于围隔实验的沙尘添加对西北太平洋寡营养海区小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衣晓燕黄有松陈洪举王为民潘益锋刘光兴张寰
关键词:沙尘围隔实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