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帆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后转入康复医学科的164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男79例,女85例,年龄(57.41±7.79)岁,年龄范围为48~73岁。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rTMS组、分级运动想象组及联合组,每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rTMS组行rTMS治疗,分级运动想象组行分级运动想象训练,联合组行rTMS联合分级运动想象训练。评估四组患者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神经功能、脑血流灌注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4周,联合组的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下肢FMA、脑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Banhel指数评分及表观弥散系数值分别为(57.94±4.71)分、(28.02±2.33)分、(28.21±2.39)分、(73.92±7.16)分、(643.45±65.04)×10^(-6)mm^(2)/s,rTMS组分别为(55.23±4.77)分、(26.33±2.61)分、(26.14±2.61)分、(65.01±6.41)分、(614.01±61.33)×10^(-6)mm^(2)/s,分级运动想象组分别为(54.52±4.86)分、(25.45±2.01)分、(25.36±3.35)分、(63.68±6.33)分、(597.91±70.12)×10^(-6)mm^(2)/s,三组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52.41±4.03)分、(23.89±3.94)分、(23.15±3.24)分、(60.32±7.21)分、(562.36±55.02)×10^(-6)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rTMS组、分级运动想象组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分别为(17.68±3.01)s、(20.06±3.61)s、(21.24±3.34)s,三组的上述指标均短于对照组[(23.14±3.1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rTMS组、分级运动想象组的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分别为(206.54±20.61)m、(189.24±16.64)m、(182.35±17.99)m,三组的上述指标均长于对照组[(174.36±15.33)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联合组、rTMS组、分级运动�
- 左菲菲成旭东王帆刘畅李莹李薇
-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脑梗死后偏瘫神经功能
- 高浓度造影剂在眼动脉CT双能量血管成像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双能量血管成像配合高浓度碘造影剂在眼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选择在我院行颅脑CTA患者80例(160眼),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分别行双能CT血管造影及螺旋CT减影成像后判断与分析。前者使用拜耳370mg I/m L造影剂,后者使用GE 350mg I/m L造影剂;结果:所有入选者的眼动脉CTA图像均明确显示,眼动脉主要分支血管充盈良好;经过测定,观察组的颅内段、视神经管段、眶内段等眼动脉直径都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直径分别为1.26 mm±0.16 mm、1.21 mm±0.18 mm、1.12 mm±0.14 mm;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斑块检出率分别为28.8%和2.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双源螺旋CT行双能CT血管成像在眼动脉疾病判断的应用显示效果佳,能有效判断眼动脉直径状况与斑块情况,从而指导治疗。
- 曹伟刘洪王帆黄海东
- 关键词:眼动脉
- 各种能谱CT的性能及应用差异研究
- 2024年
- 能谱CT以其独特的能谱分析工具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提供了更为丰富的信息。基于各种能谱CT的原理和性能存在差异,本文对各种能谱CT的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临床应用的差异,如碘基图定量分析、去金属及硬化伪影、物质成分的分离与鉴别、微细结构的显示和虚拟平扫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影像工作者针对不同的临床需求选择能谱CT提供参考,以求临床效益最大化。
- 秦天梁保辉王梦廷王静王帆
-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成像能谱CT图像质量
- 3D打印多孔钛材料修复兔股骨髁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4周、8周、12周通过X线及CT观察骨缺损处生长变化,术后12周处死所有新西兰白兔,通过大体观察、X线、CT、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2周取出标本清理周围软组织,实验组缺损部位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见缺损处骨质凹陷;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植入物区域与周围界限模糊不清;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阴影;Micro-CT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物区域空隙内长入新生骨组织,植入物附近可见骨小梁长入;对照组缺损区未见明显的骨长入;硬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植入材料与成骨细胞结合,可见成熟的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于新生骨内;对照组骨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IPP5.1计算新生骨与缺损区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孔钛材料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愈合,新生骨组织可以长入并充满孔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 邓威郑欣谌业帅芮敏王帆李赛郭吉强刘洪郭开今
- 关键词:股骨髁骨缺损3D打印
- 双源CT大螺距Flash扫描优化方案在肺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
- 王帆
- 多排CT的MPR技术与MRI对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对比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与MRI用于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材料与方法:将来我院诊治的单侧膝关节损伤需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共126例列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MSCT检查,观察组采用MRI检查,两组最后均应用关节镜进行确诊,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比较两敏度为94.7%,特异度为50%,诊断符合率为90.5%,Kappa值为0.89;MRI检查的灵敏度为96.4%,特异度为85.7%,诊断符合率为95.2%,Kappa值为0.94,均具有很高的一致性,两者在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上没有差异(P>0.05),但MRI的特异度更高(P<0.05)。结论:应用MPR技术的多层CT和MRI对于交叉韧带损伤都有良好的诊断效果,临床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式或者两者结合应用来取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 刘传勇王帆
- 关键词:多排CTMPR技术MRI交叉韧带损伤
- 双源CT大螺距Flash扫描优化方案在肺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双源CT大螺距Flash扫描优化方案在肺动脉CTA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因肺动脉栓塞的病人几乎存在不同程度的胸疼、胸闷,部分患者不能有效的配合屏气,而常规肺动脉CT扫描中需要患者配合屏气,部分患者不一定能有效的配...
- 王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