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海东

作品数:15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徐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4篇加权成像
  • 4篇磁共振成像
  • 3篇血管
  • 3篇缺血
  • 3篇急性
  • 3篇灌注
  • 2篇动脉
  • 2篇再灌注
  • 2篇造影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肿瘤
  • 2篇微出血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脑微出血
  • 2篇扩散

机构

  • 15篇徐州市第一人...
  • 3篇复旦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附...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5篇黄海东
  • 7篇曹伟
  • 4篇刘洪
  • 4篇王辉
  • 3篇赵蕤
  • 2篇沈天真
  • 2篇徐凯
  • 2篇孔凡彬
  • 2篇陈星荣
  • 2篇贺广珍
  • 1篇秦敬翠
  • 1篇邵丽
  • 1篇高立勇
  • 1篇周联生
  • 1篇王苗
  • 1篇任国强
  • 1篇章志扬
  • 1篇丁玉芹
  • 1篇曾蒙苏
  • 1篇葛许华

传媒

  • 3篇山东医药
  • 3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肿瘤化疗用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肿瘤化疗用的装置,涉及化疗技术领域,针对在病人接受治疗时,需要注入药物,且药物的温度较低,影响病人恢复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盖板,...
贺广珍黄海东章志扬
文献传递
利用SWI探讨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风险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风险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确诊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患者,经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根据脑微出血的数量分为A组(轻度组)45例、B组(中度组)68例和C组(重度组)42例,并选取同期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71例)。各组患者均采用常规的静脉溶栓治疗。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比较各组治疗后脑微出血和出血性转化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和采用改良RANKIN量表比较各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C组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比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预后情况劣于对照组(P<0.05);A组和B组在静脉溶栓后脑微出血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情况、病死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而B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并重度脑微出血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可能会增加出血性转化危险和病死率,影响预后;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明确患者的脑微出血情况对临床溶栓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邵丽王苗葛许华黄海东周联生秦敬翠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脑微出血静脉溶栓磁敏感加权成像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变化被引量:15
2005年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的血脑屏障变化以及MRI表现。方法 44 只SD大鼠随机分为4 组,采用大鼠线栓法建立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A组、C组脑缺血2 h, B组、D组缺血6 h,A组、B组中每组10 只分别于灌注前、再灌注后2 h和24 h行MRI检查,4只大鼠行组织学检查。C组、D组每组12只,分别于再灌注后2 h和24 h观察脑组织中伊文氏蓝染色情况并测量其含量。结果 A、B两组再灌注前均无强化表现,再灌注后2 hA组10例中4例出现斑片状强化,B组10例均出现大片明显强化(P<0.05),B组中3例再灌注24 h T1WI出现高信号,相应大体标本断面可见出血灶,组织学观察显示B组脑组织损伤较A组严重。C组中8例可见右尾壳核斑片状蓝染区,而D组12例右尾壳核及额顶叶皮质区均见蓝染,测量两组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与对侧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右侧大脑半球伊文氏蓝含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组中再灌注2 h与再灌注24 h伊文氏蓝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时血脑屏障的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加重,MRI增强扫描作为一个无创性、可重复性检查方法,有助于评价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的状况。
徐凯黄海东沈天真陈星荣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脑缺血血脑屏障
扩散加权成像在小儿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3例经临床确诊的1~14岁病毒性脑炎患者脑部DWI及常规MRI表现特点,根据常规MRI与DWI病变异常信号的范围和数目差别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病变区与正常脑组织及组间ADC值差别,判断ADC值变化与发病时间(TI)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常规MRI检查在发病早期无论从病灶的数目、范围及信号强度均不如DWI图像显示清楚,组1患者ADC值明显低于组2及正常脑组织ADC值(P<0.05),病变区域ADC值降低程度与发病时间存在相关性(r=0.827,P<0.05)。结论DWI可早期发现病毒性脑炎病灶,对病毒性脑炎的定位、定量判断病情严重性及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黄海东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病毒性脑炎磁共振成像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MSCT和MR化学位移成像表现及病理基础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多排螺旋CT(MSCT)和MR化学位移成像(CSI)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6例乏脂肪肾AML患者的MSCT和MRI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增强血供情况及CSI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6例病灶均表现为实质性肿块,10例病灶呈类圆形,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9例病灶见劈裂征,6例见杯口征,5例见皮质掀起征,11例病灶CT平扫呈稍高密度,其中4例密度不均匀,内见小灶性低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呈快进快退、持续强化和延迟强化三种模式,但峰值强化程度均低于肾皮质。MR成像T2WI病灶均呈低信号,CSI中3例出现反相位信号下降,其中1例呈现反相位病灶中心高信号,周围绕以线状低信号环的特殊表现。结论:乏脂肪肾AML的MS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薄层MR反相位CSI对该病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黄海东刘洪曹伟高立勇赵蕤贺广珍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计算机体层成像化学位移
肺部磨玻璃结节样腺癌的MSCT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探讨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多排螺旋CT(MSCT)表现及病理基础,旨在提高对该病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肺腺癌的21个磨玻璃密度结节(GGNs)病灶的CT资料,分析病灶的大小、性质、瘤肺界面、病灶边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的表现,并将病理结果分为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病变两组进行CT特征的对照。结果:浸润前病变14个,其中13个长径小于2.0 cm,10个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S)、9个瘤肺界面清晰光滑、8个有分叶征、3个有毛刺征;浸润性病变7个,其中4个长径大于2.0 cm,5个为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s)、7个瘤肺界面清晰毛糙、6个有分叶征、6个有毛刺征及4个有棘突征;另外浸润性病变空泡征、胸膜凹陷征及穿行支气管、血管走行及形态的改变较多见。结论: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GGNs体积较大、呈混合密度(有实性成分)、瘤肺界面清晰毛糙、出现深分叶征、毛刺征或棘突征、空泡征、胸膜凹陷征、病灶内穿行的支气管和血管出现异常改变,提示浸润性病变概率明显增加。
王辉刘洪黄海东赵蕤
关键词:腺癌CT表现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对13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其中心率〈60次/min者40例(A组)、60~65次/min者30例(B组)、65~70次/min者36例(C组)、〉700次/min者70例(D组),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评价各组重建图像质量。结果A、B、C、D组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93.3%、83.3%和50%,右侧冠状动脉分别为90%、93.3%、77.8%和50%,D组各冠状动脉节段检查成功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P〈0.05)。认为冠状动脉MSCT检查前心率调整〈65次/min即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保持检查过程中心率稳定(变化〈30次/min)有助于提高检查成功率。
曹伟孔凡彬吴小进黄海东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心率
Gd-EOB-DTPA磁共振成像在慢性肝炎背景下小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探讨结合肝细胞期的钆塞酸二钠(Gd-EOB-DTPA)三期增强MRI对慢性肝炎背景下小肝细胞癌(HCC)结节(≤2c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慢性肝炎合并肝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根据Gd-EOB-DTPA不同特性用两种方法对MRI图像进行诊断分析:方法 A,对平扫、三期增强图像进行分析;方法 B,对平扫、三期增强和肝细胞期图像进行分析,然后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40例患者共发现53枚肝脏结节,病理结果显示39枚为HCC结节,27枚HCC结节增强MRI表现为富血供典型结节,12枚表现为不典型结节。不典型HCC结节病灶较小,平均直径为(0.8±0.3)cm,Edmondson-Steiner病理分级为Ⅰ~Ⅱ级;典型HCC结节平均直径为(1.4±0.4)cm,病理分级为Ⅱ~Ⅲ级。方法 A、B各检出HCC结节27、36枚,敏感度分别为69.2%、92.3%,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特异度均为85.7%。结论 Gd-EOB-DTPA增强MRI能够提高对慢性肝炎背景下HCC结节(≤2 cm),特别是不典型HCC结节的正确诊断率。
黄海东曾蒙苏丁玉芹曹伟王辉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细胞癌磁共振成像
MRI联合V-EEG在癫痫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MRI联合V-EEG技术在术前癫痫病灶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48例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的MRI检查及V-EEG检查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MRI定位阳性率为60.42%,V-EEG定位阳性率为52.08%,MRI定位阳性率略高于V-EEG定位检查,但两者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χ~2=1.413,P=0.235)。结论:MRI检查有助于发现癫痫患者的颅内病灶,与V-EEG检查结合能够术前准确定位病灶,确定切除范围,有利于为制定癫痫的手术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依据。
王宇黄海东张晓玲马林
关键词:癫痫MRIVEEG病灶定位
CT灌注成像对兔长期缺血后肢干细胞移植后血管生成情况的评价
2014年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对兔长期缺血后肢经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后血管生成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将24只健康成年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2只,经左后肢股动脉离断造成后肢缺血,按慢性实验动物饲养60 d,制成左后肢长期缺血模型。于术后第61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左后肢股动脉周围的大腿肌肉群内注射BMSC悬液、同等剂量培养基。于术后第61天和BMSC移植术后第28天行640层CT灌注扫描,在工作站用灌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比较两组左后肢与右后肢肌肉组织的血容量比值(r BV)、灌注量比值(r BF);CT扫描后当日处死兔,分别切取双侧内收肌,免疫组化法测定左后肢与右后肢毛细血管密度比值(r MVD)。结果术后第60天,实验组r BF、r BV分别为10.90、10.85,对照组分别为11.09、11.14,P均>0.05。干细胞移植后第28天,实验组r BF、r BV、r MVD分别为15.40、15.90、15.3,对照组分别为7.00、6.55、7.09,P均<0.01。结论 640层CT灌注成像可无侵袭性、半定量评估经BMSC移植治疗后兔长期缺血后肢毛细血管床的变化。
王辉黄海东黄飞任国强曹伟
关键词:灌注成像细胞移植血管生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