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采
  • 1篇单采血浆
  • 1篇单采血浆站
  • 1篇血管
  • 1篇血浆
  • 1篇血液
  • 1篇血液制品
  • 1篇血站
  • 1篇应急
  • 1篇应急保障
  • 1篇原料血浆
  • 1篇韧性
  • 1篇全血
  • 1篇献血
  • 1篇相关血管
  • 1篇利用率
  • 1篇捐献
  • 1篇发生率
  • 1篇META分析
  • 1篇采供血

机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3篇王娅
  • 3篇卢丽
  • 1篇郑忠伟
  • 1篇李长清
  • 1篇黄晓倩
  • 1篇刘欣欣
  • 1篇刘彬

传媒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国产血液制品生产供应现状及改善策略探讨被引量:6
2016年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产血液制品的生产供应现状及原料血浆采集情况的总结分析,探讨了目前制约国产血液制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和因素,建议通过提高采浆区域资源利用率、统筹解决临床富余血浆综合利用、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及降低临床血浆不合理输注等措施和手段,来改善和提高国产血液制品生产量以缓解临床供需矛盾。
王娅卢丽黄晓倩刘彬李长清郑忠伟
关键词:原料血浆单采血浆站
我国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献血相关血管迷走神经反应(donation related vasovagal reaction,DRVR)在国内的发生率,并探讨DRVR的风险因素,为开展DRVR相关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WanFang Data和CNKI等相关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全血捐献DRVR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发表时间为1998~2020年。由2位研究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63项研究,涉及6043945名献血者。DRVR的发生率为1.0%[95%可信区间(CI),0.9~1.1,I~2=99.7%,P<0.01]。女性DRVR发生率(1.4%,95%CI:1.0~1.8,I~2=99.6%,P<0.01)高于男性(1.1%,95%CI:0.8~1.4,I~2=99.6%,P<0.01)。年龄方面,18~25岁献血者DRVR发生率为1.3%(95%CI:0.8~1.8,I~2=97.9%,P<0.01),26~35岁为0.8%(95%CI:0.5~1.0,I~2=95.0%,P<0.01),36~45岁为0.4%(95%CI:0.3~0.5,I~2=88.5%,P<0.01),46~55岁为0.3%(95%CI:0.1~0.6,I~2=96.1%,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DRVR发生率降低。1998~2020年间,DRVR发生率逐年降低(P<0.01)。首次献血者DRVR发生率(1.5%,95%CI:1.3~1.8,I~2=98.6%,P<0.01)高于重复献血者(0.6%,95%CI:0.5~0.7,I~2=97.2%,P<0.01)。焦虑是引起DRVR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结论采供血机构应加强对DRVR的监测,应更加重视年轻女性,关注首次献血者,并制定更加完善的献血政策,以减少DRVR的发生。
肖光林周巧灵王娅赵沛喆卢丽李婉
关键词:发生率META分析
应急保障下采供血服务体系韧性评估指标框架构建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构建血站应急保障下采供血服务体系韧性评估指标框架,提高血站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保障能力。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初步确定采供血服务体系韧性评估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咨询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确定韧性评估指标框架。邀请6名行业权威专家对韧性指标权重进行评分,最终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建立了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组成了血站采供血服务体系韧性评估指标框架,一级指标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韧性、组织韧性和过程韧性的权重分别为:0.140、0.071、0.156、0.225、0.408。结论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构建的采供血服务体系韧性评估指标框架具有一致性和科学性,可为采供血服务体系韧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刘欣欣卢丽王娅
关键词:血站层次分析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