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娅
- 作品数:32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输血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建立无过错输血感染疾病风险分担机制的思考被引量:5
- 2016年
- 由于患者因为输血感染疾病事件所引发的系列问题,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迫在眉睫。而建立机制面临着缺乏上位法依据、筹资来源和方式不确定等问题。为此,应该采取如下措施来解决:完善法律基础、建立筹资机制、建立动态调节机制、完善数据采集。
- 王娅章品高新强黄晓倩龚鹏刘忠
- 关键词:保险机制风险分担
- 国产血液制品生产供应现状及改善策略探讨被引量:6
- 2016年
- 本文通过对我国国产血液制品的生产供应现状及原料血浆采集情况的总结分析,探讨了目前制约国产血液制品生产的主要问题和因素,建议通过提高采浆区域资源利用率、统筹解决临床富余血浆综合利用、提高行业集中度、优化产品结构、提升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社会责任感,以及降低临床血浆不合理输注等措施和手段,来改善和提高国产血液制品生产量以缓解临床供需矛盾。
- 王娅卢丽黄晓倩刘彬李长清郑忠伟
- 关键词:原料血浆单采血浆站
- 四川地区血站分离血浆HIV/HBV/HCV残余风险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评估四川地区血站分离血浆中HIV、HBV、HC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四川9家血站HBs Ag、抗-HCV、抗-HIV筛查阳性样本,对筛查HBs Ag阳性标本采用中和试验确证,对筛查抗-HCV及抗-HIV阳性标本采用免疫印迹法确证。采用改良的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计算HBV,HCV,HIV残余风险。结果四川地区血站分离血浆中HBV,HCV和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1 355,1/35 587和1/92 593。结论血站分离血浆仍存在一定残余风险,增加核酸检测等新型检测技术可进一步降低其残余风险。
- 韩婷婷刘鱼李长清张燕王娅柯玲吴秉婷刘桂刘忠
- 关键词:HBVHCVHIV分离血浆
- 成分献血与骨代谢及骨密度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3年
- 成分献血是临床用血及血液制品原料的重要来源。长期成分献血导致的电解质水平变化和血液成分丢失,均与骨密度及骨代谢存在相关性。因此成分献血作为一种献血方式是否对骨代谢和骨密度造成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钙平衡、铁代谢、脂代谢这三个方面总结并探讨成分献血与骨代谢及骨密度的相关性及潜在可能机制,以期为保障成分献血者健康安全提供依据。
- 李婉王娅肖光林陈勇军
- 关键词:成分献血单采血浆单采血小板骨密度骨质疏松症
- 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单采血浆站设置对无偿献血采集量的冲击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浆站建设与无偿献血采集量的动态关系,为我国血站、浆站管理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收集四川省广元市7个行政区域2011—2021年血站的无偿献血采集量以及区域内2家单采血浆站自执业起两年内的采浆数据,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分析模拟浆站设置对无偿献血采集量的冲击和时滞效应,然后利用协方差分析,探究排除初始值差异影响后浆站设立是否对无偿献血采集量造成了影响。结果脉冲响应结果显示,浆站设置后对无偿献血采集量在第1阶有负向冲击效应,其影响在第2阶后即开始上升,在第3阶达到最高值,随后开始下降,在第7阶之后趋于平稳,但在10阶范围内,无偿献血采集量响应强度的置信区间始终包含0,说明区域内采血量对浆站设立的响应没有统计学意义。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无偿献血采集量对自身影响的贡献度达94.3%。在浆站因素影响的贡献度方面,献浆人次对无偿献血采集量的影响相对更大(2.2%)。通过协方差分析可知,去除初始值混杂因素后,是否设立浆站对两组地区献血量影响并不显著(P>0.05)。结论新浆站的设立对该地区血站采血量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区域内的无偿献血采集。
- 李婉肖光林李长清陈勇军王永黄敬马晓军杨寿强陈飞王娅
- 关键词:单采血浆站无偿献血
- 成分血捐献者铁缺乏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22年
- 铁的消耗在全血捐献者中很常见,有大量的研究证实全血捐献者有铁缺乏的风险。随着成分献血事业的发展,成分血捐献者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对于成分血捐献者的铁代谢情况,我们却知之甚少。近10年来,国内外对单采血浆、血小板捐献者铁营养状况进行了研究,发现捐献者铁缺乏普遍存在。目前尚无对成分献血相关铁缺乏的系统研究,本文详细梳理了成分献血相关铁缺乏的文献报道,原理机制及预防措施,以期为制定科学献血策略及保障成分血捐献者健康安全提供依据。
- 肖光林王娅刘欣欣马晓军
- 关键词:单采血浆单采血小板铁缺乏铁蛋白
- 我国原料血浆采集利用现状分析及改善策略探讨
- 王娅黄晓倩刘彬李长清
- 发生献血反应的献血人群特征及保留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特征和献血者保留相关因素分析,为制定献血反应的预防措施以及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者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2—2017年全血献血者以及发生不良反应人群的捐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首先采用卡方检验识别献血反应的高风险人群,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献血反应者保留相关因素。结果 2012—2017年本站所有全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率为0. 28%(220/77 385):其中男性发生率为0. 18%(70/77 385),女性发生率为0. 41%(150/77 385);初次献血者发生率为0. 56%(170/30 411),重复献血者发生率为0. 11%(50/44 974);年龄范围18—24岁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45%(80/17 071);体重范围45—55 kg的献血者发生率较高0. 58%(81/14 071)。献血者献血频次、年龄以及体重对献血反应的影响P<0. 05。此外,220名献血反应人群中返回者为36人(占16. 4%),其中年龄范围18—24岁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返回率较低10. 0%(8/80),≥45岁返回率较高40. 9%(9/22),初次献血者返回率11. 8%(20/170),再次献血者返回率32%(16/50)。献血者献血频次和年龄对献血返回的影响P<0. 05。结论女性、年龄阶段为18—24岁、初次献血者以及体重45—55 kg是捐献全血出现献血反应高风险人群的主要特征。此外,年轻、初次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与献血者返回呈负相关。
- 李星星李长清王娅马莉张燕萍
- 关键词:献血反应
- 我国血站分离血浆用于血液制品生产模式初探
- <正>我国目前血浆制品生产使用的原料血浆全部来源于有偿采浆,将血站分离血浆进行血浆制品生产使用仍将不可避免受到各方面的质疑,且需解决法律、伦理、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对我国血站富余分离血浆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用...
- 王娅李长清刘忠
- 文献传递
- 全血捐献者与单采血浆捐献者人群特征差异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探讨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征以及捐献意愿影响因素,以期为制定针对性招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21年8月对广元市中心血站全血捐献者与剑阁单采血浆站献浆者随机发放问卷各200份,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在性别、年龄、职业、最高学历、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全血捐献男性较多(124/196,63.3%),单采血浆捐献女性较多(117/198,59.1%);全血捐献者各年龄段人数差别不大,单采血浆捐献者年龄集中在40~59岁(167/198,84.3%);职业方面,全血捐献人群公务人员(含事业单位)占比最高(41/196,20.9%),单采血浆捐献人群中农民占比最高(152/198,76.8%);全血捐献人群随着最高学历的提升人数增加,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大(80/196,40.8%);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初中学历人数占比最大(98/198,49.5%),大专/大学及以上人数占比最小(9/198,4.5%);全血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8万占比最大(109/196,55.6%),单采血浆捐献人群家庭年收入<3万占比最大(132/198,66.7%)。结论 全血捐献与单采血浆捐献两类主体人群在性别、年龄、最高学历、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方面均存在差异,应根据全血捐献及单采血浆捐献人群特点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招募策略。
- 肖光林魏琼书王娅马晓军王永黄敬杨寿强赵沛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