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昊

作品数:12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水利科技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天文地球
  • 4篇水利工程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长江
  • 3篇长江口
  • 2篇气溶胶
  • 2篇南京河段
  • 2篇河段
  • 2篇长江南京河段
  • 2篇城市热岛
  • 1篇端元
  • 1篇信息熵
  • 1篇沿岸
  • 1篇叶绿素A
  • 1篇饮用水源
  • 1篇饮用水源地
  • 1篇营养盐
  • 1篇营养盐限制
  • 1篇用水结构
  • 1篇入海
  • 1篇沙量
  • 1篇声学多普勒流...
  • 1篇输沙

机构

  • 12篇南京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西交利物浦大...
  • 1篇南京外国语学...

作者

  • 12篇吴昊
  • 3篇王腊春
  • 2篇汪亚平
  • 2篇高建华
  • 2篇王体健
  • 1篇贾建军
  • 1篇吴昊
  • 1篇周鹏
  • 1篇高超
  • 1篇李占海
  • 1篇张凡
  • 1篇石勇
  • 1篇连尔刚
  • 1篇赵静
  • 1篇都金康
  • 1篇张兴奇
  • 1篇曾春芬
  • 1篇张丽
  • 1篇黄澍
  • 1篇方欢

传媒

  • 2篇水利水电快报
  • 2篇海洋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岩溶
  • 1篇海洋学报
  • 1篇江苏水利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溶胶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的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细颗粒物污染加剧,对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南京市北极阁测站(118°48′37″E,31°59′59″ N)与浦口监测站...
吴昊王体健
突发污染事故对水源地的影响研究:以长江南京段为例被引量:6
2019年
近年来伴随人类活动的加剧,突发污染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了水源安全。该研究通过构建长江下游大通到徐六泾感潮河段下的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结合长江南京段潜在环境风险,设定长江南京段马汊河工业事故、南京长江三桥船舶事故2种情景,模拟突发污染物苯酚的迁移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在马汊河事故中,仅龙潭水源地受到30.5 h的影响。在三桥事故中,江浦-浦口水源地受影响时长最短,为18 h;龙潭水源地受影响时长最长,为146 h;夹江水源地在南北侧事故中受影响时长分别为154和18 h。污染带在迁移扩散过程中中心浓度降低,范围扩大,下游水源地受影响时间加长;同时南京段独特的汊道地形以及潮汐作用的影响大大增加了下游水源地受影响的时间。研究结果可为突发水污染事故中各水源地错峰调水方案提供选择依据,为水源应急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王青青吴昊王腊春季晓敏
关键词:饮用水源地
基于新型高频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的河口近底部边界层观测初探被引量:3
2019年
河口物质输运、能量交换与底边界层内的水动力过程密切相关,底边界层参数(如切应力、拖曳系数)的确定至关重要。挪威Nortek公司生产的新型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2CP相比传统ADCP具有高频、低噪的优点,可用于高频(16Hz)流速剖面观测,而被广泛应用于底边界层观测的ADV只能测量单点高频流速。本文采用AD2CP在长江口南槽最大浑浊带区域进行座底式观测,并与同步近底部三脚架上ADV的观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AD2CP测得的近底部平均流速与ADV的测量结果吻合良好;使用惯性耗散法计算了底切应力,基于ADV的单点高频流速数据计算结果为2.16×10^-2~5.69×10^-1 N/m^2,基于AD2CP的结果为2.09×10^-2~4.26×10^-1 N/m^2,二者范围大致相当。在此基础上,基于AD2CP数据计算出摩阻流速为4.55×10^-3~2.06×10^-2 m/s、底拖曳系数范围为1.84×10^-4~2.49×10^-3,与ADV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此外,由于AD2CP可以获得高频的流速剖面数据,优于单点ADV,具备观测近底部边界层参数和边界层内湍流剖面的潜力。
兰庭飞吴昊唐杰平李占海汪亚平
关键词:ADV切应力长江口
2019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锋面控制下叶绿素a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长江口外潮汐混合和低盐度羽流形成的泥沙锋和羽状锋对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空间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本研究依据2019年夏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典型断面叶绿素a (Chl-a)浓度和环境因子的调查结果,以锋面为边界,探讨了不同区域Chl-a浓度与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关系,以期深入了解锋面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在泥沙锋以内的近岸区域,水体垂直混合均匀;受长江径流输入和泥沙锋"屏障"作用影响,总悬浮物(TSM)和营养盐浓度最高,其中TSM为220.0±275.3 mg/L,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和溶解硅酸盐(DSi)分别可以达到94.7±21.2μmol/L、0.85±0.33μmol/L和95.3±22.6μmol/L;高浓度TSM引起显著的光限制效应,导致Chl-a浓度较低(1.7±0.5μg/L)。在羽状锋以外的区域,出现垂直层化现象;表层海水的TSM和营养盐显著降低,其中TSM为5.1 mg/L,DIN、DIP和DSi分别为1.0μmol/L、0.03μmol/L和2.4μmol/L;Chl-a浓度受到营养盐供应不足的影响,浓度仅为0.2μg/L。高浓度的Chl-a (7.5±4.1μg/L)主要出现在泥沙锋和羽状锋之间的过渡区域,该区域营养盐得到长江径流与上升流的补充;同时,由于大量TSM在泥沙锋快速沉降,缓解了水体的光限制效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积累。研究结果验证了泥沙锋和羽状锋对TSM与营养盐的重要控制作用,这对于理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藻类灾害高发区的成因具有科学参考价值。
徐家婧周鹏连尔刚吴昊刘东艳
关键词:叶绿素A锋面营养盐限制长江口
长江南京河段崩岸规律及预警措施被引量:6
2017年
长江南京河段自1998年大水以来崩岸险情发生频次明显增加。河道崩岸的本质原因是深泓逼岸造成岸坡陡于稳定坡度,或岸坡底部被水流掏空导致上部岸坡失稳,使该处岸坡沿接近稳定边坡的滑裂面崩坍,出现崩岸。应从岸坡稳定性和河岸底部水流水沙情况的影响两方面进行研究。在总结崩岸的特征及以往长江河道崩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该河段崩岸发生的宏观规律。在岸坡稳定性判定上,主要研究岸坡坡度和河岸构成;通过多年水下地形监测等资料分析河岸底部水流水沙情况的影响。总结提出南京河段崩岸规律、岸坡失稳坡度、崩岸发生的外部条件及预警方法。
吴永新周玲霞吴昊陆凤吴江滨武玮
关键词:崩岸边坡稳定长江南京河段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水环境安全评价--以南京市为例被引量:2
2016年
水环境安全是区域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针对南京市快速经济发展下的水环境安全问题,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的水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南京市2005-2014年水环境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得出,南京市水环境基本安全,响应层安全性较好,压力层次之,状态层最弱。水环境安全状态平均安全度值高(3.16),不安全年份比例大(40%),且安全度值无明显下降趋势,存在不安全转变的风险。可通过适度控制人口规模和经济增长,从根本上降低城市用水压力和污染负荷。此外,加强城市节水建设和水土保持相关工作,如降低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提高城市节约用水量、扩大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等,对于促进和保障南京市水环境安全也具有重要意义。
赵静臧英平张丽徐学东王腊春吴昊
关键词:水环境安全
长江南京河段治理60年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2017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南京河段治理保护取得了巨大成就。系统回顾了南京治江60 a的主要历程,总结分析了治江理念、规划设计、施工技术和建设经验,探索治江理论,促进治江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以治江60 a中6次大规模治理历程为经线,以护岸技术、设计方案、材料应用、施工方法、测量技术、科学研究等6个方面发展历程为纬线,系统总结了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长江南京河段在60 a的治理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河道整治技术、河道原型观测方法,组织开展了河道整治理论研究、整治设计方案的创新,不断探索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运用。针对新时期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要求,分析了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点,以努力实现长江保护与开发的协调发展。
吴永新周玲霞吴昊章日佳武雁刚武玮
关键词:河道整治疏浚护岸长江南京河段
基于水足迹理论与LMDI模型的贵州省水资源利用评价被引量:10
2019年
基于水足迹理论构建区域水资源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贵州省2000-2017年水足迹时间变化,并采用LMDI模型探讨人口、经济和技术等驱动因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贵州省总水足迹经历了先波动增长后减少再逐渐增加的过程;水资源自给率年均达到97%以上,对外依赖程度较低;水足迹经济效益值逐年增加明显,水足迹土地密度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一致,而万吨水足迹人口密度则与总水足迹变化趋势相反;水资源压力指数整体维持在40%以上,其中偏枯水年和枯水年水资源压力指数大于70%;人文驱动因素对水足迹变化的影响程度:经济效应>技术效应>人口效应,自然驱动因素中降水量是导致水足迹变化的主要因素。
吴昊张兴奇都金康
关键词:水足迹LMDI模型
南京细颗粒物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5
2014年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南京城市热岛效应显著,细颗粒物污染加剧,对大气环境、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市不同颗粒物浓度水平下城市热岛强度的变化特征;利用光学特性模型OPAC(optical properties of aerosols and clouds model)和辐射传输模型TUV(troposphere ultraviolet-visible model)估计了气溶胶的光学厚度及辐射强迫;定量分析了细颗粒物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热岛强度范围为-0.5~1.3K,冬季强于夏季。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范围为32~135μg/m3,冬季高于夏季,城区和郊区差别不大;当大气中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较高时,城市热岛强度相对较弱;南京城郊气溶胶光学厚度变化范围为0.28~1.01,在地面产生的辐射强迫达-3.88^-4.72 W·m-2;由于城区和郊区下垫面、人为热、细颗粒物浓度水平的差异,造成城郊近地面降温的不同,导致细颗粒物对城市热岛强度的削弱,夏季减弱0.1 K,冬季减弱0.2 K。
吴昊王体健方欢马亚平韩永秋黄澍姚宇昂史均清
关键词:城市热岛气溶胶细颗粒物
区域用水结构演变及驱动力分析被引量:23
2016年
运用信息熵理论表征用水结构变化趋势,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公共因子,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公共因子与用水结构的关联程度。以南京市为例,分析区域用水结构演变特征以及用水结构变化的驱动力因素。结果显示,南京市用水系统的信息熵值从2000年的1.532 nat增长到2014年的1.791 nat,均衡度由0.787提升至0.861,表明城市用水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稳定;经济结构调整、节水水平、人口演变、用水需求等因素是影响南京市用水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提出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对策,以保障水资源合理利用。
吴昊华骅王腊春何菁曾春芬
关键词:用水结构信息熵主成分分析灰色关联节水对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