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建华

作品数:135 被引量:1,173H指数:23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0篇天文地球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1篇水利工程
  • 5篇生物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4篇长江口
  • 23篇沉积物
  • 20篇悬沙
  • 18篇输运
  • 16篇悬沙浓度
  • 12篇湿地
  • 10篇生态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10篇海域
  • 9篇沉积物输运
  • 8篇粒度
  • 8篇海岸
  • 7篇有机碳
  • 7篇粒度参数
  • 7篇潮滩湿地
  • 6篇再悬浮
  • 6篇水沙
  • 6篇最大浑浊带
  • 6篇浑浊带

机构

  • 129篇南京大学
  • 20篇辽东学院
  • 20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青岛海洋地质...
  • 1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2篇华东师范大学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7篇海洋沉积与环...
  • 6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江苏省地质调...
  • 4篇厦门大学
  • 3篇国家海洋技术...
  • 3篇教育部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3篇自然资源部第...
  • 2篇长江科学院
  • 2篇广州海洋地质...
  • 2篇河南大学

作者

  • 135篇高建华
  • 57篇汪亚平
  • 21篇杨旸
  • 19篇程岩
  • 18篇白凤龙
  • 16篇贾建军
  • 15篇刘月
  • 14篇潘少明
  • 14篇高抒
  • 14篇石勇
  • 12篇杨桂山
  • 12篇王爱军
  • 12篇欧维新
  • 12篇李军
  • 11篇李富祥
  • 8篇刘敬伟
  • 8篇张亮
  • 7篇李占海
  • 7篇张瑞
  • 5篇张春鹏

传媒

  • 18篇海洋通报
  • 14篇海洋学报
  • 13篇海洋地质与第...
  • 7篇地理研究
  • 7篇海洋科学
  • 7篇南京大学学报...
  • 6篇地球化学
  • 6篇第四纪研究
  • 6篇海洋环境科学
  • 4篇地理学报
  • 3篇海洋与湖沼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海洋地质动态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湿地科学
  • 2篇海洋地质前沿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年份

  • 5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4篇2014
  • 7篇2013
  • 8篇2012
  • 5篇2011
  • 7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9篇2007
  • 9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1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沿海地区台风灾害影响研究被引量:41
1999年
通过分析近113a来登陆和影响我国的台风在沿海地区的时空分布特征,讨论了台风的四个直接致灾因素(风、浪、风暴潮、暴雨)对我国沿海省份的影响。最后。
高建华朱晓东余有胜金波
关键词:台风灾害区划
植被演替对杭州湾南岸盐沼物质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本研究选择杭州湾庵东浅滩作为研究区,选取盐沼区三个不同植被带进行柱状样的采集,通过测量沉积物的粒度、沉积速率、碳氮含量(有机碳、总碳、总氮、碳氮比)等参数,系统分析研究区盐沼湿地植被演替对盐沼物质循环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植被覆盖下沉积物粒径差异显著,沿海向陆逐渐变细;沉积速率从海三棱藨草滩、互花米草滩、植被交错区依次递减;总碳、总氮、有机碳含量特征为互花米草滩>植被交错区>海三棱藨草滩,碳氮比介于6~9,有机碳以海源物质为主;通过计算,发现有机碳埋藏速率为互花米草[159 g/(m^2·a)]>海三棱藨草[140 g/(m^2·a)]>植被交错区[119 g/(m^2·a)]。从整体上来看,杭州湾南岸盐沼从海三棱藨草群落向互花米草群落演替时,沉积物颗粒发生细化,沉积速率有所变化,而总碳、有机碳、总氮含量增加,盐沼有机碳埋藏速率增加。
夏添陈一宁高建华黄思龙
关键词:粒度特征盐沼植被
百年尺度东海内陆架风暴事件重建:器测记录与沉积记录耦合被引量:2
2020年
未来全球变化可能带来极端事件的强度增加、频度提高,加之海面上升加快,给海岸带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更新防护标准的课题。由于台风的器测记录时间较短,需要从其他载体寻找替代指标以延长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这样才能更好地估计极端事件的强度一频率关系。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和历史文献中的有关灾害记录,是拓展台风记录的两个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台风观测记录与沉积记录的耦合,重建百年尺度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的风暴事件沉积记录,并与气象灾害记载的台风暴潮成灾事件相印证,以期探讨陆架泥对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及其可能反映的台风信息(如路径和强度)。2018年在浙江温岭近海采集了2 m长的柱样沉积物(J1),通过多指标(粒径分布、D90、Zr/Fe、Sr/Al、Ca)综合识别出台风沉积事件;采用放射性同位素210Pb定年法确定沉积物的年代序列,将识别的台风沉积记录与器测台风记录通过时间标尺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J1的沉积速率约为1.1 cm/a,年代跨度大约是1836年至2018年;整根柱样共识别出25次台风沉积事件,其中气象观测时期(1950-2018年)有10次台风事件留下了沉积记录,这10次台风的平均风速与影响J1的所有台风平均风速比较接近,且大多数属于登陆浙闽、成灾较严重的Ⅲ型和Ⅳ型台风。通过多变量综合分析,发现就J1而言,沉积记录中台风事件的保存潜力约为30%;另外,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台风事件可能偏重于登陆、成灾的较强台风,因而文献记录的台风数量显著少于实际产生影响的台风数量。这些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利用沉积记录中保存的台风事件拓展台风记录的时间跨度,也有助于指导未来的采样地点,以尽可能多地获得保存更完整的台风沉积记录。
杨照祥薛成凤杨阳周亮艾乔高建华贾建军
关键词:台风东海内陆架
苏北潮滩湿地不同生态带氮、磷分布特征
苏北潮滩湿地由于特殊的演化过程而自陆向海形成了草滩—盐蒿泥滩—泥沙混合滩—粉沙滩四个平行带,因此这种底质及其上覆植被的平行状分布规律,不仅造成N、P等生源物质循环在整个潮滩湿地生态系统内部的分带性差异,也带来潮滩湿地生态...
高建华欧维新杨桂山
关键词:生态带潮滩湿地
文献传递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潮汐水道的水沙输运特征
根据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定点站位的流速和浊度数据,利用通量分解方法,分析了潮汐水道的悬沙输运特征和输运机制。结果表明,辐射沙脊群海域受正规半日潮控制,潮流为往复流,悬沙浓度较大,属于强潮流控制的高悬沙浓度陆架浅海环境;悬沙输...
徐粲高建华杨旸汪亚平高抒
关键词:沉积物输运悬沙浓度辐射沙脊群
鸭绿江河口外海域柱状沉积物稀土元素的分布特征及物源指示被引量:9
2013年
通过对鸭绿江河口外海域CH01柱状样沉积物进行稀土元素(REE)地球化学分析,结合粒度参数研究,分析了其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与周边河流进行了对比,揭示了它的物质来源。结果显示:CH01柱状样沉积物以砂为主,稀土元素平均含量与全球沉积物稀土元素平均含量相当。经过球粒陨石标准化,发现其为典型的陆源沉积。CH01的主要稀土元素参数与长江、黄河及朝鲜半岛上的河流差异明显,与鸭绿江沉积物的分异特征最接近,说明研究区物质来源主要是鸭绿江径流输运的陆源碎屑物质。
严杰高建华李军白凤龙
关键词:稀土元素北黄海
ADCP在长江口悬沙输运观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04年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 (ADCP)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测量流速的声学仪器 ,同时还可以通过建立回声强度和现场取得水样的回归关系式而获得悬沙浓度的数据。本文利用在长江口两个站位的高频观测数据 ,对现场取得的悬沙作粒度分析 ,在此基础上对枯季长江口地区悬沙输送机制和悬沙粒度对水动力的响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 :平均流输运在整个悬沙输送中占主导地位 ,同时潮扩散和垂向扩散作用也是引起两站悬沙输运的重要因子 ;不同层次和不同时刻的悬沙粒度参数的变化 ,既和海 陆转换有关 ,也和潮相变化密切相关。
高建华汪亚平王爱军李占海杨旸
关键词:ADCP悬沙浓度粒度参数长江口
鸭绿江河口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17
2010年
对鸭绿江河口地区的56个站位沉积物的常量元素含量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常量元素含量在鸭绿江西岸潮滩地区和西部海域波动较小,而在上游地区和河口口门地区变动较大,在河口最大浑浊带内出现两个峰值。R型主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粒度控制效应对鸭绿江河口地区常量元素的含量分布起着主要作用,贡献方差达76.55%。运用Q型聚类分析将各站位归为两种类型,揭示出沉积动力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这种常量元素地球化学分区特征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通过与附近河口对比发现鸭绿江河口及近岸地区沉积物中的常量元素含量同朝鲜半岛的河流、中朝准地台花岗岩以及朝鲜半岛花岗岩比较接近,但与长江和黄河有着较大的差异。
李家胜高建华李军王珍言严杰白凤龙程岩
关键词:地球化学
潮滩围垦对沉积物重金属的影响初探——以江苏为例
2017年
根据围垦前后的江苏条子泥潮滩沉积物重金属数据,获取重金属背景值,分析重金属含量与分布的变化特征,探讨围垦对重金属的影响机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变化。结果表明,重金属Cr、Ni、Pb的平均含量降低7.2%~15.2%,Cu、Zn、As、Cd的平均含量升高2.7%~23.6%,重金属空间分布的异质性增强;围垦改变堤外潮滩水动力与沉积物分布格局,离岸越远,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越不明显;受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互花米草滩重金属含量变化率明显高于盐蒿滩,用作水产养殖的潮滩重金属含量普遍降低,用作农业种植的潮滩重金属含量普遍升高;潮滩沉积物总体质量优良,重金属总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升高6.5%和23.8%,仍处于低生态风险程度。
杨磊李明亮金洋龚绪龙汪亚平高建华
关键词:围垦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
辽东半岛东岸泥质区有机物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被引量:1
2019年
为研究人类活动及鸭绿江陆源输入对河口海岸及陆架泥质区沉积环境的影响,本文通过对2017年于辽东半岛泥质区东部采集的Q02柱与西部Q04柱进行210Pb定年、粒度、总有机碳、总有机氮、δ13C同位素等指标综合分析,利用Meyers研究模型结合C/N值及δ13C同位素含量分析不同物源有机质贡献率。结果表明:(1)两根柱样TOC与TN含量近百年来逐渐升高,C/N值在9~11之间为海陆混合来源。沉积物主要以粉砂及粘土为主,粉砂含量最高,粘土次之,砂含量较少。(2)有机碳来源占比均呈陆源降低海源升高的特点,分别反映了泥质区东部与西部不同主导因素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东部沉积环境主要受流域环境变化与海域共同作用,垦荒、自然灾害、日俄战争等事件造成了植被覆盖降低,水库建设减少了陆源有机碳输入;西部沉积环境主要受沿岸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弛禁'政策导致植被覆盖被破坏,港口修建、水产养殖等活动造成水体营养物质增多,引起海洋环境恶化。
权昊葛晨东高建华盛辉刘强艾乔
关键词:有机物辽东半岛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