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青青

作品数:4 被引量:173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教育
  • 2篇大数据
  • 2篇大数据时代
  • 1篇人人
  • 1篇数字化教学
  • 1篇数字化教学平...
  • 1篇千禧
  • 1篇千禧年
  • 1篇教育创新
  • 1篇教育技术
  • 1篇教育技术专家
  • 1篇教学
  • 1篇教学平台

机构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央电化教育...

作者

  • 4篇杨现民
  • 4篇潘青青
  • 1篇赵云建
  • 1篇李馨
  • 1篇李冀红
  • 1篇陈世超
  • 1篇刘雅馨

传媒

  • 2篇中国电化教育
  • 1篇电化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数据时代中小学数据资产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随着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学校将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数据的分析为洞察每个真实的学生提供可能,大数据将成为学校最重要的资产.该文立足中小学数据资产,通过实地调研中小学校,发现校长、学校管理者、学科教师以及区域教育局...
潘青青杨现民晋欣泉
关键词:大数据
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内涵、阶段与建议被引量:155
2016年
"人人通"是"三通工程"的核心,网络学习空间的持续建设与普及应用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当前,国内研究和实践领域对网络学习空间的认识仍较为模糊,直接影响了"人人通"工作的顺利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在我国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一世纪初,大体呈现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初始探索阶段、系统推进阶段和融合创新阶段。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建设正在步入融合创新阶段,呈现出一体化、数据化、智能化与个性化发展趋势。同时,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1)空间认知缺乏共识,建设呈盲目状态;(2)活跃度不够,缺少实质性的、常态化的应用;(3)智能性不足,空间数据尚未有效利用;(4)纽带作用不明显,联通价值没有充分发挥。文章最后对我国网络学习空间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1)持续推进空间的标准化建设,探索空间的互联互通机制;(2)积极探索空间常态化应用模式,建立空间应用推进机制;(3)加强空间数据安全与运营监管,保护师生隐私;(4)加大空间研究力度,以研究带动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深入发展;(5)关注空间学习者的学习状态,完善网络学习保障机制。
杨现民赵鑫硕刘雅馨潘青青陈世超
大数据时代中小学数据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被引量:8
2018年
随着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的建设,学校信息化环境越来越好,产生的数据急剧增长。数据为洞察每个真实的学生提供了可能,将成为未来学校重要的资产。当前,大多数中小学校对数据资产的建设和管理还处于迷茫阶段,严重阻碍了大数据与基础教育融合发展的进程。文章从数据资产的视角切入,对中小学校教育大数据的建设和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建设层面,提出了中小学数据资产建设框架,包括学校数据的采集与标准化处理、专业的数据管理队伍建设、数据分析与管理平台的建设、数据应用模式的设计与优化;在管理层面,根据数据资产管理相关理论指导体系,建构了数据资产管理六星模型,包括管理流程、管理规范、管理对象、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权属管理。
潘青青田雪松杨现民
关键词:大数据
利用技术变革教与学——访哈佛大学教育技术专家克里斯·德迪教授被引量:10
2016年
克里斯·德迪(Christopher Dede)现为哈佛大学教育学院(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教授,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专家组成员,曾作为召集人之一参与制定2010年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德迪教授长期从事技术变革教育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其研究方向包括新兴学习技术、教育技术政策分析与评估、教育创新、多用户虚拟环境、在线教师专业发展等。此外,他还是国际移动学习领域的先行者和领军人物之一,提出了被广泛采用的教育创新扩展框架。德迪教授主持包括Eco XPT、Eco MOBILE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在世界一流顶尖刊物《科学》上发表。在访谈中,围绕"技术变革教与学"这一话题,德迪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对技术变革教育的内涵、技术与教学集成、新千禧年学习风格、未来学习特征、多用户虚拟环境研究、教育创新的扩展性、数字化教学平台等问题的理解。他指出,我们应该主动采用"社会技术法(Sociotechnical Approach)"去认识和发挥技术在变革教育中的作用;根据技术变革教学与学习环境的不同程度,可以将技术集成分为初级集成、中级集成和高级集成三个层次;技术支持的下一代学习具有三个明显特征:沉浸性、泛在性和个性化;多用户虚拟环境在重塑人类学习上具有无限潜能,可以从多维视角、情境学习和迁移三个方面提升教育效果;教育研究要提前从深度、可持续性、传播、转换和进化五个维度,设计考虑教育创新的扩展性问题。最后,德迪教授比较了数字化教学平台与学习管理系统的区别,并对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杨现民潘青青李冀红李馨赵云建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平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