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英杰

作品数:2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石油与天然气...
  • 9篇化学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裂化
  • 9篇催化裂化
  • 6篇油浆
  • 5篇汽提
  • 5篇加氢
  • 4篇数值模拟
  • 4篇重油
  • 4篇芳烃
  • 4篇抽余油
  • 4篇值模拟
  • 3篇选择性
  • 3篇汽提效率
  • 3篇裂化油浆
  • 3篇稠环
  • 3篇稠环芳烃
  • 3篇催化裂化油浆
  • 2篇低温破乳剂
  • 2篇动力学
  • 2篇选择性加氢
  • 2篇破乳

机构

  • 18篇常州大学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1篇刘英杰
  • 18篇杨基和
  • 6篇高金森
  • 6篇蓝兴英
  • 5篇徐春明
  • 4篇崔文龙
  • 3篇陈玉龙
  • 3篇谷云格
  • 2篇徐淑玲
  • 2篇傅亮
  • 2篇胡志诚
  • 1篇顾磊磊
  • 1篇方静
  • 1篇孙海超
  • 1篇严帆
  • 1篇杜明育
  • 1篇成琛
  • 1篇刘佳
  • 1篇张高平
  • 1篇旷俊杰

传媒

  • 4篇现代化工
  • 3篇精细石油化工
  • 3篇石油化工
  • 2篇化学反应工程...
  • 2篇常州大学学报...
  • 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中国油脂
  • 1篇高校化学工程...
  • 1篇广州化工
  • 1篇石油化工高等...
  • 1篇化工高等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业RFCC汽提段内颗粒混合情况的CFD模拟被引量:3
2012年
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人字型挡板、盘环型挡板和两段环流3种工业重油催化裂化(Resid Fluid Catalytic Cracking,RFCC)汽提段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汽提段内的颗粒体积分数分布情况;结合模拟示踪技术得到了催化剂出口处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RTD),通过对RTD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表征汽提段内颗粒混合特性的参数,平均停留时间(tm)、无因次方差(σθ2)、Peclet准数(Pe),以及死区、活塞流区和全混流区的体积分数。模拟结果表明,环流汽提段外环区和内环区间存在密度差,是催化剂环流流动的推动力。人字形挡板汽提段内的tm最小,σθ2最大,Pe值最小,同时死区体积达到了汽提段体积的40%,而活塞流区体积仅占15.8%,说明其中颗粒的返混非常剧烈,汽提效率最低。相对于盘环型挡板汽提段,两段环流汽提段内颗粒的σθ2较大,Pe较小,颗粒的整体返混程度高于盘环型挡板汽提段。但从死区模型的分析看,活塞流流动的增强有利于促进气固间的传质,死区体积增大则是由于环流流动的增强所导致的,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汽提效率。两段环流汽提段内活塞流区体积为26.8%,死区体积占32.3%,都大于盘环型挡板汽提段,使环流汽提段的汽提效率更高。
刘英杰杨基和蓝兴英高金森徐春明井秀娟
关键词:重油催化裂化汽提段汽提效率
原油低温破乳剂的研制被引量:6
2014年
针对沙特原油,以节能降耗、低温破乳为目标,从6种破乳剂中筛选出效果良好的单剂,并对其进行复配及化学改性,研制低温破乳剂。结果表明:破乳剂N在80℃、加药量10mg/L条件下,脱水率几乎达100%;而破乳剂S在60℃下、加药量为30mg/L时,脱水率可达84.6%,低温性能更好。将上述破乳剂N和S进行复配,在配比3∶5、总加药量40mg/L、温度60℃条件下脱水率接近100%。进一步采用一步合成法对低温性能最佳的破乳剂S进行丙烯酸改性并进行工艺条件优化,得到的产物在50℃、加药量10mg/L下脱水率达84.6%,具有更良好的低温破乳性能。
孙海超刘英杰杨基和
关键词:低温破乳剂复配改性
重油催化裂化汽提过程的数值模拟
2013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了汽提段内待生剂吸附烃类物质的脱附和反应模型,耦合流动和传递模型,建立汽提过程流动-传递-反应的综合模型。采用该模型对一套工业重油催化裂化(RFCC)汽提段内的流动和反应状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考察了待生剂上烃类物质的汽提反应过程,分析了化学反应对气固两相分布、气固速度分布、组分浓度分布和汽提效率等的影响,揭示了实际RFCC汽提过程中气固两相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规律,并与文献值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待生剂经汽提后约有3.86%(w)的烃类物质被汽提回收,汽提后仍有0.11%(w)的重油吸附在待生剂上进入再生器;进入沉降器的油气中仍含有35%(w)的重油,如何使催化剂上和气相中的重油组分充分反应是RFCC汽提过程优化的关键。
刘英杰杨基和蓝兴英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重油催化裂化汽提段数值模拟
催化裂化汽提器内颗粒停留时间分布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对空筒型和人字形挡板汽提器内的气固两相流动进行模拟,模拟中采用示踪技术得到了催化剂出口处颗粒的停留时间分布,采用死区模型对停留时间分布曲线进行分析,得到了两种汽提器内的死区、活塞流区及全混流区的体积分数。模拟结果表明,人字形挡板汽提器的死区体积约为10%,活塞流区体积大于40%,全混流区体积小于50%;空筒型汽提器的死区体积占反应器体积的15%~35%,活塞流区体积为10%~25%,全混流区体积为50%~60%;人字形挡板汽提器能够减小死区体积及全混流区体积,增大活塞流区体积,从而提高汽提器体积的利用率,降低颗粒的返混程度,提高汽提效率。
刘英杰蓝兴英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提器死区模型汽提效率
RFCC化学汽提过程的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欧拉模型耦合反应模型对重油催化裂化环流汽提段内的化学汽提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考察了汽提段内的颗粒体积分数分布、油气组分分布以及高温再生剂的加入对汽提效果的影响,并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吻合。模拟得到的汽提段底部颗粒体积分数约为0.3~0.45,而在上部迅速降低至0.2左右。由汽提段底部向上,气体组分和汽油组分含量(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在床层上部达到了20%左右,重组分含量显著降低至床层上部的约30%,而柴油组分含量保持在30%左右变化不大。随着再生剂的加入,汽提段顶部气体组分和汽油组分的含量增加,重组分和柴油组分的含量减小,当再生剂加入量为60%时,重组分含量降至18%。
刘英杰杨基和蓝兴英高金森
关键词:石油催化裂化汽提化学反应计算流体力学
催化裂化回炼油溶剂精制新工艺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以炼厂催化裂化回炼油为原料,选取一种胺类复合溶剂作萃取剂,可有效分离重质油中的芳烃组分和可裂化组分。考察了抽提温度、剂油比和萃取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抽提温度为60℃,剂油比为2∶1,萃取时间30min时,原料油的分离效果较好。在此条件下,抽提油收率达到79.03%,其中芳香烃组分的质量分数达87.58%,可作芳烃型橡胶软化剂的调和原料。抽余油中饱和烃质量分数达66.01%,具有良好的催化裂化性能。
旷俊杰杨基和刘英杰傅亮
关键词:回炼油萃取精制橡胶软化剂芳烃饱和
BP神经网络模型用于芳烃油加氢工艺条件考察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预测芳烃油加氢过程中稠环芳烃(PAHs)脱除率的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方法,分别考察反应时间(2~10h)、温度(240~320℃)、压力(5~9MPa)对PAHs脱除率的影响。针对单因素实验各因素水平之间存在的漏点,将神经网络与单因素实验相结合,以MATLAB软件建立网络进行训练并预测漏点,用实验数据进行验证,确定芳烃油加氢的最佳条件为7h,279℃,9 MPa,此条件下PAHs脱除率达到47.89%。在此工艺条件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剂油比、添加溶剂对PAHs脱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剂油比为0.3,PAHs脱除率为51.02%;添加甲苯溶剂时PAHs脱除率达到54.29%。
陈玉龙杨基和刘英杰崔文龙
关键词:BP神经网络芳烃油加氢稠环芳烃
Aspen Plus在化工工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4年
化工工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重要课程,而Aspen Plus是工程设计中最常用的化工计算软件。通过课程改革,将Aspen Plus软件应用到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结合实际案例,将工艺流程设计、物料及能量衡算以及设备工艺设计及选型等重要内容的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教学效果良好。
刘英杰徐淑玲杨基和
关键词:ASPENPLUS教学
催化裂解法对油浆抽余油及其掺炼油的应用研究
2015年
催化裂化油浆经胺类溶剂萃取分离后,对所得的抽余油及其掺炼油进行催化裂解,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空速对产品分布、目标产物产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抽余油具有良好的DCC性能,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剂油比9.3,反应温度570℃,空速14.5 h-1,在此条件下的产品分布为,重柴油7.69%,轻柴油8.24%,汽油24.43%,液化气34.12%,干气15.17%,焦炭10.35%。抽余油掺炼重油的比例应小于20%。
胡志诚杨基和刘英杰
关键词:抽余油重油掺炼催化裂解
工业催化裂化汽提器内气固停留时间的数值模拟被引量:5
2010年
在双流体模型以及团聚修正曳力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停留时间分布(RTD)模型,对工业催化裂化装置汽提器内气体和催化剂的停留时间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人字型挡板、盘环型挡板和两段环流汽提器内气固两相的RTD特征。三种结构汽提器中气体的RTD曲线都呈现很不平滑的多峰分布,而催化剂颗粒的RTD曲线则呈现平滑的单峰分布,气体及催化剂颗粒的RTD曲线都出现了拖尾现象。模拟结果表明,三种汽提器内气体及颗粒的流动明显偏离平推流,催化剂的返混程度比气体强。与人字型挡板相比,盘环型挡板改善了汽提器内气固接触效果,从而提高汽提效率;与人字型挡板和盘环型挡板相比,两段环流汽提器不但改善了气固接触效果,还延长了催化剂颗粒的停留时间,并且降低催化剂的返混程度,模拟结果解释了工业两段环流汽提器汽提效率最高的原因。
刘英杰蓝兴英刘旭阳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流化催化裂化汽提器汽提效率计算流体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