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珊珊

作品数:5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贫血病
  • 5篇贫血病毒
  • 5篇马传染性贫血
  • 5篇马传染性贫血...
  • 5篇马传染性贫血...
  • 5篇病毒
  • 5篇传染
  • 5篇传染性
  • 5篇传染性贫血
  • 5篇传染性贫血病
  • 5篇传染性贫血病...
  • 3篇基因
  • 2篇毒株
  • 1篇单基因
  • 1篇疫苗
  • 1篇疫苗株
  • 1篇荧光
  • 1篇荧光素
  • 1篇荧光素酶
  • 1篇荧光素酶基因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作者

  • 5篇韦华冕
  • 5篇周建华
  • 5篇王珊珊
  • 4篇刘强
  • 3篇王雪峰
  • 2篇杜承
  • 1篇王帅
  • 1篇林跃智
  • 1篇王凤龙
  • 1篇史楠
  • 1篇汤艳东
  • 1篇杨非
  • 1篇刘海芳

传媒

  • 2篇第九届全国病...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预防兽医...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表达荧光素酶基因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载体的构建
韦华冕王雪峰王帅王珊珊杨非汤艳东周建华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慢病毒载体荧光素酶基因转导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强毒株gag和gp45基因的体内进化分析
2012年
为研究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强毒株体内进化规律,将3匹马分别以1×105 TCID50/匹接种EIAVLN40强毒株后,在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血,分离单核白细胞。提取白细胞中的DNA,并以其为模板,应用套式PCR技术分别扩增EIAV前病毒DNA的p15,p9和gp45基因,经克隆后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接种前EIAVLN40相比较,p15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平均差异率分别为1.8%(0~2.9%)和1.7%(0~3.6%);p9分别为2.5%(0.3%~3.8%)和2.9%(0~4.8%);gp45-Ⅰ分别为1.3%(0.3%~2.1%)和1.8%(0~3.2%),gp45-Ⅱ分别为2.1%(0~3.4%)和2.6%(0~4.7%)。在EIA发热期,每个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率最小;在亚临床阶段,每个基因平均差异率总体上相对较高。氨基酸变异位点分析发现,发病期(2-2、3-1)各基因氨基酸序列回复到亲本株EIAVLN40,其余时期p15基因氨基酸稳定变异位点16N/S、88T/S和112M/E;p9基因115E/G和122K/M;gp45-Ⅰ基因9T/F/L;gp45-Ⅱ基因21E/K和29G/S。此外,p15基因进化树结果显示,发热期(2-2、3-1)p15基因序列与EIAVLN40序列处于同一分支上,亚临床阶段大多数p15基因序列处于另一个大分支上;其他基因进化情况与p15基因类似。对EIAV p15、p9、gp45基因体内进化分析,有助于对EIAV在马体内感染进程的研究,为进一步研究EIAV持续感染和逃避免疫监视的机制提供参考。
刘强王雪峰王珊珊韦华冕杜承林跃智马建周建华王凤龙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P15基因
应用ViewRNA技术特异性检测感染细胞中的不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株被引量:1
2011年
为了对体外培养细胞感染的不同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株进行特异的鉴别检测,本研究基于一种新的RNA原位杂交-ViewRNA技术,通过设计合成针对EIAVFDDV13和EIAVUK3病毒株基因组RNA的特异性探针,并结合信号放大技术和荧光标记技术,同时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观察,建立了可对两种不同株的EIAV基因组RNA进行细胞内原位检测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探针能够特异地与感染细胞中EIAVFDDV13和EIAVUK3的病毒RNA相结合,可在两种不同EIAV株共感染的宿主细胞中实现对两种毒株的有效鉴别和定位检测。该方法为进一步研究EIAV与宿主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手段。
王珊珊马建史楠刘强韦华冕周建华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原位杂交
应用ViewRNA技术特异性区分细胞内超感染的EIAV异质毒株
王珊珊马建吏楠刘强韦华冕周建华
关键词: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细胞内定位
利用单基因组扩增法对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疫苗株异质性的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前期研究发现,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quine infectious anemia virus EIAV)中国弱毒疫苗株并非单一病毒,而是由多种准种(quasispecies)组成的种群。阐明该疫苗株的具体构成,对于确定优势疫苗株和分析其在体内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比较了传统RNA病毒测序法(即bulk PCR)和单基因组扩增法(Single-genome amplifica-tion,SGA)在扩增EIAV疫苗株囊膜表面蛋白gp90基因V3~V5区序列上的差异。结果发现,利用SGA法和bulk PCR法获得的序列在组内差异率分别为1.84%和1.88%。进一步序列比较发现,SGA法扩增的序列中除了含有与bulk PCR法中同源性较高的序列外,还存在bulk PCR法未检出的含强毒株LN40特异性位点,以及单个氨基酸缺失的序列。上述序列的存在为该疫苗株"多克隆构成"假说提供了佐证。此外,在对抽样偏差分析中发现,由于疫苗株中各种病毒准种在量上的差异,使得传统bulk PCR法不能有效的扩增组成比例较低的病毒准种,而导致测得的序列组成不能完全代表实际情况。SGA法通过对单基因组分的扩增和测序,可避免bulk PCR法的以上缺陷,在分析以准种形式存在的RNA病毒序列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韦华冕王雪峰王珊珊杜承刘海芳刘强周建华
关键词:BULK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