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明
- 作品数:4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解剖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佛山市卫生局医学科研立项课题广东省科技厅重大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入路的应用解剖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骶前间隙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入路的安全性。方法 (1)12具(24侧)防腐固定成人骨盆段标本,解剖骶前间隙,观察骶前的筋膜层次,骶直肠筋膜,盆内脏神经等,测量骶直肠筋膜和盆内脏神经的相关解剖数据。(2)参照Marotta方法,模拟手术置入导针,测量导针在骶前间隙中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 (1)骶前的筋膜可分为5层(;2)骶直肠筋膜的出现率是91.7%,在骶前壁层筋膜的起始部位:S2为16.7%,S3为41.7%,S4为33.3%,它将骶前间隙分为上、下两部分;(3)盆内脏神经限制直肠下段的解剖分离,可作为骶前间隙"矢状安全区域"的指标,其长度是(22.9±3.2)mm;(4)模拟手术时,导针到盆内脏神经的最短距离是(7.8±1.9)mm,到S3/4横线的垂直距离是(15.0±3.6)mm。结论经骶前间隙轴向腰椎椎间融合术入路的安全性是相对的,由于骶直肠筋膜、骶前静脉丛横干和骶前血管变异的存在,手术入路面临着较大的风险。
- 李向明张玉松侯致典吴涛丁自海
- 关键词:椎间融合骶前间隙
- 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应用解剖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带血供的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术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新鲜和固定上肢标本各10例,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及其营养血管的分支、分布情况,据此设计带血管的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对掌肌功能的手术方式。结果尺神经深支第1骨间背侧肌支进入肌肉前分出2个分支,分别由肌肉的上下1/3处进入肌肉;远端肌支横径(1.5±0.2)mm,可无损伤分离长度为(2.8±0.3)cm,足够到达受区,其营养血管发自第1或第2掌心动脉,起始处直径为(0.8±0.3)mm。结论带血供的尺神经第1骨间背侧肌支神经肌蒂转移修复拇指对掌肌功能的术式具有可行性,该术式实用性、有效性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 侯致典王增涛陶文强李向明章明星周星星丁自海
- 关键词:神经肌蒂尺神经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内环口周围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16具(32侧)经防腐处理的小儿尸体标本内环口周围血管神经进行观测。结果 (1)髂腹下神经与腹壁下动脉在腹前壁的交点与内环口上缘的距离:男左侧为(16.77±1.36)mm,男右侧为(17.77±2.39)mm;女左侧为(16.41±2.23)mm,女右侧为(15.81±0.57)mm。(2)髂腹下神经与腹壁下动脉的夹角:男左侧为(107.75±11.59)°,男右侧为(106.29±8.87)°,女左侧为(106.42±9.46)°,女右侧为(110.23±9.42)°。各测量数据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数据在双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1)在腹前壁髂腹下神经与腹壁下动脉之间有一个没有神经和血管的"安全区域",该区可为IPOM手术中腹腔镜下补片固定提供足够的安全范围。(2)以腹壁下动脉为参考标志,可减少髂腹下神经的损伤,减少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 张玉松李向明侯致典丁自海吴涛卢巍
- 关键词: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内环口
- 微创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安全进针区域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测量桡骨茎突在腕关节不同角度时与周围肌腱、血管的距离,探讨手法复位经皮闭合穿针内固定术微创治疗桡骨骨折经桡骨茎突的相对安全进针区域。方法 20侧成人前臂标本,以腕部外固定支架固定腕部,分别在腕关节掌屈0°、20°、40°、60°和尺偏0°、30°等8个位置,测量桡骨茎突最高点与桡侧腕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的最短距离,桡骨茎突最高点与桡侧腕长伸肌腱、拇长伸肌腱、拇短伸肌腱、桡动脉各交点的距离。结果腕关节掌屈、尺偏运动引起桡骨茎突周围肌腱相对位置规律性地变化,腕关节在尺偏30°掌屈0°~20°范围内时,桡骨茎突的相对安全进针区域最大。结论以桡骨茎突最高点为体表标志,当腕关节在尺偏30°掌屈0°~20°范围内,桡骨茎突最高点周围一定距离范围内,经皮克氏针固定桡骨骨折,能最大限度降低对肌腱及血管的损伤率。
- 陈浩宇高峻青李向明何洁芸
- 关键词:桡骨茎突肌腱损伤血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