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红

作品数: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肿瘤
  • 4篇造影
  • 4篇超声
  • 4篇超声造影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消融
  • 3篇消融
  • 3篇恶性
  • 3篇恶性肿瘤
  • 2篇血流
  • 2篇前瞻性临床研...
  • 2篇肝恶性肿瘤
  • 2篇肝血
  • 2篇肝血流
  • 2篇肝肿瘤
  • 1篇电极针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特点
  • 1篇心理特点及护...
  • 1篇性病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肿瘤...

作者

  • 7篇王红
  • 6篇杨薇
  • 3篇严昆
  • 3篇王凇
  • 2篇陈敏华
  • 1篇张仲一
  • 1篇吴薇
  • 1篇李荣杰
  • 1篇付静静
  • 1篇白静
  • 1篇姜安娜
  • 1篇董晓莉
  • 1篇白秀梅

传媒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超声造影图像处理技术在肝局灶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8
2018年
随着超声医学的飞速发展,超声造影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型超声微泡造影剂不断涌现,如SonoVue (Lumason), Sonozoid, Definity (Luminity).Optison等,显著提高了超声造影的成像效果,推动了超声造影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王红杨薇
关键词:超声造影肝局灶性病变图像处理技术超声微泡造影剂SONOVUE超声医学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系统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系统治疗是原发性肝癌及肝转移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不可手术切除的肝肿瘤。早期评估肿瘤的治疗反应对于调整诊疗方案十分重要,并有助于预测预后。超声造影是肝脏病变诊断及监测的重要手段,能实时显示肿块的大小、数量及血流灌注状态。笔者对近年来超声造影、术中超声造影、三维超声造影等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系统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
刘丽王红杨薇
关键词:超声造影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癌
肝血流参数差异对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凝固范围的影响-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正常肝组织的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血流参数差异,分析肝血流动力学对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凝固范围的影响。
王红杨薇
关键词:肝肿瘤超声造影射频消融
肝血流参数差异对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凝固范围的影响——前瞻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肝硬化与正常肝组织的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血流参数差异,分析肝血流动力学对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凝固范围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至2018年来我院就诊的...
王红李荣杰杨薇唐鹤文王凇张仲一吴薇陈敏华严昆
文献传递
超声造影在鉴别前中纵隔常见肿瘤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前中纵膈常见占位的超声造影特点,并探讨超声造影对前中纵膈常见占位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行超声造影并获得病理结果的69例纵膈占位患者,其中淋巴瘤33例,胸腺瘤17例及胸腺癌19例。回顾性分析常规超声参数、...
孔晶付静静杨薇刘云白静王凇王红严昆
文献传递
浅谈肿瘤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恶化,水源、食品的污染,社会竞争激烈等,更促使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全国恶性肿瘤发病人口有160万,死于恶性肿瘤的人口有130万,病死率很高。已成为社会主要劳动人口死因第一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癌症划分为生活方式疾病,而心理因素对癌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也有很大的影响。
王红董晓莉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特点生活方式疾病护理人口死因社会竞争
探讨应用射频电极针治疗较大肝肿瘤布针模式比较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临床探讨平行法及交叉法两种布针模式在肝脏肿瘤RFA的效果差异,寻找最佳布针方案。方法采用Celon射频治疗仪及200T30电极针2根,应用离体牛肝进行RFA实验。布针方式分为两种,平行法布针即两组消融区的布针点连线呈"="型,交叉法布针即两组消融区的布针点连线呈"x"型。设置布针点的最短距离(2 cm,2.5 cm,3 cm)及输出功率(20 W,25 W,30 W)分别消融并比较。消融结束后1 h取材,测量并记录大体病理标本消融凝固区形态、范围、长径、短径及交界处凹陷深度。镜下观察不同组消融区交界处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应用25 W功率,布针点距离为2 cm、2.5 cm及3 cm时,两种模式布针的凝固范围均随着布针点距离增加而增大,而交界处凹陷深度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距离3 cm时,融合不佳。当针尖距离固定时,两种模式的长径相似,未见明显差异,而平行法的短径显著长于交叉法的短径[2 cm:(4.64±0.21)cm比(3.84±0.38)cm,P=0.003;2.5 cm:(5.15±0.25)cm比(4.20±0.40)cm,P=0.011;3 cm:(5.96±0.39)cm比(5.12±0.52)cm,P=0.020]。当功率固定时,平行法与交叉法的长径相似,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而平行法短径显著长于交叉法短径[20 W:(4.70±0.26)cm比(4.13±0.15)cm,P=0.033;25 W:(5.15±0.25)cm比(4.20±0.40)cm,P=0.011;30 W:(5.27±0.40)cm比(4.50±0.26)cm,P=0.027]。当针距为2.5 cm和3 cm时,平行法的交界处凹陷深度明显短于交叉法[2.5 cm:(1.04±0.23)cm比(1.94±0.32)cm,P=0.007;3 cm:(2.09±0.18)cm比(3.53±0.64)cm,P=0.001]。不同功率下,平行法的交界处凹陷深度同样短于交叉法[20 W:(1.61±0.56)cm比(3.60±0.53)cm,P=0.011;25 W:(1.04±0.23)cm比(1.94±0.32)cm,P=0.007;30 W:(0.90±0.44)cm比(1.83±0.15)cm,P=0.010]。结论两种布针模式的凝固范围均随着针距和功率的增加而增大,平行法的短径均长于交叉法,交界处凹陷距离均短于交叉法,提示平行布针法优于交叉布针法,在射频过程中更能融合形成有效�
赵堃姜安娜王红白秀梅王凇武昊杨薇严昆陈敏华
关键词:肝肿瘤射频消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