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叶青

作品数:21 被引量:111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黄精
  • 5篇九华
  • 4篇中药
  • 3篇文献计量学
  • 3篇计量学
  • 2篇多糖
  • 2篇药理
  • 2篇野生
  • 2篇医药领域
  • 2篇栽培
  • 2篇溶出
  • 2篇溶出度
  • 2篇体外
  • 2篇体外溶出
  • 2篇清蒸
  • 2篇酒蒸
  • 2篇计量学分析
  • 2篇教学
  • 2篇粉体学
  • 2篇粉体学性质

机构

  • 21篇安庆医药高等...
  • 2篇红河卫生职业...
  • 1篇红河学院
  • 1篇华润三九医药...

作者

  • 21篇胡叶青
  • 20篇吴其国
  • 3篇范珍
  • 3篇陈慧芳
  • 3篇毛小明
  • 3篇朱金燕
  • 2篇徐宁
  • 2篇毛小明
  • 2篇余水红
  • 2篇薛红梅
  • 2篇薛红梅
  • 1篇查孝柱
  • 1篇王泽锋
  • 1篇祝凌丽
  • 1篇刘毅
  • 1篇张立
  • 1篇操电群
  • 1篇祝燕平
  • 1篇周兰
  • 1篇王坤

传媒

  • 3篇佛山科学技术...
  • 3篇包头医学院学...
  • 3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山西中医学院...
  • 1篇德州学院学报
  • 1篇宜春学院学报
  • 1篇邵阳学院学报...
  • 1篇宿州学院学报
  • 1篇新余学院学报
  • 1篇江西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研究川楝素对肝癌的抗肿瘤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基于系统药理学方法,系统研究川楝素对肝癌的抗肿瘤机制。方法应用STITCH、SEA和TargetNet数据库预测川楝素的可靠靶点,应用DisGeNET数据库获得关于肝肿瘤的作用靶点,通过HINT和STRING数据库获得蛋白-蛋白互作信息,通过DAVID数据库获得GO功能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通过Cytoscape软件可视化生物网络。结果川楝素对肝癌的抗肿瘤机制中比较重要的通路有:癌症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前列腺癌和癌症中蛋白聚糖等;比较重要的靶点有:AKT1、PIK3R1、CTNNB1、GRB2和PIK3R2等。结论川楝素对肝癌的抗肿瘤机制具有多靶点和多通路的性质,本研究从整体上为川楝素对肝癌的抗肿瘤机制研究提供了参考。
吴其国胡叶青
关键词:川楝素肝癌肿瘤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中黄精多糖含量比较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测定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中黄精多糖的含量。方法分别采集安徽不同产地栽培和野生多花黄精,以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0.2%蒽酮-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测定波长582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中黄精多糖的含量。结果安徽不同产地野生多花黄精中的黄精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栽培多花黄精,其中青阳、岳西、宿松、祁门4个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中的黄精多糖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祁门野生多花黄精中的黄精多糖含量最高,为(11.47±0.44)%,宿松栽培多花黄精最低,为(6.88±0.09)%。结论通过比较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的质量差异,可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安徽地区的多花黄精。
吴其国胡叶青陈帅帅李井照薛红梅刘慧娟
关键词:野生栽培黄精多糖
安徽枞阳县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2016年
目的:在以往样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了适合于以枞阳县为代表的江淮丘陵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一米方的样方法,此次只对枞阳县的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为以后系统的调查江淮地区田埂药用植物资源提供支持。方法:通过进行实地调查、标本采集、整理和系统鉴定,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研究,枞阳县田埂上共有63种药用植物,分布在29科,51属,有20种常用中药。结论:药用植物资源虽然不够丰富,但种类齐全,且有几种常用中药资源量丰富,可以依靠田埂占有面积大的特点,合理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将会促进本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加深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
吴其国严其高胡叶青薛红梅查元朱金燕毛小明
关键词: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总酚含量比较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测定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的总酚含量。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酚含量,测定波长765 nm。结果没食子酸对照品溶液浓度在0.005~0.03 m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标准曲线为Y=31.4457X+0.0192(n=6),相关系数r=0.999 1。安徽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多花黄精总酚含量范围在3.46~5.22 mg/g,整体上虽然差别不大,但基本可反映野生品种总酚含量略高于栽培品种。结论通过对总酚含量的测定,可为安徽地区的多花黄精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吴其国胡叶青范珍张立毛小明
关键词:总酚含量
炮制对黄精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8年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黄精是我国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滋肾填精的功能,是中医常用滋补强壮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具有抗氧化、抗衰老、调节免疫力、改善记忆功能和防止老年痴呆、抗抑郁、降血糖、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抗肿瘤、抗病毒、强心、抗菌等广泛作用。
吴其国胡叶青范珍陈慧芳毛小明
关键词:滇黄精化学成分现代药理研究滋补中药养阴润肺补脾益气
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不同粒径粉的体外溶出度考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考察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粉的体外溶出特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粉在水介质中溶出度。结果清蒸九华黄精不同粒径粉的累积溶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100目粉、200目粉、300目粉;酒蒸九华黄精不同粒径粉的累积溶出率由大到小依次为200目粉、300目粉、100目粉。结论清蒸和酒蒸九华黄精的粉碎并不是越细越好,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吴其国胡叶青李文艳
关键词:清蒸酒蒸体外溶出
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总结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现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综述文献报道中的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结果]互联网时代带来了"大数据"的理念,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也逐渐显现,包括中医药信息学、中医药预防疾病、中医诊断疾病、中医治疗疾病、中医方药知识发现、中药开发6个方面。[结论]大数据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二者的结合必然会促进中医药的发展;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未来希望能够形成系统化、集成化的大数据应用平台,为中医药的开拓发展提供支撑。
吴其国胡叶青查元朱金燕薛红梅毛小明
关键词:大数据中医药
基于多元教学法的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将多元教学法引入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各个阶段,提出一种药物制剂技术课程"项目化"新教学模式,创新了现有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综合了多元教学法各自的优点,旨在提高药物制剂技术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
吴其国胡叶青薛红梅朱金燕查元马丽周兰
关键词:多元教学法药物制剂技术教学模式
九华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总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测定九华黄精九蒸九晒过程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以0.2%蒽酮-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635 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中总多糖含量。结果野生和栽培九华黄精的总多糖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总多糖的含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测得野生和栽培九华黄精九蒸九晒后总多糖含量为12.67%、10.84%。结论测定结果为九蒸九晒法炮制九华黄精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胡叶青胡云飞吴其国
关键词:总多糖
中药活性成分的共晶形成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药物共晶是药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API)和共晶形成物(cocrystal former,CCF)在氢键或其他非共价键的作用下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理化性质的新的结晶形式[1]。共晶可改变药物的诸多理化性质,如药物的溶解性[2]、稳定性[3]、熔点[4]等。药物共晶是药物固体形态的一种,类似于药物的盐、多晶型、溶剂和水合物,均可以改变药物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药理作用。药物共晶在药剂学中最大的应用价值就是无需改变药物分子的共价结构,即能达到修饰药物理化性质的目的,这也为改善中药难溶性有效成分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方案[5]。虽然固体分散体技术、自微乳化技术、超微粉碎技术、液固压缩技术等也能改变中药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但它们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共晶作为药物的一种固体形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药物共晶技术应用于中药活性成分的开发研究,以克服中药活性成分的水溶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
吴其国胡叶青刘慧娟徐宁
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