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冉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扎
  • 1篇蛋白
  • 1篇鼠肝
  • 1篇拖出术
  • 1篇前列腺素E1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巨结肠
  • 1篇相关蛋白
  • 1篇小儿
  • 1篇疗效
  • 1篇疗效比较
  • 1篇慢性
  • 1篇慢性阑尾炎
  • 1篇结肠
  • 1篇结扎
  • 1篇经肛门拖出术
  • 1篇巨结肠
  • 1篇阑尾

机构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黄冉
  • 2篇吴文涌
  • 2篇李巍松
  • 1篇李涛
  • 1篇方德宝
  • 1篇余宏铸

传媒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完全经肛门拖出术和腹腔镜辅助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比较完全经肛门拖出术和腹腔镜辅助拖出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HD)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信息资源系统,筛选出1998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发表的有关完全经肛门拖出术与腹腔镜辅助拖出术治疗HD的对比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后,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术后效果指标进行效应量合并。采用Stata 14.0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偏倚进行Begg’s及Egger’s检验。结果最终共纳入8篇符合标准的临床研究,HD患儿共计702例,其中完全经肛门拖出术组335例,腹腔镜辅助拖出术组367例。与腹腔镜辅助拖出术组相比,完全经肛门拖出术组在术后大便失禁/污粪发生率方面有优势[OR=0.20,95%CI(0.07,0.54),P=0.001],而术后便秘复发率却较高[OR=2.39,95%CI(1.05,5.42),P=0.04]。但2组的术后小肠结肠炎[OR=1.01,95%CI(0.59,1.75),P=0.96]、术后粘连性肠梗阻[OR=0.74,95%CI(0.28,1.95),P=0.54]和术后吻合口狭窄[OR=1.14,95%CI(0.51,2.56),P=0.74]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腹腔镜辅助拖出术相比,完全经肛门拖出术可降低术后大便失禁/污粪发生率,但术后便秘复发率较高。2种术式治疗HD具有相似的术后小肠结肠炎、吻合口狭窄及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
王樾黄冉吴文涌李涛李巍松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拖出术腹腔镜META分析
前列腺素E1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MRP2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梗阻性黄疸(OJ)大鼠肝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RP2)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CG组)、胆总管结扎组(OJ组)、胆总管结扎+PGE1给药组(OJ+PE组),建立OJ模型。每组再分设术后第3、7、10天3个不同时相点,采集下腔静脉血及部分肝脏组织,检测血清肝功能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技术(TUNEL)测定肝细胞凋亡指数(AI),免疫组化法测定MRP2蛋白的表达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其mRNA水平。结果①与CG组同时相点相比,OJ组各时相点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增高(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加重,肝细胞AI升高(P<0.05),MRP2蛋白表达减弱(P<0.05),其mRNA表达下降,且随胆总管结扎时间的延长而愈加明显;②与OJ组各时相点相比,OJ+PE组大鼠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降低,术后第3天时谷丙转氨酶(AL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0天血清谷草转氨酶(AST)、ALT、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减轻;肝细胞AI减低(P<0.05);MRP2蛋白和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PGE1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由OJ所致的大鼠肝功能受损,抑制OJ所致的大鼠肝细胞凋亡,增加MRP2蛋白的表达可能为其作用途径之一。
黄冉余宏铸方德宝
关键词:前列腺素E1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扎
68例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方法及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慢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治疗过程,总结分析其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结果根据病史和症状不同,68例患儿分为了3组,症状典型组15例,阑尾脓肿组28例,无典型症状组25例;无典型症状组25例患儿均进行了钡剂灌肠检查,其中68.0%(17/25)的患儿阑尾腔内可见充盈缺损,16.0%(4/25)的患儿未见明显阑尾显影,68.0%(17/25)的患儿72 h后阑尾管腔仍有钡剂残留。3组患儿发病均集中在学龄期,但3组间在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病例均行腹腔镜探查术,6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阑尾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手术,术后均恢复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慢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症状不典型患儿钡剂灌肠检查(含72 h后复查)可帮助明确诊断;小儿慢性阑尾炎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腹腔镜探查+阑尾切除术为首选治疗方法。
王樾黄冉吴文涌李巍松
关键词:慢性阑尾炎小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