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新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文学

主题

  • 2篇自我
  • 2篇洛丽塔
  • 2篇《洛丽塔》
  • 1篇道德
  • 1篇多德
  • 1篇心灵
  • 1篇叙述者
  • 1篇叙述自我
  • 1篇亚里士多德
  • 1篇艺术
  • 1篇艺术创作
  • 1篇艺术创作观
  • 1篇异化
  • 1篇欲望
  • 1篇知识
  • 1篇人类心灵
  • 1篇莎士比亚
  • 1篇神灵
  • 1篇生命
  • 1篇诗艺

机构

  • 9篇新疆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刘丽
  • 6篇崔静华

传媒

  • 2篇哈尔滨学院学...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新疆职业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摘苹果之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思考
2015年
美国著名诗人弗罗斯特的诗歌《摘苹果之后》中,农民如愿以偿地获得了苹果大丰收,却没有欣喜之情,只有无尽的疲惫和困乏。当冬天来临,土拨鼠已经返回洞穴开始冬眠了,农民知道的自己睡眠不会像土拨鼠那样舒适,因为那些苹果搅扰了他的梦。事实上,摘苹果象征着人类对名利和知识的过度追求,万贯家财、功成名就、满腹经纶的欲望主宰了芸芸众生的命运,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异化。因此大家需要克制过多的欲望,知足常乐,做自己真正的主人。
刘丽崔静华
关键词:欲望名利知识异化
试论《洛丽塔》的叙述框架被引量:1
2007年
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中运用了类似于中国套盒式的三层叙述框架:叙述者纳博科夫、约翰.雷博士和亨伯特.亨伯特分别处于故事外叙述层、故事内叙述层和元故事叙述层,但使用的目的和效果已经远远超出了中国套盒的结构现实主义。纳博科夫利用三位叙述者使自己远离小说的中心人物和中心故事,但同时又在每个叙述层上设置有类似特征的叙述者并把他们同作家自己混同起来,以增加阅读、理解和阐释的难度。
刘丽
关键词:纳博科夫洛丽塔结构现实主义
从觉醒到迷失——论《觉醒》中的主人公埃德娜
2010年
美国作家凯特·肖邦发表于十九世纪末的小说《觉醒》备受女权批评家的重视和好评,关于主人公埃德纳许多评论家几乎形成了一定的共识,认为她在短短的几个月中经历了至少三次觉醒,最终以自杀保全了自己的独立人格。然而,小说中的许多细节表明,埃德纳的觉醒过程其实从童年时期就开始了,她向男权思想的抗争经历了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转变,而她的自杀实际上是彻底的迷失而不是真正的觉醒。作家其实是让所有女性以此为戒,努力进取,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
刘丽崔静华
关键词:抗争自足自我完善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在《奥塞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6年
亚里士多德在《诗艺》中阐述的悲剧理论反映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尤其是《奥塞罗》的创作中,拟从《奥塞罗》的情节布局,即情节的严肃复杂、有机组成和结局效果等方面来看莎翁对亚氏悲剧理论的应用。
刘丽
关键词:情节悲剧莎士比亚《奥塞罗》亚里士多德《诗艺》
《炼狱》中的罪与救赎
2011年
在悲剧《炼狱》中,普罗科托因犯下通奸罪不经意间启动了萨勒姆镇一些人的种种欲望和罪恶,为自己和那些无辜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一直不能正视自己罪孽的他,面对法庭和宗教强权的逼索,在妻子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自己的罪恶、软弱和自卑,找回了自己纯净纯善的灵魂,完成了自我救赎。这只迷途的羔羊终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坚持真理、捍卫良知,获得了新生而成为圣人。该剧展示出现实社会中严峻考验下人性最光辉的一面,让观众对人性的回归有了坚定的信念。
刘丽崔静华
关键词:救赎
超越生命 获得永恒——济慈的三大颂诗体现的艺术创作观
2009年
人类从古到今都在经历着生命的三重悲剧:生命是短暂而有限的,充满了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的痛苦,不可避免的死亡会将一切人类的努力化为虚无。《夜莺颂》、《希腊古瓮颂》和《秋颂》清晰地展示了济慈直视生命、超越生命、达到永恒的人生轨迹,诗人的个人追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启发人们尤其是当今的人们严肃思考各自的人生和人类共同的命运。
刘丽崔静华
关键词:超越生命文学艺术终极关怀
《洛丽塔》回忆录中的叙述视角策略
2010年
纳博科夫在《洛丽塔》主体部分的回忆录中选择强奸犯亨伯特作为叙述者,开启了后现代小说向微型叙事、局部叙事和小人物叙事转变的趋势,用他的不可靠叙述来迷惑、考验读者,同时又让他在美化自己时戏剧化地暴露自己。揭示出主人公和后现代经验中特有的自恋和精神分裂倾向,使读者有机会摆脱亨伯特的蛊惑,对回忆录进行独立阅读和阐释。
刘丽崔静华
关键词:叙述自我不可靠叙述者
自然是人类心灵的护士、向导和监护人——评华兹华斯的《丁登寺》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关注的并不是自然,而是人的存在本身,认为工业文明和消费时代只有自然才能拯救人类迷失的灵魂,帮助人们悟入存在本身。《丁登寺》突出了自然的三重作用:像护士一样消除人们的不安、烦恼和伤痛,给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和谐与快乐,解放人们的心灵;像向导一样带人们沉思,唤醒人们沉睡的心灵,指引人们洞入宇宙、社会、人生的真相,做出智慧的人生抉择;像监护人一样保护人们不受人性恶的伤害和污染,将人们从小我的私欲中解放出来,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成为心灵纯洁而高尚的人。
刘丽
关键词:华兹华斯
神灵诅咒还是自作自受:《俄狄浦斯王》的命运启示
2012年
俄狄浦斯的悲剧命运并非阿波罗神的诅咒决定,也不是他不够谨慎犯下过错所致,而完全是因为理性和道德的缺失自己一手铸就。诚然,他解出了斯芬克斯的谜底是"人",但他从来没有真正思考过人的本质是什么、应该如何做人。作为人类社会轴心时代的精神导师之一,索福克勒斯正是用主人公可怕的灾难警醒我们,文明人和动物、原始人的本质区别就是理性和道德,也只有理性和道德才是每个人甚至是全人类掌握命运、获得幸福的钥匙。
刘丽崔静华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命运道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