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宇文刚

作品数:11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语言文字
  • 5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叙事
  • 3篇回译
  • 2篇狄公案
  • 2篇译者
  • 2篇教学
  • 2篇公案
  • 2篇汉译
  • 2篇翻译
  • 2篇《大唐狄公案...
  • 2篇大唐
  • 1篇大学英语
  • 1篇大学英语教学
  • 1篇电影片名
  • 1篇电影片名翻译
  • 1篇修辞
  • 1篇叙事技巧
  • 1篇叙事元素
  • 1篇夜莺
  • 1篇译本
  • 1篇英语

机构

  • 11篇山西大学
  • 1篇聊城大学

作者

  • 11篇宇文刚
  • 4篇张添羽
  • 2篇安秀梅
  • 1篇刘小丽
  • 1篇耿宁

传媒

  • 2篇淮海工学院学...
  • 2篇西南农业大学...
  • 2篇六盘水师范学...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运城学院学报
  • 1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产业与科技论...
  • 1篇景德镇学院学...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时间叙事探微——分析《预见未来》的叙事技巧被引量:2
2012年
依据影片《预见未来》利用时间叙述故事的方式,文中阐述了片中人物意识的跳跃和交织,由此形成故事情节的特殊叙事方式,并举例说明时间超前、时间重复和时间回逆等时间叙述元素在片中的应用,其打破传统的线性叙事手法,冲破时间链条的束缚,展现时间在叙事中的艺术魅力。
宇文刚安秀梅
言后行为效果对等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2009年
奥斯汀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强调翻译不仅要译出原文的字面意义,而且还要译出原文的隐含意义,以使译文读者产生同原文读者相近的效果,即获得言后行为效果的对等。讨论电影片名翻译的特点,并通过一些实例,借鉴电影片名的几种翻译方法来说明言后行为效果对等理论在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价值。
刘小丽宇文刚
关键词:翻译方法
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中修辞劝说理论的介入被引量:4
2019年
为了从不同理论视角去探究政治文献外宣翻译,依据修辞学劝说理论着重分析修辞劝说理论介入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理论依据以及有效实现途径.研究指出,修辞劝说理论中的修辞诉诸三模式、以受众为关注点、以"劝说"和"认可"为修辞目标等理论观点与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的目标有诸多契合点,这为今后进一步运用修辞劝说理论探索新的政治文献外宣翻译策略奠定理论基础.
张添羽宇文刚
关键词:政治文献外宣翻译
村上春树作品中的女性存在空间建构被引量:1
2018年
村上春树在其作品中将视野聚焦于女性的自我存在,他肯定了女性为突破固有社会身份所做出的不懈努力,描写了女性在社会中的痛苦与迷惘,倡导女性追求爱的权力,在女性遭遇悲惨命运时给予极大的同情。村上春树以其独有的创作手法,塑造出突破传统道德与世俗价值观的新女性形象,建构起女性自我存在的空间。
张添羽宇文刚
关键词:社会身份自我建构自我救赎
《大唐狄公案》汉译本无本回译中译者叙事身份探析
2019年
本文以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著,陈来元、胡明翻译的《大唐狄公案》系列小说为研究对象,从叙事行为者、叙事空间名称、文化物事、叙事者角色和情节改写等因素入手,探究译者在从中国文化异语创作到无本回译还原过程中所充当的叙事身份,尝试分析译者在此过程中的叙事机制和叙事功能,从而阐释该译作中译者的叙事行为与该系列小说在我国国内畅销的内在联系,希望为今后“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实施中国文化传播“走出去”战略提供一定参考。
宇文刚
关键词:《大唐狄公案》
浅谈《追风筝的人》中的空间叙事元素被引量:1
2018年
着重分析了成长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空间叙事技巧,从地理生活环境变迁、具体叙事空间元素和主人公阿米尔的心理空间来探讨作者在小说叙事过程创设的空间叙事手法,并将文本细读和文本结构相结合,挖掘空间叙事与主人公成熟轨迹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深化了对小说主体和主人公成长历程的理解。
宇文刚
关键词:空间叙事《追风筝的人》
约翰·济慈:一只病痛的夜莺
2011年
英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济慈26岁便死于肺结核病。但1818-1820年,即他患病到去世这段时间却是他诗歌创作的鼎盛时期,其间先后完成了《伊莎贝拉》《圣亚尼节前夜》等著名长诗及《夜莺颂》等名篇。疾病给诗人带来的痛苦和消极作用不可小视,但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病痛却又极大程度地激发了诗人创作的欲望和灵感。
宇文刚耿宁
关键词:济慈文学创作孤独
翻译传播学观照下《大唐狄公案》异语创作——文化回译信息传播路径及接受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基于翻译传播学理论视角,选取由荷兰汉学家高罗佩所创作的《大唐狄公案》为重点研究对象,从异语创作--文化回译--读者阅读信息传播路径中,阐释分析信息交互与信息错位的内在机理以及译语读者对该文本信息的误读现象,探究传播路径过程中信息错位与失衡的根本缘由,并指出对类似文化回译叙事文本文学批评的正确路径,从而为进一步分析相关文本信息传播研究提供参照。
宇文刚张添羽
项目式翻转课堂在笔译教学中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互联网+教育"大背景下不断创新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本文论述了将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理念按课前——课中——课下三阶段循序嵌入英语专业笔译课堂的翻译教学设计方案,并采用问卷调查对学生学习体验和学习行为展开调查,客观地获知并分析学生对项目式翻转课堂的认识情况和体验感受,从而把控翻转课堂在笔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笔译教学改革可行性提供一定参照。
宇文刚邱业荣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笔译教学
译者叙事话语权在无本回译中的镜像分析——以《湖滨案》汉译本为例被引量:1
2019年
选取陈来元等汉译高罗佩《大唐狄公案》叙事文本为研究对象,分析译者如何在无本回译中行使叙事话语权,并从人物话语、主题器物、预叙手法、情节改写和密码回译等角度阐释译者叙事建构方式和途径,阐明译者叙事话语权的叙事机理和内在因缘,进而诠释该版《大唐狄公案》广受中国读者欢迎的原因,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讲好中国故事"构想带来启示。
宇文刚张添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