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水利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灾害
  • 2篇洪涝
  • 1篇稻株
  • 1篇生育
  • 1篇生育阶段
  • 1篇水稻
  • 1篇水稻株高
  • 1篇水分
  • 1篇水分控制
  • 1篇区划研究
  • 1篇株高
  • 1篇主成分
  • 1篇主成分分析
  • 1篇流域
  • 1篇流域洪涝
  • 1篇模糊聚类
  • 1篇聚类
  • 1篇涝灾
  • 1篇淮河流域
  • 1篇旱灾

机构

  • 3篇水利部淮河水...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安徽省(水利...

作者

  • 4篇沈瑞
  • 3篇曹秀清
  • 3篇蒋尚明
  • 2篇金菊良
  • 1篇倪晋
  • 1篇虞邦义
  • 1篇徐佳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长江
  • 1篇中国水利
  • 1篇江淮水利科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的洪涝治理分区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为揭示淮北平原区洪涝灾害的地域性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防灾减灾措施,从气象、下垫面及人类活动等角度选取了洪涝相关指标,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模糊聚类耦合的途径,开展了洪涝治理分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区各洪涝指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其特征,可将洪涝治理划分为5个区域,其中,Ⅰ区位于淮北平原区的东北部,属于洪涝频发地带,应提升自排能力;Ⅱ区位于中部偏东北区,该区的部分流域在提升其自排能力的同时也可适当提升抽排能力;Ⅲ区位于中部偏西南区,该区域的洪涝治理应以提升局部重点区的自排能力为主;Ⅳ区位于西南部,局部重点区应尽可能提升抽排能力;Ⅴ区位于沿淮地区,应采用以抽排为主的方式适当提升重点区的排涝标准,同时要充分考虑排涝标准的提高对淮河干流河道行洪的影响。治理分区结果可体现各指标分布的空间组合特性,研究中采用的指标选取与分区方法可为区域洪涝治理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沈瑞曹秀清蒋尚明金菊良何飘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
安徽省干旱灾害风险区划研究
2023年
为提出区域旱灾风险应对措施提供依据,进一步推动干旱灾害防治区划研究,从风险管理角度定量评估和区划干旱灾害风险,以县级行政区为区划单元计算农业干旱灾害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度,并采用等分间距法开展农业干旱和因旱人饮困难风险区划,最后根据最不利原则确定干旱灾害综合风险区划。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干旱灾害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淮北平原北部地区和江淮分水岭地区;因旱人饮困难高风险区位于皖西皖南山区;城镇干旱灾害无高风险区;6个县级行政区干旱灾害综合为高风险区。风险区划成果有助于掌握安徽省干旱灾害风险分布情况,可为干旱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李征蒋尚明沈瑞沈瑞金菊良
关键词:干旱灾害风险区划
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控制对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控制对浅湿间歇灌溉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试验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在水稻浅湿间歇灌溉条件下,在不同生育阶段进行水分控制,研究水稻株高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浅湿间歇灌溉处理下的水稻株高比常规灌溉118.1 cm要小,分别为93.1、98.2、109.2、100.5、109.3、101.5 cm,因此水稻具有较强的抗倒伏性;对最终产量来说,常规灌溉下水稻产量最高,全程浅水灌溉产量最低。分蘖期、拔节孕穗期、乳熟期分别进行水分控制的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5 702.0、7 208.0、6 046.5 kg/hm2。[结论]水稻前后期生产中水分条件显得尤为重要,中期可进行适度的水分亏缺。
徐佳沈瑞
关键词:水分控制株高
淮河流域洪涝综合治理关键技术问题探讨被引量:5
2020年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系统治理的大江大河。鉴于淮河治理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深刻剖析淮河涝灾成因与致灾机理,阐述了进一步治淮需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技术难题,遵循新时期治水思路,提出了新时期进一步治淮的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设想,为进一步治淮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虞邦义曹秀清蒋尚明倪晋沈瑞
关键词:淮河流域洪涝灾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