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雪

作品数:10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水汽
  • 3篇水汽来源
  • 3篇同位素
  • 3篇西北干旱
  • 3篇西北干旱区
  • 3篇降水
  • 3篇干旱
  • 3篇干旱区
  • 2篇同位素特征
  • 2篇气温
  • 2篇气温变化
  • 2篇夏季
  • 1篇地表
  • 1篇地下水
  • 1篇地下水水化学
  • 1篇氧稳定同位素
  • 1篇源地
  • 1篇再循环
  • 1篇中国夏季降水
  • 1篇时空变化特征

机构

  • 10篇西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0篇张明军
  • 10篇王圣杰
  • 10篇邱雪
  • 2篇张亚宁
  • 2篇郭蓉
  • 2篇马荣
  • 1篇王雯
  • 1篇瞿德业

传媒

  • 2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冰川冻土
  • 1篇高原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WT方法在中国夏季降水水汽来源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Traj Stat软件中的后向轨迹计算模块与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对中国西部(新疆乌鲁木齐、青海祁连和玛多)和东部(湖南长沙和广东广州)事件尺度的夏季降水水汽来源进行分析,并结合水汽通量进行补充分析。结果发现:(1)乌鲁木齐、祁连、玛多夏季降水受西风水汽影响显著,而长沙夏季降水受西太平洋水汽影响显著,广州夏季降水受印度洋水汽影响显著。(2)5个站点夏季降水均有局地再循环水汽参与。在西部,影响夏季降水的循环水汽主要分布在相对湿度较大的山区、盆地以及蒸发量较大的地区。而在东部,影响夏季降水的循环水汽主要分布在一些地表水体集中的地方。(3)在西部,由于水汽在运移过程中,下垫面起伏大,空气团水汽d值变化除受地表蒸发水汽影响外,还受下垫面地势起伏的影响。在东部,由于水汽在运移过程中,下垫面起伏小,空气团水汽d值变化一般只受地表蒸发水汽影响。
孟鸿飞张明军王圣杰邱雪杜铭霞马荣
关键词:夏季降水后向轨迹水汽来源水汽输送
基于LMDZ模型的西北干旱区水汽再循环率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局地水汽再循环是陆地水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水汽再循环的绝对量虽然有限,但对区域降水的贡献(即水汽再循环率)却不容忽视。本文基于嵌套同位素模块的LMDZ模式模拟数据,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对西北干旱区1979-2007年水汽再循环率的时空特征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外来水汽对降水的月尺度和年尺度贡献率都明显高于再循环水汽,季节上呈夏高冬低,年际上呈逐渐上升的态势;而再循环水汽的贡献率较低,呈夏季低冬季高且逐年下降(冬半年植物蒸腾水汽的贡献率在年际上呈上升趋势)的特点。外来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存在空间差异,山区附近的值往往较高,荒漠平原区的值则较低。就地表蒸发与植物蒸腾而言,地表蒸发对降水的贡献率整体低于植物蒸腾,但在小范围地区也有相反的规律。外来水汽和地表蒸发水汽的贡献量与其贡献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而植物蒸腾水汽在山区的贡献量高于荒漠平原区。
余秀秀张明军王圣杰邱雪邱雪周苏娥孟鸿飞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
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黄河兰州段河岸植物水分来源被引量:17
2020年
多枝柽柳和旱柳是北方地区河岸生态修复的良好树种,具有护河防洪、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和营造河岸地带植被景观的功能。本研究选取黄河兰州段沿岸2处样点,采集了多枝柽柳和旱柳木质部以及各潜在水源的样品,利用氧同位素直接对比法、贝叶斯混合模型MixSIAR和相似性比例指数(PS指数),分析了多枝柽柳和旱柳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率以及两者之间的水分利用关系。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浅层土壤水(0~30 cm)是多枝柽柳和旱柳的主要水分来源,利用率分别为28.3%和24.4%,多枝柽柳对河水的利用率最小(16.6%),旱柳对地下水的利用率最小(17.9%);在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月份,植物会增加对河水和地下水的利用比例,样点S1和S2的PS指数分别为91.0%和87.7%,两个样点均在5月的PS指数最大,不同月份的水分利用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处于河漫滩这一特殊地理位置,多枝柽柳和旱柳对各潜在水源的利用比较平均,最大程度地获取各潜在水源的水分,是一种最优的吸水模式。本研究可为开展黄河兰州段河岸休闲旅游活动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中植物水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苏鹏燕张明军王圣杰邱雪王家鑫杜勤勤郭蓉车存伟
关键词:氢氧稳定同位素
西北干旱区PM_(10)浓度特征及其与水平能见度的关系被引量:7
2015年
利用环保部门的API、PM10数据和气象部门的能见度、相对湿度等相关数据,分析了2011─2013年西北干旱区(包括新疆、甘肃、内蒙古PM监测站点分别19个、5个、13个)PM10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特征,并以新疆为例,研究了其PM10浓度特征及其与水平能见度(包括全部天气条件和晴空条件,以及干能见度、干消光系数)的关系,以期了解西北干旱区的PM10浓度状况,为有效控制PM10污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2011─2013年,整个西北干旱区的PM10浓度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新疆的PM10浓度明显高于甘肃、内蒙古,且新疆和甘肃大部分城市的PM10浓度已超过国家二级质量标准。就季节分布而言,整个西北干旱区冬春季PM10浓度相对较高,秋季次之,夏季最低。(2)2011─2013年,西北干旱区绝大多数城市的PM10浓度月变化波动都比较大,波动曲线基本呈现出"M"型、"U"型、"N"型和"n"型4种。(3)PM10浓度与水平能见度呈负相关关系。为了降低分析误差,我们将PM10数值以100μg·m-3为步长进行了分组,分析了PM10浓度距平与水平能见度的关系,得出当PM10浓度为负距平时,能见度距平多为正值,且对应的水平能见度比相应气象条件下的平均值高,而当PM10浓度为正距平时,能见度距平多为负值,且对应的水平能见度比相应气象条件下的平均值低。
邱雪张明军王圣杰
关键词:PM10西北干旱区水平能见度
黑河上游降水同位素特征及其水汽来源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为了加深对黑河上游水循环过程的理解,以研究区5个站点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的降水同位素实测数据和气象数据为基础,除对降水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外,主要利用TrajStat软件中的后向轨迹计算模块与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方法,对研究区降水的水汽来源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水汽通量等方法进行了补充分析。结果表明:降水同位素呈夏高冬低趋势,大气水线斜率(8.02)和截距(11.02)均高于全球大气水线的斜率(8.00)和截距(10.00),存在温度效应(δ18O=0.43x-10.82,r=0.54,P<0.0001),不存在降水量效应(δ18O=-0.05x-7.81,r=0.03,P<0.0001);研究区降水受多种水汽影响,西风水汽影响最大。夏季除受西风水汽影响外,还受东南季风水汽影响显著且水汽来源复杂;研究区夏季的潜在蒸发源地集中在一些相对湿度和蒸发量较大的地区,如祁连山区、河西地区、柴达木盆地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及酒泉地区西南部等;当降水量小、温度高时,持续性降水的大气水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较小,暴雨稳定同位素值较贫化,受东南季风水汽影响最大,其次是北方和西风水汽,多种水汽辐合是暴雨事件发生的必要条件。
孟鸿飞张明军王圣杰邱雪邱雪张亚宁张亚宁王雯
关键词:水汽来源
1960—2015年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区升温特征及差异被引量:15
2019年
利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突变检测、滑动t检验和Sen斜率法等对中国青藏高寒区和西北干旱区1960-2015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1960-2015年西北干旱区的气温升高幅度[0. 32℃·(10a)^(-1)]高于青藏高寒区[0. 29℃·(10a)^(-1)]。1960-1997年西北干旱区的气温升高幅度[0. 22℃·(10a)^(-1)]高于青藏高寒区[0. 14℃·(10a)^(-1)],1998-2015年青藏高寒区的气温变化呈现升温趋势[0. 22℃·(10a)^(-1)],西北干旱区的气温变化呈现微弱的降温趋势[-0. 02℃·(10a)^(-1)]。青藏高寒区气温显著升高的区域是柴达木盆地和高原西南部地区,西北干旱区气温显著升高的区域是新疆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地区。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区的气温年代际变化规律均表现为20世纪60-80年代为相对低温时期,20世纪90年代至今为相对高温时期。突变分析表明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区气温开始出现增长的时间基本相同,西北干旱区气温突变的时间为1993年,青藏高寒区气温突变的时间为1994年。
马转转张明军王圣杰邱雪杜勤勤郭蓉
关键词:西北干旱区气温变化
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被引量:53
2018年
1998-2012年出现的全球变暖停滞(global warming hiatus)现象,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中国622个气象站的气温数据,研究了全国及三大自然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结果表明:(1)1998-2012年间,中国气温变化率为-0.221℃/10 a,较1960-1998年增温率下降0.427℃/10 a,存在同全球变暖停滞类似的增温减缓现象,且减缓程度更明显,其中冬季对中国增温减缓的贡献最大,贡献率为74.13%,夏季最小;(2)中国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从不同自然区看,1998-2012年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干旱区降温显著,其中东部季风区为中国最强降温区,为全国增温减缓贡献了53.79%,并且具有显著的季节依赖性,减缓期冬季气温下降了0.896℃/10 a,而夏季上升了0.134℃/10 a。青藏高寒区1998-2012年增温率达0.204℃/10 a,对全球变暖停滞的响应并不显著;(3)中国增温减缓可能受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负相位、太阳黑子数与太阳总辐照减小等因素的影响;(4)1998-2012年中国虽出现增温减缓现象,但2012年之后气温快速升高,且从周期变化看,未来几年可能持续升温。
杜勤勤张明军王圣杰车存伟邱雪马转转
关键词:气温
黑河中游夏季昼夜水汽同位素特征及水汽来源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基于2012年6~8月的实测水汽同位素数据及相关气象数据,对黑河中游夏季昼夜的同位素基本特征、水汽来源方向及潜在蒸发源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水汽线斜率白天大于夜晚和水汽过量氘值白天大于夜晚,综合说明白天局地蒸发较夜晚强烈;夏季受西风水汽影响显著。其中,6月主要受西风水汽和北冰洋水汽影响,7、8月主要受西风水汽和东南方向水汽影响,且8月受东南方向水汽影响最为明显;水汽运移路径上下垫面地形和气压带移动会影响水汽后向轨迹高度,西北方向上水汽输送通道较顺畅,风速较大,有利于水汽的输送;水汽蒸发源地主要集中在研究区周围及以东、以北部,其次是西北部。绿洲是主要的水汽蒸发源地,其次是城市和河流,白天较夜晚局地蒸发强烈且面积大。
孟鸿飞张明军王圣杰邱雪邱雪张亚宁张亚宁周苏娥
关键词:水汽来源黑河中游
黄河流域降水稳定同位素的云下二次蒸发效应被引量:7
2019年
雨滴从云底降落到地面过程的云下二次蒸发现象会影响雨滴中的同位素比率,明确降水过程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对研究流域水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球降水同位素网络(GNIP)、相关文献同位素数据以及气象数据,首先建立局地大气水线(LMWL)定性分析了黄河流域云下二次蒸发与各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其次运用改进的Stewart模型定量计算了蒸发剩余比(f)和云底降水与地面降水的D-excess之差(Δd)。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LMWL方程为:δ2H=7.01δ18O+1.25(n=293,R2=0.92),斜率和截距相比GMWL均较小,说明雨滴在下落过程中受到云下二次蒸发的影响。其中0~10 mm的降雨事件对云下二次蒸发影响显著;气温越高,或者水汽压、相对湿度越小,云下二次蒸发越强烈。(2)季节变化上,从春季到冬季,f和Δd逐渐增大,云下二次蒸发逐渐减小。空间变化上,蒙甘区、蒙中区、晋陕甘区和渭河区的西安,年际间云下二次蒸发变化较大,而青南区、祁连-青海湖区、渭河区的平凉、长武、华山和鲁淮区年际差异较小。(3)降水中Δd和f之间的线性关系在不同气象要素范围内有不同的数值,由于不同区域各气象条件存在差异,因此在应用经验公式时需考虑研究区的具体气象条件。
车存伟张明军王圣杰杜勤勤邱雪邱雪
关键词:降水黄河流域
祁连山东端地表及地下水水化学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20年
于2016~2017年5-9月采集祁连山东端(乌鞘岭、古浪、天祝;)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探究了祁连山东端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离子组成特征、来源以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东端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成中优势阳离子为Ca^2+和Na^+,Ca^2+的平均浓度为76.897mg/L,占比73.89%;Na^+的浓度为16.592mg/L,占比15.94%.优势阴离子为HCO3~和SO4^(2),HCO3^-浓度190.117mg/L,占比68.71%;其次是SO4^2-,平均值为67.565mg/L,占比为24.42%.乌鞘岭河水、地下水,天祝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古浪河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处于水化学易变区.不同水体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主要受碳酸盐与硅酸盐风化溶解共同作用控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了水体的离子来源.不同水体主要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各不相同,整体上大部分水体的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总体趋势较平缓.
曹晏风张明军瞿德业王圣杰邱雪马转转杜勤勤车存伟
关键词:水化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