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曦
- 作品数:9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城市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城市学院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 产业园区规划的文化性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 2018年
- 从文化的视角展开对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的研究,通过行为心理学与城市特色构建理论的引入,构建研究体系。通过一些产业园区规划的案例实践以及建成空间的调研分析,总结出产业园区规划中文化空间的塑造策略。
- 刘晓曦彭开宇
- 关键词:产业园区文化性企业文化城市特色
- 基于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的建筑设计类课程整合与实践被引量:2
- 2018年
- 我国现有建筑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因过于侧重方案功能形式设计而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培养适合职业需求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将建筑学专业课程中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技术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在内的整学年设计类课程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学年大课,分别从课程、教师、学生角度出发进行课程整合与创新。通过实践与尝试提出了设计类课程整合的原则、方法、创新点以及应用实践和应用效果,从而为同类型课程及课程群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 马静刘晓曦郝峻弘
- 关键词:建筑学应用型技术人才设计类课程课程整合
- 明清紫禁城中轴线建筑形象的图像资料研究
- 2024年
- 紫禁城位于北京皇城与内城中心,其布局深受中国传统皇城规划思想的影响,中轴线上的建筑成为挑起整个城市的“脊梁”,然而六百年时光荏苒,一些建筑的空间格局和形象都发生了些许改变。文章从传统绘画、舆图及历史文献等各种资料中,探寻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的形象变迁,并对其形制原型“三朝五门”进行探讨,可为理解明清时期紫禁城的都城政治空间格局及建筑体形环境的真实面貌提供一种较为生动全面的考察视角。
- 梁飞刘少帅刘晓曦
- 关键词:紫禁城中轴线
- 混合式教学理论在建筑设计类课程教学中的改革探索被引量:4
- 2020年
- 建筑设计类课程是建筑学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区别于普通理论课,实践教学是该类课程教学的主线。结合设计类课程传统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介入带来的契机,通过混合式教学方法在《建筑设计3》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探索该办法在设计类课程中的应用。
- 刘晓曦马静梁飞
-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实践教学
- 应用型本科人居环境类专业定位探究——以北京城市学院人居环境类专业能力调研为例
- 2019年
- 本文通过对北京城市学院人居环境类(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专业技能要求、知识储备等行业要求的梳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居环境类各个专业的定位以及培养思路,以期为后续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行业依据,并提供给同类型高校作为参考。
- 王珺哲邓晓莹刘晓曦
- 关键词:人居环境
- 轨道交通建筑雨水收集利用技术研究与实践
- 2016年
- 简述了目前常见的雨水收集利用技术,从建筑设计布局、建筑技术、材料、构造等方面,探讨了轨道交通建筑雨水收集利用的方法,以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马静房明王珺哲刘晓曦
- 关键词:雨水收集利用轨道交通建筑设计建筑材料
- 基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 2019年
- 我国现有建筑学专业培养模式基本上沿袭传统,面对城市文化营造,城市特色挖掘与文化传承的新需求,没有从建筑学人才培养及输出上做出回应.所以,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存在的走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建设需求对参与者提出的能力需求研究,探索应用型大学建筑学专业培养方案设计.
- 刘晓曦马静徐振华吴垠
- 关键词:文化教育
- “召唤结构”视野下基于师生共同体建设的《场地设计》课程教学创新与实践被引量:2
- 2022年
- 本文以“召唤结构”为课程创新路径,通过“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在师生共同体的协同努力下,建设形成师生同行“一致对准”的课程目标、师生同学“立体重构”的内容体系、师生同讲“主动参与”的课程学习、师生同论“客观积极”的评价体系、师生同研“持续更新”的教学资源。学生学习效果多维显著增长、实践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明显提升,课程建设成果在区域实际规划项目中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
- 马静刘晓曦郭玉京徐振华
- 关键词:召唤结构师生共同体
- 浅析现代产业园建筑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被引量:1
- 2019年
-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探求地下空间的空间形态、功能组成和体验感受等方面的设计方法,以北京绿色动力汽车文化生活广场项目为依托,探索产业园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切入点。并从地上建筑形态、功能对地下轴网的影响、产业园建筑地下空间功能组成的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使建筑地下空间成为提升现代化产业办公园区的价值突破点。
- 刘晓曦王毅琳彭开宇
- 关键词:产业园地下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