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蕾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广东省热带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核
  • 3篇单核细胞
  • 3篇细胞
  • 3篇核细胞
  • 2篇血脑
  • 2篇血脑屏障
  • 2篇李斯特菌
  • 2篇脑屏障
  • 2篇COLI
  • 2篇K1
  • 2篇产单核细胞李...
  • 1篇新生隐球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脑屏障损伤
  • 1篇隐球菌
  • 1篇乳杆菌
  • 1篇上清
  • 1篇上清液

机构

  • 8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加州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杜蕾
  • 7篇曹虹
  • 5篇黄胜和
  • 5篇龙敏
  • 4篇李妍
  • 3篇罗军
  • 3篇曾庆
  • 1篇张宝
  • 1篇袁霖
  • 1篇陈德喜
  • 1篇李雨静
  • 1篇梁晓路
  • 1篇熊欢欢
  • 1篇田慧文
  • 1篇李森
  • 1篇肖汉森
  • 1篇张立科

传媒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c-Met阻断剂抑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胞内感染机制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简称单增李斯特菌,是李斯特菌属内唯一对人类致病的菌种。在临床治疗中,尽管抗生素已经有效地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是面对LM感染...
杜蕾
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鼠李糖乳杆菌培养上清液通过抑制NF-κB通路预防大肠杆菌性脑膜炎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体外探讨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LGG-CM)能否通过抑制NF-κB通路来阻断大肠杆菌K1(E.coli K1)株引起的细菌性脑膜炎。方法用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采用免疫印迹研究LGG-CM能否抑制E.coli K1激活NF-κB通路;通过侵袭实验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实验,研究LGG-CM能否抑制细菌侵袭和中性粒细胞迁移;通过免疫印迹研究黏附分子CD44和紧密连接蛋白ZO-1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ZO-1蛋白的细胞内分布;用Transwell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通过跨细胞内皮电阻(TEER)值和细菌迁移实验评价LGG-CM对细胞屏障完整性的保护作用。结果免疫印迹结果表明LGGCM能抑制E.coli K1激活NF-κB通路,藉此抑制E.coli K1的侵袭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同时,LGG-CM可抑制E.coli K1上调CD44蛋白和下调紧密连接蛋白ZO-1。此外,LGG-CM能够明显减缓TEER值的降低和抑制E.coli K1穿越体外血脑屏障。结论体外实验表明,LGG-CM能够通过抑制NF-κB通路激活、阻断E.coli K1侵袭和中性粒细胞迁移及维护血脑屏障完整性来预防E.coli K1引起的细菌性脑炎。
曾庆何肖龙肖汉森杜蕾李雨静陈乐程田慧文黄胜和曹虹
关键词:鼠李糖乳杆菌上清液脑膜炎COLIK1COLIK1
外周血中血脑屏障损伤新型标记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脑屏障(BBB)损伤新型标记物外周循环血中脑微血管内皮细胞(c BMECs)的实验方法。方法选取33名AIDS脑病病例与13名健康对照分组实验,应用免疫磁珠吸附AIDS脑病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内皮细胞后涂片,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法检测涂片中的c BMECs及相关内皮细胞(c ECs和EPCs),并观察其与BBB损伤的关系。结果免疫荧光三重染色法成功检测到细胞型为CD146+/CD133-/S100B+的c BMECs细胞,CD146+/CD133-/S100B-的c ECs细胞和CD133+/CD146+/S100B-的EPCs细胞。结果显示,病例组三种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c BMECs、c ECs、EPCs分别为t=4.298,P<0.01;t=4.886,P<0.01;t=4.889,P<0.01)。此外,以c BMECs含量与HIV病毒载量做散点图,可见c BMECs含量随病毒载量增加而增加,且具有统计学意义(r=0.928,P<0.01)。结论用临床病人标本成功建立了在外周血中检测BBB损伤新型标记物c BMECs的实验方法。BBB损伤病人外周血中c BMECs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人。新型标记物c BMECs在无创检测BBB损伤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李妍杜蕾袁霖陈德喜邱嘉文何肖龙曹虹黄胜和
关键词:外周血生物标记物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脑屏障损伤
Muc2基因沉默可降低益生菌抑制大肠杆菌黏附和侵袭的能力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抑制肠上皮细胞基因组中Muc2基因表达的CRISPR/Cas9系统并探索粘蛋白Muc2在鼠李糖乳杆菌GG株(LGG)抑制大肠杆菌K1(Escherichia coli,E.coli k1)株E44黏附和侵袭肠上皮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设计2个长20~25 bp的sg RNA分别靶向Muc2,合成sg RNA寡核苷酸序列并构建CRISPR表达载体,转染野生型人结肠癌Ht29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抑制效率及通过MTT法检测其细胞活力及生长情况后,竞争性排斥分析验证粘蛋白Muc2在益生菌抑制E44黏附侵袭肠上皮中的作用。结果目的sg RNA寡核苷酸双链成功插入酶切后的lenticrisprv2质粒载体中且序列正确;稳定抑制Muc2表达的细胞株筛选成功;Muc2基因沉默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表达水平明显降低,抑制率可达81%(P〈0.01);黏附侵袭实验中E44相对黏附率为72.23%(P〈0.01),相对侵袭率为81.49%(P〈0.01),益生菌LGG的抑制E44黏附和侵袭作用明显下调。结论Muc2基因下调明显降低益生菌抑制E44黏附和侵袭肠上皮细胞的能力,提示益生菌刺激Muc2表达上调可能是其强化加固肠粘膜屏障和拮抗致病菌功能的关键性机制之一,并可为肠道细菌性感染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手段。
邱嘉文何肖龙张宝杜蕾曾庆李森熊欢欢龙敏罗军曹虹
关键词:MUC2LGGE.COLIHT29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circulating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BMECs)as novel biomarkers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disorders
<正>Objective Brain is the most delicate organ of the body that is protected by the blood-brain barrier(BBB),wh...
李妍杜蕾何肖龙邱嘉文万蕾龙敏曹虹黄胜和
文献传递
卡博替尼抑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侵袭Caco-2细胞的机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c-Met受体阻断剂卡博替尼(Cabozantinib,XL-184)能否抑制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进入Caco-2细胞并降低对细胞的损伤。方法通过侵袭实验研究XL-184在抑制LM进入Caco-2细胞中的作用,并研究剂量及时间与侵袭率的关系;Caco-2细胞种植于Transwell上室,LM感染单层Caco-2细胞,然后在上室中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测定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值及计数从上室渗透到下室的LM数量和HRP浓度,预测X-184对单层细胞通透性的保护作用;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推测细胞膜的渗透性;荧光染色鉴定细胞活性。结果相比对照组,侵袭实验显示,XL-184处理组的LM侵袭率明显降低(P=0.000),且侵袭率随XL-184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联合用药效果优于单独用药(P<0.05)。细胞通透性实验表明,XL-184可明显抑制LM诱导的跨上皮细胞电阻(TEER)的降低(P<0.05),并可降低辣根过氧化物酶和细菌介导的细胞通透性(P=0.000);细胞活性实验表明,XL-184可提高细胞存活率(P<0.01);同时,可显著降低LM诱导的LDH释放(P<0.05)。结论 XL-184可能在抑制LM侵袭Caco-2及降低LM诱导的Caco-2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因此,XL-184有望成为潜在的治疗和预防李斯特菌感染的有效药物。
杜蕾曾庆何肖龙邱嘉文宋豪语吴同薇蔡丹娴龙敏罗军曹虹
关键词: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CACO-2细胞细胞通透性
CD44在新生隐球菌体外感染血脑屏障中对单核细胞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新生隐球菌(Cryptococcus neoformans, Cn)荚膜主要毒力因子透明质酸由CPS1基因编码,能与宿主细胞受体CD44结合介导真菌侵袭。本文目的明确CD44分子在Cn体外感染血脑屏障模型中对单核细胞黏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并迁移穿越血脑屏障的影响。方法用单层HBMEC铺趋化小槽构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利用Cn野生株B4500FO2、CPS1基因缺失株TYCC645#32和CPS1基因回补株PCIP,分别感染模型中的HBMEC,然后在上槽液中加入人白血病单核细胞(THP-1),计数从上槽液中迁移到下槽液中的单核细胞数量,观察Cn感染与单核细胞迁移时间和剂量关系;用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CD44抑制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模型中单层HBMEC,通过趋化实验检查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Bikunin对Cn感染模型中单核细胞迁移的抑制效应。结果黏附和趋化实验结果显示,Cn感染HBMEC后,相比PBS对照组,THP-1黏附率和趋化效应均明显增加(P〈0.01),且黏附率和迁移率随Cn感染量和感染时间的增加而显著上升(P〈0.05)。通过抗CD44单克隆抗体和CD44阻断剂Bikunin分别作用于Cn感染后的HBMEC,结果发现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显著降低(P〈0.01),且在一定范围内分别随抗体(0-1μg)和抑制剂(0-20 nmol/L)剂量的增加而减低。不同Cn菌株荚膜透明质酸的表达差异对THP-1细胞黏附和迁移有一定影响:与野生株相比,TYCC645#32感染组的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均明显降低(P〈0.01,P〈0.05),而回补株PCIP的THP-1黏附率和迁移率有所增加。结论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中人脑微血管细胞表达CD44分子可能对单核细胞黏附内皮细胞和迁移通过血脑屏障起重要作用;荚膜透明质酸能介导Cn诱导的单核细胞黏附和迁移。
张立科邱嘉文梁晓路黄宝怡李妍杜蕾龙敏罗军黄胜和曹虹
关键词:新生隐球菌CD44单核细胞血脑屏障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blocks meningitic E. coli K1 invasion of Caco-2 cells to prevent neonatal meningitis via NF-κB signaling
<正>Objective Escherichia coli(?.coli)K1 is the most common gram-negative bacteria that cause meningitis during...
何肖龙李妍杜蕾邱嘉文龙敏曹虹黄胜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