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乳腺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早期乳腺癌
  • 3篇化疗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不良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预后
  • 2篇患者化疗
  • 2篇骨髓
  • 2篇骨髓抑制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分离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发生
  • 1篇血栓栓塞
  • 1篇药师
  • 1篇药学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
  • 6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范洪玮
  • 5篇崔一民
  • 5篇向倩
  • 4篇张卓
  • 2篇周颖
  • 1篇徐玲
  • 1篇赵侠
  • 1篇韩南银
  • 1篇赵楠
  • 1篇郭爽
  • 1篇何嘉媛
  • 1篇吴迪
  • 1篇任冠华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149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发生风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栓事件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的149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患者(试验组),并随机匹配149例同一时期恶性肿瘤非血栓患者(对照组)。用SPSS 20.0软件对2组患者的基础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对恶性肿瘤患者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149例恶性肿瘤患者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98例、上肢静脉血栓28例、肺栓塞17例和多部位血栓14例。D-二聚体升高(OR=5.64)、慢性肺病(OR=3.09)、既往血栓事件(OR=12.9)、有创操作(OR=2.72)为恶性肿瘤患者血栓形成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应当定期评估血栓发生风险,对高血栓风险且低出血风险的肿瘤患者,应当使用预防性抗凝药物。
范洪玮向倩徐玲周颖赵侠张卓刘倩欣崔一民
关键词: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
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与预后的关系:系统性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探究乳腺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
范洪玮向倩张卓崔一民
microRNA对早期乳腺癌预后和耐药性预测及诊断的价值被引量:6
2018年
MicroRNA(miRNA)属于非编码RNA中的一员,可以调节基因表达,具有易提取、易检测等特点。miRNA在细胞分化、发育及凋亡中发挥作用。研究表明miRNA在乳腺癌中多种异常表达,其与肿瘤浸润、转移及耐药性有关。miRNA对早期乳腺癌药物的疗效、耐药性预测和诊断方面均有一定价值。miRNA的应用有待成熟,但随着检测方法的改善和标准化流程的建立,未来其在乳腺癌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价等方面均有潜在价值。
范洪玮向倩向倩
关键词:MICRORNA早期乳腺癌预后耐药性
自行加工的非对称流场流分离仪器对蛋白质分离的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设计并加工一套针对生物大分子分离的非对称流场流分离(asymmetric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As Fl FFF或AF4)仪器,对仪器性能进行初步研究,为下一步实际样品的分离提供依据和参考经验。方法为了解决样品聚焦(focus)问题,自行研究了一种新的聚焦方式。以标准牛血清白蛋白和乙醇脱氢酶作为混合样品,对仪器性能进行验证。并通过改变进样/聚焦时间、横向流动速度(cross-in flow)和横向流出速度(cross-out flow),考察各因素对分离效果(分离度R表示)的影响。结果混合蛋白的分离度分别随聚焦时间的减少和横向流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而横向流出速度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该非对称流场流分离仪器已基本实现对混合蛋白的分离,预计可用于更为复杂的样品分离。
朱尘琪郭爽高杨亚雅邱百灵吴迪范洪玮何嘉媛木合他拜尔韩南银
关键词:场流分离蛋白质
中国临床药师工作模式的系统性评价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评价中国临床药师干预效果的研究,考察临床药师的干预模式,评价临床药师的干预结果。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纳入中国临床药师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两名评价员按照固定的纳入排除标准,独立对文献资料进行提取。结果:共纳入临床药师参与的随机对照试验25篇,干预领域从高到低依次为内分泌科、呼吸科、心血管科、抗感染科、肿瘤科。干预方式为医院药学信息服务、药物认知或生活方式干预、患者教育与用药咨询、出院用药与随访、建立医疗团队等项目。药师干预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有效率分别为50%、75%、76%、86%。结论:临床药师的干预可以提高依从性、认知度,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药费。临床药师工作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但我国药学服务的模式与评价模式仍有待改善。
范洪玮向倩任冠华周颖崔一民
关键词:临床药师药学监护药学服务
乳腺癌患者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药物所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随访调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08-10—2017-03-31乳腺癌患者化疗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化疗患者的年龄、化疗方案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260例患者进行分析,其中男性1名,女性259名,平均年龄(51.33±10.99)岁;乳腺癌化疗后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67.69%)、呕吐(36.15%)、白细胞计数减少(66.54%)、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66.54%)、贫血(57.69%)、疲劳(53.85%)、味觉障碍(40.77%)等。化疗方案对恶心、呕吐、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有显著影响(均P<0.05)。结论化疗方案对药物不良反应有显著影响,在化疗方案制定时应注意根据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神经毒性、骨髓抑制等情况风险对治疗方案与剂量做适当调整,做到个体化给药。
刘倩欣向倩张卓范洪玮赵楠崔一民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因素
早期乳腺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与药物疗效关系的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化疗骨髓抑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进行系统性评价和Meta分析,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风险比(HR)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本研究纳入9篇研究,共计9103名早期乳腺癌患者。相比于未出现骨髓抑制的患者,骨髓抑制的患者无病生存期(DFS)(HR:0.65,95%CI:0.54~0.79)显著延长,但总生存期(OS)延长(HR:0.69,95%CI:0.47~1.03)不显著。但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在OS(HR:0.84,95%CI:0.75~0.95)和DFS(HR:0.67,95%CI:0.49~0.92)均显著获益。结论化疗诱导的血液学毒性可以作为早期乳腺癌的有效的标志之一,有助于判断药效和制定治疗决策。
范洪玮向倩张卓崔一民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骨髓抑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