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薄少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亢进
  • 5篇继发
  • 5篇继发性甲状旁...
  • 5篇甲状旁腺
  • 5篇甲状旁腺功能
  • 5篇甲状旁腺功能...
  • 5篇功能亢进
  • 3篇手术
  • 3篇亢进症
  • 3篇继发性甲状旁...
  • 3篇甲状旁腺功能...
  • 3篇甲状腺
  • 3篇功能亢进症
  • 2篇乳头
  • 2篇乳头状
  • 2篇乳头状癌
  • 2篇术前
  • 2篇术前定位
  • 2篇切除
  • 2篇肿瘤

机构

  • 10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民用航空...

作者

  • 10篇薄少军
  • 9篇徐先发
  • 6篇王田田
  • 5篇杨晓琦
  • 5篇李洪跃
  • 2篇张聪
  • 1篇李清艳
  • 1篇孙海勇
  • 1篇张聪
  • 1篇李丽莉
  • 1篇唐玲
  • 1篇王田田

传媒

  • 3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肾脏病与透析...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数据库的86例头颈部睾丸核蛋白癌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通过对已发表的头颈部睾丸核蛋白(nuclear protein of the testis,NUT)癌文献进行系统性回顾,评估并探讨该病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通过PubMed数据库检索主题词为"NUT midline carcinoma"、"t(15;19)"的期刊论文,通过万方和知网数据库分别检索主题词为"NUT癌"的统计源期刊论文,相关论文均阅读全文,筛选头颈部病例并进行数据统计及分析。结果英文期刊共入组患者77例,中文期刊9例,总计86例。男性52例,女性34例;中位年龄31岁(0~78岁),其中儿童20例,成人66例;中位生存时间8.5个月(1~145个月)。无转移组患者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与转移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7,P=0.239),手术治疗组患者OS与非手术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07,P=0.524),BRD4-NUT组患者OS与NUT变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7,P=0.270)。结论头颈部NUT癌是一种预后差、罕见的恶性肿瘤,需要积极探索可行的综合治疗方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田师宇郑琼华薄少军徐先发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鳞状细胞
氧氟沙星滴耳液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23年
分析氧氟沙星滴耳液在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录2021.2——2023.3期间,我院接收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做分组处理,就不同组别开展差异性治疗方案,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疗效以观察组更高,症状改善时间以观察组更短,听力阈值及气骨导差、炎症因子水平均以观察组更低,P<0.05。统计两组用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统计值6.67%远低于对照组统计值26.67%,用药安全性更高。结论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接受氧氟沙星滴耳液治疗,对于促进其症状改善、降低患者听力阈值及气骨导差、炎症因子水平均具有显著效果。
潘晓菲薄少军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氧氟沙星滴耳液症状改善气骨导差
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代谢组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2024年
目的对比分析T1级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与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代谢组学特征,以及代谢产物与PTC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行甲状腺切除术的60例T1级PTC患者和30例NG患者的血清样本。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将PTC组分为有淋巴结转移(N+组)和无淋巴结转移(N-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Q-Exactive-MS)联用平台,分别对N+组与N-组、PTC组与NG组的血清代谢物进行对比分析,使用SIMCA-P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并进行建模,结合FDR校正的Mann-Whitney-Wilcoxon检验结果和代谢物在进行对比的两组中的差异倍数等来筛选潜在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结果N+组和N-组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代谢物。PTC患者与NG患者之间有7个差异性代谢物,相关的5条代谢通路分别为磷酸戊糖途径、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相互转化、糖酵解/糖异生、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和脂肪酸生物合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9的差异性代谢物为D-甘油醛3-磷酸,另有N-十一烷酰基甘氨酸、尿酸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葡萄糖醛酸三种代谢物的AUC>0.8。结论PTC与NG患者主要在糖代谢和脂质代谢上有区别,D-甘油醛3-磷酸可以在N-十一烷酰基甘氨酸、尿酸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葡萄糖醛酸的辅助下,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区分PTC与NG患者。同时,N+组和N-组的对比中未发现明显差异血清代谢物,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不会对T1级PTC患者的血清代谢物产生影响。
薄少军贾晨晖王田田李清艳徐唯哲徐先发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生物标志物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术后持续状态的再手术治疗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对接受甲状旁腺全切除加自体移植术(PTX+AT)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后出现SHPT术后持续(PHPT)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民航临床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年8月—2021年12月行再手术治疗的18例接受PTX+AT术后出现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联合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核素显像、增强CT、MR四种影像学检查对前次手术遗留的甲状旁腺进行定位,再次手术时参照影像学结果切除遗留原位甲状旁腺,并按照清扫式甲状旁腺切除理念扩大手术探查范围,切除遗漏的异位旁腺或额外旁腺。比较术前与术后多时段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变化,观察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手术,共切除30枚甲状旁腺,均经术后病理再次确认,其中颈部原位甲状旁腺16枚,异位甲状旁腺14枚(其中异位于上纵隔5枚、胸腺4枚、后纵隔2枚、甲状腺实质内2枚、颈鞘内1枚)。术后6 h患者骨关节痛、皮肤瘙痒明显缓解甚至消失;术后1周血清i-PTH、钙磷指标均达标,肌无力明显改善;16例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经补钙后均缓解;6例出现短暂性声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再次手术是SHPT术后持续状态的首选治疗方法,术中按照清扫式甲状旁腺切除理念扩大手术范围,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生存率。
贾晨晖薄少军王田田徐先发
关键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甲状旁腺全切除自体移植术再手术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加自体胸锁乳突肌移植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9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32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中央区加前上纵隔清扫切除全部甲状旁腺加自体胸锁乳突肌移植术。比较手术前后症状缓解程度,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钙、血磷和血红蛋白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半年内所有患者骨痛、皮肤瘙痒均缓解。肌无力、不宁腿及睡眠质量均明显改善。术后半年血清i PTH[(80.62±81.28)pg/ml vs(1 492.9±1 170.70)pg/ml]、血钙[(2.15±0.33)mmol/L vs(2.39±0.22)mmol/L]、血磷[(1.09±0.38)mmol/L vs(2.25±0.60)mmol/L]和血钙磷乘积[(28.63±10.19)mg/d L vs(67.12±20.35)mg/dl]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术后半年血红蛋白[(118.45±11.88)g/L vs(109.60±16.17)g/L]和红细胞压积[(37.16%±3.42%)vs(34.01%±5.25%)]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经病理证实,32例患者共切除甲状旁腺121枚,其中108枚位于气管食管沟,9枚位于前上纵隔,4枚位于甲状腺内。结论:中央区加前上纵隔清扫切除全部甲状旁腺加自体胸锁乳突肌移植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安全可靠,初次手术的成功率高。
孙海勇王田田李洪跃杨晓琦李丽莉张聪薄少军徐先发
关键词:慢性肾脏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研究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首次手术和14例再次手术的SHPT患者资料。预测手术成功标准为最后一枚甲状旁腺切除后20 min时,检测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较术前下降超过80%。统计分析手术前后iPTH、血钙以及血磷。结果:112例(首次手术98例,再次手术14例)达到手术治愈,手术治愈率为98.2%。109例(首次手术97例,再次手术12例)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定达标,预测手术成功的敏感度分别为97.0%和85.7%。术后患者骨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iPTH、血钙以及血磷较术前改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甲状旁腺激素测定对SHPT患者手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能够显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最后一枚甲状旁腺切除后20 min时测定iPTH较术前下降超过80%是预测手术成功的良好指标。
陈安举王田田薄少军李洪跃张聪杨晓琦徐先发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敏感度
基于UPLC-Q-Exactive-MS的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2023年
目的使用非靶向血清代谢组学方法,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PLC-Q-Exactive-MS)联用平台,探讨T1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分子标志物。方法使用UPLC-Q-Exactive-MS平台,对比分析2021-09-01-2022-04-15民航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30例PTC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代谢物,使用SIMCAP 14.1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建模,结合经FDR校正的Mann-Whitney-Wilcoxon检验结果和代谢物在2组中的差异倍数等筛选潜在的小分子代谢标志物,并通过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建立联合诊断模型。结果PCA、PLS-DA、OPLS-DA模型显示T1期PTC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血清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经OPLS-Loading plot分析,结合差异权重贡献值(VIP)>1,|log2FC|>1,且P<0.05,筛选出50种潜在差异性代谢物。其中D-甘油醛3-磷酸、氨基乙二酸、乙酰肉碱等11种代谢物在PTC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PC(18∶1(11Z)/24∶1(15Z))、氨基甲酸、亮氨酸等39种代谢物在PTC患者血清中表达下调。寻找到与差异性代谢物相关的7条异常代谢通路,分别为戊糖磷酸途径、色氨酸代谢、赖氨酸降解、甘油磷脂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果糖和甘露糖代谢、初级胆汁酸生物合成,这些代谢通路可能参与PTC患者血清代谢的病理生理过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9的差异性代谢物有5种,分别为PC(18∶1(11Z)/24∶1(15Z))、琥珀酰丙酮、色氨酸、亮氨酸和脱氧胆酸。结论在T1期PTC患者的血清代谢过程中,糖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以及胆汁酸代谢出现明显改变。磷脂PC(18∶1(11Z)/24∶1(15Z))、琥珀酰丙酮、色氨酸、亮氨酸以及脱氧胆酸5种差异性代谢物可以用来区分T1期PTC患者与健康人群。
贾晨晖薄少军王田田徐唯哲徐先发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三种影像学检查联用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研究MRI、^(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核素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3种影像学联用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7年期间首次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72例SHPT患者,72例患者均通过上述3种影像学对病变甲状旁腺进行术前定位。以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别统计出3种影像学检查联用及各自所诊断甲状旁腺的确诊数及误诊数,并计算敏感度及特异度,通过SPSS 19.0软件运用率的χ~2检验将3种影像学检查联用同每种影像学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病理所报甲状旁腺共282枚,MRI、^(99m)Tc-MIBI核素显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3种影像学检查联用的敏感度分别为72.70%、47.52%、44.33%、82.27%;特异度分别为78.16%、91.75%、95.14%、67.96%;3种影像学联用的敏感度大于各自的敏感度,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3种影像学联用的特异度均小于各自的特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99m)Tc-MIBI核素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3种影像学检查联用对病变甲状旁腺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有效辅助SHPT的手术治疗。
宁玉东王田田薄少军李洪跃杨晓琦张聪徐先发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磁共振成像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术前定位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术前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6年在我院首次行甲状旁腺切除+自体移植术,均通过MRI、^(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核素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等3种影像学对病变甲状旁腺进行术前定位的51例SHPT患者。以术后病理诊断所报甲状旁腺枚数为"金标准",分别统计3种影像学检查所诊断常位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的确诊数、漏诊数,并计算出各自的敏感度,采用率的卡方检验将MRI敏感度同其他两种影像学检查的敏感度加以对比分析。结果术后病理回报甲状旁腺共197枚,其中常位甲状旁腺180枚,纵隔异位甲状旁腺17枚,MRI、^(99m)Tc-MIBI核素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常位甲状旁腺的敏感度分别为76.67%、51.11%、44.44%;对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的敏感度分别为29.41%、0、0;常位及纵隔异位甲状旁腺的敏感度:MRI检查高于^(99m)Tc-MIBI核素显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RI是SHPT术前定位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检查,可作为SHPT术前定位的首选辅助检查。
宁玉东王田田薄少军李洪跃杨晓琦徐先发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基于血清代谢标志物的甲状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模型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血清代谢标志物建立的预测模型对甲状腺癌(TC)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确诊TC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7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选择20%作为验证集,剩余80%作为训练集进行比较并建立预测模型。根据影像学资料及术中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按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将所有患者分为转移组及未转移组。收集所有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于术前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3-羟基丁酸(BHB)、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孕二醇-3-葡糖醛酸(PdG)含量。通过Logistic模型分析上述资料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并通过列线图建立预测模型并验证预测效果。结果:转移组患者年龄大于未转移组,桥本甲状腺炎病史占比高于未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BHB、DHA高于未转移组,而PdG则低于未转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组患者肿瘤最大直径大于未转移组,两组患者肿瘤数目、形态、与被膜关系、血流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年龄、BHB、DHA、PdG、肿瘤最大直径、与被膜关系是影响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TC淋巴结转移的C-index为0.924(95%CI 0.901~0.974),校正曲线显示列线图模型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25,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血清代谢学指标建立的模型对于TC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具有一定价值,可对临床确诊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李洪跃徐先发杨晓琦唐玲薄少军郭雨田
关键词: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列线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