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帅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篇碳化物
  • 5篇模具钢
  • 5篇化物
  • 4篇加热速率
  • 3篇显微硬度
  • 3篇冷作模具
  • 3篇冷作模具钢
  • 3篇马氏体
  • 2篇偏析
  • 2篇热作模具
  • 2篇热作模具钢
  • 2篇回火
  • 2篇钢组织
  • 2篇奥氏体
  • 2篇奥氏体化
  • 2篇H13热作模...
  • 1篇带状偏析
  • 1篇预变形
  • 1篇正火
  • 1篇正火处理

机构

  • 9篇东北大学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9篇李长生
  • 9篇贺帅
  • 8篇韩亚辉
  • 6篇金鑫
  • 1篇马彪
  • 1篇郑建军

传媒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3篇模具工业
  • 1篇辽宁科技大学...

年份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回火加热速率对3Cr2MnNi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研究了快速加热回火(300 ℃/s)对3Cr2MnNiMo 钢碳化物形态分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速加热回火(1 ℃/s)对比,快速加热回火有利于获得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提高回火加热速率,延迟了位错的回复,...
任津毅李长生韩亚辉贺帅金鑫王煜
关键词:碳化物显微硬度
加热速率对Cr8Mo2SiV冷作模具钢奥氏体化过程的影响
以高碳中铬的Cr8Mo2SiV 莱氏体冷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采用Formastor-FII 相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加热速率下退火态钢的奥氏体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由2 ℃/min 增大至40 ℃/min...
贺帅李长生韩亚辉任津毅金鑫王煜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奥氏体化
加热速率对Cr8Mo2SiV冷作模具钢奥氏体化过程的影响
2019年
以高碳中铬的Cr8Mo2SiV莱氏体冷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采用Formastor-FII相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不同加热速率下退火态钢的奥氏体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加热速率由2℃/min增大至40℃/min,根据膨胀法逆共析转变的起始和终了温度分别升高了34℃和51℃,逆共析转变温度区间由22℃增大至39℃,奥氏体均匀化温度也随之升高;根据差示法整个加热过程可以分为5个阶段,主要包括碳化物向奥氏体的转变、铁素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以及奥氏体均匀化过程,2种方法分析得到的各临界温度点的值基本一致,试验结果可为冷作模具钢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贺帅李长生韩亚辉任津毅金鑫王煜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奥氏体化加热速率碳化物
H13热作模具钢预变形均匀化工艺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DIL805A/D变形热膨胀相变仪对ϕ5 mm×10 mm的H13铸锭试样进行0~25%的预变形,然后进行1200℃×30 min的均匀化处理,研究了均匀化过程中不同预变形试样的微观组织演变。结果显示,与未变形试样相比,预变形处理后试样的枝晶密度与基体硬度均减小。随着预变形量的增加,均匀化处理后的枝晶密度和硬度值逐渐增加,10%变形量试样的枝晶偏析几乎完全消除,基体硬度值最小且分布均匀,未变形试样与预变形量为15%、20%和25%的试样中Mo的枝晶偏析比分别为2.90、2.23、2.43和3.56。
韩亚辉李长生任津毅贺帅金鑫王煜
关键词:H13热作模具钢预变形枝晶偏析
一种Fe-Ni-Co合金深冷轧制过程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
2017年
对Fe-Ni-Co(Fe-32.5%Ni-3.72%Co)合金进行了不同压下量的深冷轧制,利用光学显微镜、XRD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合金的低温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研究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后合金中形成了体积百分含量为20%左右的变温马氏体;随后的深冷轧制工艺触发了合金中形变诱导马氏体,并且马氏体转变量随着压下量的增加而增多。当累积压下量达到80%,合金中的马氏体含量达到了72.4%。由于低温变形使合金中形成了大量的马氏体,合金的显微硬度值迅速升高,80%累积压下量的深冷轧制后试样的显微硬度增加到375Hv。
郑建军李长生贺帅马彪宋艳磊
关键词:马氏体显微硬度
Cr8Mo2SiV冷作模具钢共晶碳化物的粒化行为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高温共聚焦显微仪对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Cr8Mo2SiV冷作模具钢中二次碳化物和共晶碳化物尺寸、形状及分布的变化进行了原位观察。结果表明:在高温保温处理时,碳化物在晶粒内部的溶解较晶界处的更易发生;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弥散分布的颗粒状二次碳化物由于尺寸小和合金元素含量低而优先发生溶解,长条链状的共晶碳化物则首先在颈缩部位发生溶断,然后在尖端和微凸等曲率较大部位发生溶解,最后曲率半径小的共晶碳化物长大而发生团聚、粒状化。
贺帅贺帅李长生韩亚辉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碳化物粒化
回火加热速率对3Cr2MnNiMo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2019年
研究了快速加热回火(300℃/s)对3Cr2MnNiMo钢碳化物形态分布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低速加热回火(1℃/s)对比,快速加热回火有利于获得细小、弥散分布的碳化物。提高回火加热速率,延迟了位错的回复,这种延迟作用增加了碳化物形核位置,提高碳化物的形核速率和弥散程度,随着回火保温时间的延长会弱化加热速率的影响。当回火温度为660℃、保温时间为1 s时,加热速率从1℃/s提升至300℃/s,试样硬度提升53.3 HV;回火时间延长至1 800 s、300℃/s加热速率下的试样硬度比1℃/s加热速率下的试样硬度值高9.4 HV。
任津毅李长生韩亚辉贺帅金鑫王煜
关键词:碳化物显微硬度
正火温度对H13热作模具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箱式电阻炉在不同温度下(1000,1050,1100,1150℃)对H13锻坯试样进行正火处理,并进行了后续等温退火和淬回火处理,研究了正火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抗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正火处理能明显改善H13钢的锻态组织;正火温度在1000~1100℃时,随正火温度升高,晶粒变得细小均匀,带状偏析和共晶碳化物减少,冲击韧性提高;1150℃正火处理后晶粒发生明显粗化,冲击韧性下降;H13锻件的最佳正火处理温度为1100℃。
韩亚辉李长生任津毅贺帅金鑫王煜
关键词:H13钢正火处理晶粒尺寸带状偏析
冷却速率对3Cr2MnNiMo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利用热膨胀相变仪研究了3Cr2MnNiMo钢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得到了其静态和动态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变形条件以及合金元素等对该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铬、镍、钼等合金元素使过冷奥氏体稳定性增强,3Cr2MnNiMo钢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未出现珠光体转变区,相变产物主要为贝氏体和马氏体;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贝氏体逐渐减少且由粒状转变为板条状,马氏体逐渐增多,硬度总体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高温奥氏体区的塑性变形使贝氏体相变的发生有所推迟,相同冷却速率下变形后钢的硬度大于未变形钢的硬度。
任津毅李长生韩亚辉贺帅
关键词:冷却速率显微组织CCT曲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