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郜瑭郡

作品数:1 被引量:4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篇动力学机制
  • 1篇北部

机构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篇王平
  • 1篇刘少峰
  • 1篇胡明卿
  • 1篇王凯
  • 1篇郜瑭郡

传媒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10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中、上扬子北部盆-山系统演化与动力学机制被引量:41
2010年
中国南方中生代经历了中国大陆最终主体拼合的陆缘及其之后的陆内构造演化。晚古生代末期,在秦岭—大别山微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存在向西张口的洋盆,即勉略古洋盆。中三叠世末期开始,扬子板块相对于华北板块发生自南东向北西的斜向俯冲碰撞作用,扬子北缘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发育陆缘前陆褶皱逆冲带与前陆盆地系统。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国东部的大地构造背景发生了重要的构造转变,中、上扬子地区处于三面围限会聚的大地构造背景。在这种大地构造格局下,中、上扬子地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发育陆内联合、复合构造与具前渊沉降的克拉通内盆地系统。自中侏罗世末期开始,扬子北缘前陆带与雪峰山—幕阜山褶皱逆冲带经历了自东向西的会聚变形过程及盆地的自东向西的迁移过程和收缩过程。扬子北缘相对华北板块的斜向俯冲导致在中扬子北缘的深俯冲及超高压变质岩的形成。俯冲之后以郯庐断裂—襄广断裂围限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地块在晚侏罗世向南强逆冲,致使扬子北缘晚三叠世至中侏罗世前陆盆地被掩覆和改造。
刘少峰王平胡明卿郜瑭郡王凯
关键词:动力学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