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少峰

作品数:157 被引量:2,092H指数:26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28篇期刊文章
  • 2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4篇天文地球
  • 22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农业科学
  • 3篇军事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建筑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理学

主题

  • 41篇盆地
  • 13篇地貌
  • 12篇遥感
  • 11篇前陆
  • 11篇北缘
  • 11篇DEM
  • 10篇数字高程
  • 10篇数字高程模型
  • 10篇高程模型
  • 9篇地质
  • 9篇前陆盆地
  • 9篇陆盆
  • 7篇地震
  • 7篇锆石
  • 7篇俯冲
  • 6篇松辽盆地
  • 6篇碎屑
  • 6篇碎屑锆石
  • 6篇青藏高原
  • 5篇东北缘

机构

  • 139篇中国地质大学...
  • 20篇中国地质大学
  • 15篇中国地震局
  • 14篇中国地质科学...
  • 13篇西北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南京大学
  • 9篇长安大学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西安地质矿产...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东华理工大学
  • 3篇中国国土资源...
  • 3篇中国石油化工...
  • 3篇中国地震局兰...
  • 3篇青海大学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作者

  • 157篇刘少峰
  • 15篇王平
  • 12篇程三友
  • 11篇张会平
  • 11篇张国伟
  • 8篇王凯
  • 7篇高明星
  • 7篇王岩
  • 7篇奚晓旭
  • 7篇李力
  • 7篇韦蔚
  • 6篇马润赓
  • 6篇李玉江
  • 6篇焦中虎
  • 6篇钱涛
  • 5篇姚安平
  • 5篇吴志远
  • 5篇陈连旺
  • 4篇郜瑭珺
  • 4篇郑洪波

传媒

  • 13篇地学前缘
  • 10篇国土资源遥感
  • 8篇现代地质
  • 7篇地质通报
  • 5篇地质科学
  • 4篇地质学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中国科学(D...
  • 4篇高校地质学报
  • 4篇古地理学报
  • 4篇东华理工大学...
  • 4篇中国科学:地...
  • 4篇第五届构造地...
  • 3篇矿业研究与开...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中国矿业
  • 3篇江西有色金属
  • 3篇2007年“...
  • 2篇地球学报
  • 2篇地震地质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6篇2015
  • 8篇2014
  • 15篇2013
  • 20篇2012
  • 6篇2011
  • 7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12篇2007
  • 8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1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极-艾肯盆地Th异常的富集特征和机理被引量:2
2012年
遥感探测表明月表Th元素分布存在全球不均衡性,形成分别以雨海-风暴洋和南极-艾肯(SPA)盆地为中心的Th异常区.研究认为雨海-风暴洋的Th主要来源于对其下覆KREEP物质的开掘,但对SPA盆地的Th来源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本文通过对SPA盆地的地形、盆地构造、撞击坑分布、火山作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以及对Th富集机理的探讨,认为SPA盆地内Th更可能来源于撞击作用对富Th下月壳物质的开掘;Th的弧形富集特征与盆地构造有很大相关性,并可能受到Apollo盆地形成的影响.
焦中虎刘少峰奚晓旭韦蔚吴志远李力
关键词:月球
改进的光谱角制图沿照度方向分类法及其应用——以ETM数据为例被引量:11
2007年
选取多光谱遥感数据(ETM)对新疆北山西段中坡山笔架山一带进行了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根据光谱角制图信息增强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对光谱照度的研究,提出了结合光谱角分类方法进行沿光谱照度方向距离分类的信息提取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应用于ETM数据,增强了目标信息,同时剔除掉因照度所产生的大量非目标信息,为优化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地形比较平坦的研究区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王涛刘少峰杨金中詹华明张安定
关键词:多光谱遥感超基性岩光谱角信息优化
宗务隆构造带生格地区土尔根大坂组碎屑锆石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被引量:1
2020年
宗务隆构造带,是一个发育于南祁连造山带之上的晚古生代-中生代的构造带,总体呈北西西向展布。对宗务隆群物质来源和沉积时代还存在不同认识,通过对宗务隆构造带中生格地区的土尔根大坂组微晶大理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的研究,认为土尔根大坂组中的微晶大理岩原岩以陆源为主,伴有热水沉积作用,为海相-陆表海相沉积型石灰岩。沉积物源应当是构造带南侧为主的陆源剥蚀,北侧可能也有部分物源供给,并含有部分热水沉积。微晶大理岩的沉积时代晚于206 Ma,宗务隆群总体是一套弧前体系,在后期的闭合过程中,形成叠瓦状的俯冲增生楔,其时代应在早泥盆-晚三叠(D1-T3)之间。
赵文涛赵文涛刘少峰
关键词:碎屑锆石年代学
基于MODIS影像的夜间云检测算法研究被引量:10
2008年
在以往云检测算法的基础上,利用MOD IS传感器高光谱和高时间分辨率的特点,建立一套针对MOD IS夜间影像的,以单、多时相组合方法为基础的夜间云检测算法。通过对我国南北地震构造带(南北带)影像进行云检测试验证实,该算法对MOD IS夜间影像上的各种云类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
侯岳刘培洵陈顺云刘少峰
关键词:热红外MODIS
青海贵德—共和—同德地区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恢复与全新世侵蚀量计算被引量:4
2013年
青海省贵德—共和—同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干流流经这3个盆地。为了解该区全新世以来河流侵蚀所指示的构造和气候信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结合地质资料,采用地质剖面网,计算了全新世以来3个盆地的侵蚀量。首先,通过一系列地质剖面选取代表更新统沉积顶面的样本点,恢复盆地内部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最大限度地排除更新统沉积之后因侵蚀作用造成的误差;然后,将恢复的更新统最小古沉积面DEM与现今DEM进行差值运算,获得全新世以来的最低侵蚀量和侵蚀速率。结果表明,全新世以来的侵蚀速率在接近高原内部的同德盆地最小,在高原边缘的贵德盆地最大。这种侵蚀速率在空间上的差异表明,全新世以来青藏高原东北缘的地表隆升有大于其内部隆升的趋势。
高明星刘少峰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青藏高原东北缘侵蚀速率
前陆盆地挠曲过程模拟的理论模型被引量:22
1995年
本文讨论了前陆盆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逆冲负荷、盆地沉积物负荷、地壳内部水平挤压力和地壳力学性质,介绍了前陆盆地弹性和粘弹性挠曲力学模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典型实例,探讨了运用粘弹性和弹性挠曲模型模拟前陆盆地沉降和沉积过程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揭示了造山带与前陆盆地系统演化的动力作用过程。
刘少峰
利用D-InSAR测量和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揭示焦作市王封煤矿老采空区地面沉降机制被引量:9
2011年
煤矿采空区是导致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其稳定过程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甚至在煤矿关闭之后仍然存在缓慢的地面沉降,这给矿区土地规划和再利用带来了巨大隐患,因此监测和研究老采空区之上的地面沉降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揭示老采空区的地面沉降机制,对焦作市王封煤矿开采后地面沉降进行了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D-InSAR)和高密度电阻率剖面综合研究.王封煤矿地下具有两层煤,并于1992年全部关闭.1993年矿区中部105天时间间隔内累计沉降量为15~30 mm,沉降中心与"二煤"煤层1991年的老采空区位置一致,到1998年141天时间间隔内地面沉降基本停止.结合高密度电阻率剖面揭示出,王封煤矿煤层顶板岩性结构是造成老采空区地面沉降的原因."大煤"煤层采空区上方为泥岩、砂岩顶板,岩石易垮落并快速充填致使地面大幅度快速沉降,煤矿关闭后基本保持稳定;"二煤"煤层采空区上方为泥岩、灰岩顶板,泥岩垮落后灰岩发生挠曲致使地面沉降减缓并延时,因而在煤矿关闭两年后"二煤"老采空区上方仍存在缓慢的地面沉降.
王平吴清星刘少峰王涛
关键词:老采空区地面沉降D-INSAR高密度电阻率法煤层顶板
敦化盆地构造特征分析
2020年
采用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选取重磁资料和部分地震地质剖面进行二维构造-地层解释,揭示敦化盆地的总体结构特征和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敦化盆地结构为2个近东西走向的断陷及其之间的隆起,控制性正断层与敦密断裂呈锐角相交,且在敦密主断裂处形成深断陷;北部断陷和南部断陷为典型的右旋走滑伸展盆地,主走滑断裂为敦密断裂。敦密深断陷内分布的下白垩统发育大量与敦密断裂斜交的正断层,右旋走滑作用始于早白垩世,古近—新近纪发生了再次断陷;敦化盆地受逆冲改造的时间为白垩—古近纪,逆冲方向主体指向北,该逆冲作用可能与东北地区晚白垩世之后的构造反转有关,导致沿敦密断裂发生左旋转换挤压作用。研究结果对敦化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价值。
程三友刘少峰苏三
关键词:构造样式敦化盆地
东北地区区域构造与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中国东北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区域构造演化经历了前中生代板块拼合造山和中新生代造山后陆内变形和伸展裂谷。前中生代构造作用主要表现为众多微板块之间的拼合及其先后与西伯利亚板块、华北板块的最终碰撞造山。受多期次...
刘少峰程三友苏三张会平汪新文孟庆任
关键词:沉积盆地
基于多时相卫星影像的稀土矿开发变化检测
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是我国华南地区的重要矿产资源,为了调查某地区稀土矿开发状况,利用研究区1999年ETM和2005年SPOT影像对稀土矿区进行遥感变化检测。基于两幅影像的非监督分类结果,选用分类后对比检测法进行对比,生成...
王平刘少峰
关键词:稀土变化检测非监督分类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