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淼

作品数:7 被引量:28H指数:4
供职机构:卫生部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基因
  • 5篇突变
  • 3篇突变分析
  • 3篇基因突变
  • 3篇基因突变分析
  • 3篇共济失调
  • 2篇致病基因
  • 2篇三核苷酸
  • 2篇三核苷酸重复
  • 2篇突变研究
  • 2篇小脑
  • 2篇小脑共济失调
  • 2篇脊髓小脑共济...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 2篇核苷酸类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系统萎缩
  • 1篇选择性

机构

  • 7篇卫生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王国相
  • 7篇王康
  • 7篇郝莹
  • 7篇顾卫红
  • 7篇金淼
  • 6篇段晓慧
  • 5篇陈园园
  • 3篇张瑾
  • 2篇杨斯柳
  • 1篇李丽林
  • 1篇孙少杰
  • 1篇马惠姿
  • 1篇张鑫
  • 1篇张麟伟
  • 1篇汪仁斌

传媒

  • 3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腓骨肌萎缩症常见致病基因PMP22、MFN2和Cx32突变研究
目的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具有高度的临床变异性和遗传异质性。目前已有近40个CMT致病基因被定位,30多个基因被克隆,基因检测已成为CMT诊断、鉴别和分型不可或缺的...
段晓慧顾卫红王国相郝莹汪仁斌王康陈园园金淼孙少杰
文献传递
多系统萎缩患者FMR1基因前突变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中国大陆多系统萎缩患者是否存在FMR1基因前突变。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毛细管电泳方法对中13友好医院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部分多系统萎缩(MSA)患者(共157例,男83例,女74例,其中MSA—C型51例,MSA—P型12例,MSA-P+C型94例)进行FMR1基因CGG重复次数的检测。结果在157例MSA患者中未发现携带FMR1前突变,所有患者FMR1基因CGG重复次数介于11—49次,最常见的等位基因重复次数为22次,一例MSA—C患者携带的两个等位基因CGG重复次数分别为35/49次,该患者头颅影像学检查未见小脑中脚征。结论中国大陆多系统萎缩患者中FMR1基因前突变携带率很低。
张麟伟顾卫红王国相陈园园郝莹张瑾王康金淼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一例:临床表型与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报告1例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DRPL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对38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234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先证者和1 54例散发病例)进行初步筛查,对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出现2条电泳条带的样品应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基因片段分析方法进行脊髓小脑共济失调致病基因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突变检测并精确计数,最后经pUC18-T载体克隆测序验证重复次数达异常范围的样本。结果仅发现1例表现为轻度脊髓小脑共济失调和可疑癫癎发作的女性患者具有DRPLA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基因片段分析2个等位基因的CAG重复次数分别为14和54次,克隆测序重复次数为15和58次。其家系另2例成员均有癫癎发作史,但无明显共济失调表现。19例无异常扩展样本基因片段分析显示CAG重复次数为7~20次,其中9次重复最为常见。结论 DRPLA可能存在临床变异。388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中仅发现1例DRPLA,说明该病在中国共济失调患者中相对罕见。在重复突变检测过程中,由于高度重复序列可产生局部二级结构,在复制过程中可能会出现DNA聚合酶的滑动,从而导致扩增产物的不忠实,这一问题在基因片段分析和克隆测序中均存在,且后者在操作过程中还可能出现克隆过程的不稳定,因此基于这两种方法的结果需要相互验证。
郝莹顾卫红王国相王康金淼段晓慧杨斯柳
关键词:基因三核苷酸重复突变脊髓小脑共济失调
S-267共济失调伴选择性维生素E缺乏症致病基因突变研究
顾卫红郝莹王国相李丽林马惠姿王康金淼杨斯柳段晓慧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研究背景脊髓小脑共济失调2型(SCA2)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由致病基因ATXN2编码区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扩展突变引起,目前较公认的正常重复范围为13~31次,异常重复范围〉34次。主要表现包括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可伴有动作性震颤、智力减退和周围性感觉神经病等;头部MRI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典型的橄榄脑桥小脑萎缩改变)。本研究针对5例经基因检测明确诊断的SCA2家系先证者进行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分析。方法对708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SCA2家系的先证者和119例临床拟诊SCA的散发患者进行常规基因学检测,分析SCAl~3、6、7、17型和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体萎缩致病基因CAG序列重复动态突变。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重复序列、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对于出现2个电泳条带的样品通过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进行重复序列计数。结合基因学检测结果,对患者临床表型和神经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其中45例患者携带SCA2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临床表现为小脑共济失调、眼肌麻痹、慢眼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部分患者可伴有动作性震颤,MRI均显示脑干、小脑明显萎缩。其中5例典型病例的临床表型均与其基因型相符。结论基因学检测可为SCA2的明确诊断提供依据,临床和神经影像学特征有助于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于携带中间重复等位基因个体的诊断,需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及家系上下代动态突变进行分析。
陈园园郝莹顾卫红张瑾王国相王康金淼段晓慧
关键词:脊髓小脑共济失调三核苷酸重复核苷酸类磁共振成像
少年型亨廷顿病临床与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背景亨廷顿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舞蹈样动作、进行性认知功能减退及精神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尾状核和大脑皮质萎缩。其致病基因IT15定位于4p16.3,由67个外显子组成编码亨廷顿蛋白,在其第1个外显子内存在一段多态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正常范围为6~35次、异常36~250次。亨廷顿病多于成年期发病,具有外显不完全和延迟外显现象,而青少年型亨廷顿病临床较为少见。本研究针对一例少年期发病的亨廷顿病患者临床表型及其家系IT15基因CAG重复动态突变特征进行细致分析。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方法,对115例临床拟诊为亨廷顿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分析,经pMD18T载体克隆测序验证部分阳性或携带中间重复等位基因的样本。结果经基因分析共发现109例患者携带异常扩展的IT15基因CAG重复序列,其中一例为少年期发病患者,临床以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减退为首发症状,其父母临床表型正常。基因片段分析显示,患者IT15基因CAG重复次数为15/68次;其父母分别为17/37次和15/17次。结论 (1)少年期发病的亨廷顿病与成年型临床表型不同,后者临床表现以舞蹈样运动、智能减退和精神异常为主,而少年型患者大多以认知功能障碍发病。(2)IT15基因扩展CAG重复序列在代间传递过程中会出现动态突变,引起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症状加重,即遗传早现。该家系患者之父携带中间等位基因37次重复,遗传给患者成为68次重复,在代间传递过程中发生了大幅度扩展,使CA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增加了31次,提示重复序列在父系遗传更不稳定。
郝莹陈园园顾卫红王国相马惠姿李丽林王康金淼段晓慧
关键词:多态现象核苷酸类核酸
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家系的临床和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探讨齿状核红核苍白球路易氏体萎缩症(dentatorubral-pallidoluysianatrophy,DRPI。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应用基于荧光标记的毛细管电泳片段分析法对708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脊髓小脑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ataxias,SCA)家系的先证者和119例临床拟诊为SCA的散发患者进行DRPLA基因CAG重复次数分析。结果共检出3例患者存在DRPLA基因CAG重复扩展突变。片段分析显示其CAG重复次数分别为16/58、16/68和14/54次,长片段重复次数达到异常范围。3个家系的先证者均为成年起病,以共济失调为主要症状,患者可伴发抽搐、颈部扭转等表现。结论在827例共济失调病例中仅发现3例DRPLA,说明该病在中国人群中较为罕见。DRPLA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存在变异。对DRPI。A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突变特点的细致分析有助于同其他SCA类型进行鉴别诊断。
张鑫郝莹顾卫红陈园园张瑾王国相王康金淼段晓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