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强
-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5S管理在门诊药房自动化调配中的运用与效果评价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评价5S现场管理在改善门诊药房自动化操作区的环境和提升调剂效率中的运用和效果。方法:以医院药房自动化操作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品管圈工具,分析调剂效率低的原因;将5S管理方法引入门诊药房药事管理中,介绍具体做法及措施;采用数据收集和五点尺度法分析全面的成本一效果。结果:通过实施5S管理,提高了门诊药房调制效率27.41%-34.33%和工作环境舒适度26.33%-41.15%;同时,患者候药时间和运行成本均减少。结论:5S管理的运用提升了门诊药房自动化调剂效率,改善工作环境,成效较为显著。
- 潘振峰秦琼张建忠李慧韩强陈蓉包健安
- 关键词:5S管理门诊药房成本-效果
- 某院急诊药房审方与输液流程管理方法的优化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影响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优化医院急诊药房审方与输液流程管理方法,分析了其对促进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将急诊药房设置在输液中心旁,并在医院HIS系统中嵌入急诊药房审方软件后,自动监测和审核2019年3月—2020年3月急诊医嘱/处方,分析其自动化机械加药与药师配药以及患者输液流程管理的合理性以及不合理的原因。结果:审方软件自动监测急诊医嘱186 150条,不合理医嘱219条(即不合理率为0.12%),与优化前比较同比下降22.83%(优化前269条);其中溶媒选择不适宜85条(占38.81%、)药物不良相互作用20条(占9.13%)、给药频次不适宜79条(占36.07%)、给药途径不适宜35条(占15.98%);患者与药品零接触避免了药品破损;患者对候药时间、候药方式、候药环境、输液流程的满意度分别提高了10.71%、13.09%、8.33%和13.41%;基本杜绝调配药品中"错配""漏配"等现象。结论:医院急诊药房审方与输液流程管理方法的优化促进了合理用药,杜绝了调配药品中"错配""漏配"等现象的发生,确保了输液药品的质量安全,也促进了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 韩强杭永付郁件康朱建国
- 关键词:溶媒选择合理用药
- 基于FMEA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在医疗机构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中的实践
- 2024年
- 目的建立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式,探讨其在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对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FMEA,根据优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识别出中、高风险的失效模式,整理分析其失效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评估实施控制措施前后的风险等级、清洁验证持续确认效果、比较应用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前后的设备故障发生率、首次清场合格率、质控达标率及偏差处理频率,评价改进效果。结果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各环节共识别出21项失效模式,其中高风险4项,中风险11项,低风险6项。通过持续改进污染和交叉污染控制措施,持续开展共线生产风险控制措施的监督和研究、持续进行设备清洁效果确认等措施,中、高风险失效模式均降级为低风险。各项清洁验证指标均控制在限度范围之内。并且,实施共线生产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后,设备故障发生率及偏差处理频率明显降低,首次清场合格率和质控达标率显著上升,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质量风险管理模式应用于外用溶液剂共线生产的全过程,能显著降低混淆、污染与交叉污染发生的风险,确保外用溶液剂的质量,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水平。
- 张春歌倪瑶柴煜莹陆振强韩强吴憩
- 关键词:质量风险管理失效模式混淆交叉污染
- 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构建和运用
- 2015年
- 目的:建立在HIS软件基础上构建增加相应功能以满足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网络计算机信息系统。方法:在HIS软件上添加计算机审核处方、自动编号功能模块,实现PIVAS网络工作自动化。结果:建立PIVAS软件模块,其模块功能与医院HIS软件完全兼容,运行稳定,达到了理想效果。结论:该系统的建立满足了PIVAS日常工作,运行稳定。
- 韩强
- 关键词:自动摆药机
- 150例次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相关腹膜炎(PDAP)病原菌及耐药性,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7月1日—2021年12月30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腹透中心PDAP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对病原菌、耐药性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92例患者发生PDAP150例次。腹透液培养阳性率为61.33%,其中革兰阳性(G^(+))菌65例次(70.65%),以葡萄球菌属和链球菌属为主。革兰阴性(G^(-))菌16例次(17.39%),以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为主。多重感染11例次(11.96%),其中合并真菌感染5例次。G^(+)菌相关PDAP由2016年14例次降至2021年的8例次。G^(+)菌对甲氧西林的敏感性为35.00%,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和利福平敏感率均为100.00%,万古霉素敏感率为98.59%。G^(-)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唑肟、阿米卡星的敏感性为86.36%、88.89%、100.00%。2019—2021年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值有上升趋势。PDAP的总体治愈率为81.33%,G^(+)菌的治愈率高于多重感染(89.23%vs.36.36%,P<0.01)。多重感染尤其是合并真菌感染PDAP的预后较差。结论该院腹透中心PDAP发生率近年来有下降趋势,G^(+)菌仍然是导致PDAP的主要病原菌,对甲氧西林耐药性高,应选用万古霉素经验性治疗;G^(-)菌可选择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作为经验性药物治疗。万古霉素对葡萄球菌属MIC值存在漂移现象,需监测万古霉素的MIC值及其变化趋势。
- 吴月圆戴小花徐杰张险峰徐德宇胡坤沈蕾卢国元韩强杭永付
- 关键词:耐药性万古霉素
- 新型口服抗凝药致间质性肺病的文献病例分析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致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23年3月收录的有关NOACs致ILD的病例报道并对相关信息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合计11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91(79.6±7.1)岁,其中涉及阿哌沙班和达比加群酯各5例,艾多沙班1例。所有患者均伴有呼吸困难且经影像学检查后诊断为ILD,其中以弥漫性肺泡出血相对多见。发生IDL距首次用药最短3 d,最长4年。经停药、机械通气和甲泼尼龙冲击等治疗后9例转归良好,2例最终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不同NOACs均可致ILD,用药初期应密切关注有无呼吸困难等症状,必要时行影像学检查,一旦怀疑为NOACs所致ILD应及时停药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 韩强张蕾龚银华朱建国谢诚
- 关键词:间质性肺病药品不良反应
- 一种可便携避光药品盒
- 本实用新型涉及避光盒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可便携避光药品盒,包括若干相互可拆卸连接且可组合使用的盒体,盒体内部均固接有若干隔板且内部被分隔为若干存储腔,所述存储腔对应的盒体侧壁表面均设有封闭门,其中一个盒体内的存储腔均...
- 韩强朱建国
- 分级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实践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基于知信行干预理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的分级药学服务模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就诊并自愿参与研究的SLE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的用药交代,干预组患者依据分级药学服务标准接受不同级别的药学服务。对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分级评分及KA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干预9个月后,评价干预前后2组患者风险感知水平、疾病控制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KAP各维度在预设时间点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9个月后,干预组较对照组一级和二级服务比例分别下降8.98%和5.38%,急性发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下降了12.88%和11.89%,风险感知水平、疾病活动度、器官损伤和临床检验指标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KAP干预理论为SLE患者提供分级药学服务,有利于药师快速筛选出需要重点干预的患者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疾病控制效果。
- 张春歌吴憩魏巍韩强唐婕陈蓉
- 关键词:知信行系统性红斑狼疮药学实践
- 雷贝拉唑致急性肾损伤的文献分析
- 2022年
- 目的:总结雷贝拉唑致急性肾损伤(AK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使用雷贝拉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建库至2021年7月6日发表的关于雷贝拉唑致AKI的病例报告,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病例共7例,其中5例为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例为横纹肌溶解引起AKI。患者年龄分布于57~84岁[平均(66.6±10.1)岁];男性患者4例(占57.1%),女性患者3例(占42.9%);雷贝拉唑日剂量主要为10~20 mg,仅1例患者日剂量为40 mg;用药疗程为2 d至6个月;雷贝拉唑致AKI的临床特点通常为疲劳、恶心、尿隐血、蛋白尿、贫血、血肌酐水平升高及血尿素氮水平升高等;发生AKI患者的血肌酐水平为113~469μmol/L[平均(267.7±107.7)μmol/L];其中5例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10 d至18个月,血肌酐水平恢复至97~150μmol/L[平均(118.5±21.5)μmol/L]。结论:雷贝拉唑所致AKI主要为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使用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监测患者血肌酐水平。
- 韩强张新然杭永付谢诚徐德宇沈蕾吴登科
- 关键词:雷贝拉唑急性肾损伤急性间质性肾炎糖皮质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