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彦

作品数:9 被引量:124H指数:5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江门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江门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6篇关节
  • 4篇骨折
  • 3篇手术
  • 3篇手术治疗
  • 3篇术后
  • 3篇全髋
  • 3篇全髋关节
  • 3篇髋关节
  • 3篇并发
  • 3篇并发症
  • 2篇术后并发
  • 2篇术后并发症
  • 2篇全髋关节翻修
  • 2篇全髋关节翻修...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人工全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翻修
  • 2篇髋关节翻修术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内固定

机构

  • 7篇暨南大学
  • 2篇江门市五邑中...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刘彦
  • 7篇陈述祥
  • 3篇陈丽君
  • 2篇区文欢
  • 1篇周霖
  • 1篇焦根龙
  • 1篇康乐
  • 1篇李宇明
  • 1篇钟诚

传媒

  • 4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四川医学
  • 1篇泸州医学院学...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评价被引量:69
2014年
目的:比较髓外固定系统,髓内固定系统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方法:将2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资料完整的患者分动力髋螺钉(DHS)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HA)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DHS组82例、PFNA组6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组70例.男性92例,女性128例,年龄70~101岁,平均79.8岁,骨折按Jensen-Evans分型:Ⅰ型22例、Ⅱ型51例、Ⅲ型78例、Ⅳ型44例、Ⅴ型20例、R型(逆粗隆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前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髋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术后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平均13个月.三组疗效满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类型、内科合并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PFNA组与DHS组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FNA、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手术时间最短,术中出血量最少,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最长,术中出血量最多,DHS组居中.术后下地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与PFNA组、DHS组、PFNA组与DHS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折愈合时间PF-NA组与DHS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29例(13.2%).人工股骨头置换组Harris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均可以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但应根据年龄、身体状况、骨质疏松情况、骨折类型等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不稳定型并有严重疏松且不能耐受关节置换术者,髓内固定为首选;对于高龄不稳定骨折,严重骨质疏松,术前可行走,能耐受一次较大手术者可首选人工股骨头置换.而对骨折稳定、骨质疏松不严重、身体状况较好者,也可选用DHS髓�
陈述祥刘彦陈丽君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关节成形术
髋臼侧骨缺损全髋关节翻修中的早期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对全髋关节翻修术后随访病例进行分析,探讨髋臼侧翻修时处理各类型骨缺损的方法选择及其早期疗效。方法:对46例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的患者进行翻修,观察术后随访X线片上的髋臼假体及周围骨质变化情况,并对髋关节行Harris功能评定和VAS评分。结果: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83个月,平均随访41.8个月,髋关节Haris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53.15±11.41)分(29~67分)提高至翻修术后12月的(91.23±3.43)(83~98分)(P〈0.0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平均由全髋关节翻修术前的(7.8±1.1)分(5~10分)减低至翻修术后12月的(1.2±1.2)分(0~3分)(P〈0.05)。结论:全髋关节翻修术中,根据不同的翻修原因给予不同的植骨方式和选择适当的假体类型,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周围骨量,重建髋关节的稳定性,改善髋关节的功能,近期随访疗效均满意。
陈述祥刘彦区文欢康乐陈丽君
关键词:全髋关节翻修术髋臼假体骨缺损骨移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隐性失血被引量:21
2012年
自从1938年Wries用不锈钢研制,并应用全髋关节以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临床疗效仍然不是很令人满意。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术过程中的显性失血量显著减少,但隐性失血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急剧下降,这种血红蛋白量下降与显性失血不符的现象,即被认为是隐性失血,它是临床中极易被忽视的一种失血形式,如何避免围手术期失血过多所带来的对术后康复的不利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为此作者通过系统回顾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隐性失血的相关文献,分析隐性失血的发生机制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对隐性失血的认识。
陈述祥刘彦
关键词:隐性失血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伴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量的增加,翻修手术也将会每年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由于在翻修手术中,存在假体周围软组织瘢痕化、骨缺损、骨质硬化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国人对疾病耐受性和认识不足,往往在治疗上有所拖延,使得髋臼侧和(或)股骨侧骨缺损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导致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是目前临床上常见且难度较大的手术,效果也比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差。对医生而言则手术难度大,要求的手术技术高,是对关节外科医生的一大挑战,本文对国内外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陈述祥刘彦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并发症翻修假体
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临床研究
节不稳定是指肩关节活动时,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出现超出生理范围的异常活动,多发生于年轻人或运动员.临床中,以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TASI)最为常见,大部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肩关节不稳定以前方不稳定多见,随着关节镜技术的...
陈述祥刘彦
关键词:手术治疗关节镜技术临床疗效
关节镜治疗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肩关节不稳定是指肩关节活动时,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出现超出生理范围的异常活动,多发生于年轻人或运动员。临床中,以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traumaticanteriorshoulderinstability,TASI)最为常见,大部分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因此本文将从解剖、生物力学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对肩关节镜治疗肩关节不稳定进行综述,以期改善手术技术,提高手术效果。
陈述祥刘彦
关键词:肩关节不稳定关节镜手术治疗
浮肩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机制、临床特征和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浮肩损伤患者18例,男15例,女3例;年龄23~65岁,平均45.0岁。患者均行手术治疗,通过X线片评估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末次Constant评分和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21个月随访,12周内均达到骨性愈合,Constant评分平均分为84.6分,Herscovici疗效评价标准,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根据浮肩损伤分型,复位、固定肩胛骨外侧柱是治疗的关键,选择性重建肩部稳定性是治疗浮肩损伤的有效方法。
钟诚李宇明焦根龙周霖刘彦
关键词:锁骨肩胛骨浮肩损伤骨折内固定术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9
2016年
目的探讨引起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骨伤科二区在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418例,其中男性182例(43.5%),女性236例(56.5%),年龄75~99岁,平均(82±6)岁,根据是否出现PPC进行分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前并存病、待术时间、血气分析和肺通气功能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髋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组间年龄x^2=12.473,P=0.001)、麻醉方式x^2=36.721,P<0.001)、术前并存病x^2=16.724,P<0.001)、待术时间(t=4.872,P=0.041)、血气分析x^2=26.341,P<0.001)、肺通气功能x^2=35.431,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85岁组PPC发生率高于年龄<85岁组,OR值为3.673(95%CI:1.684,7.615);待术3~4 d组和5~7 d组和PPC发生率高于1~2 d组(OR:13.349,95%CI:5.391~23.819;OR:16.579,95%CI:6.324~37.324);术前并存病≥3组PPC的发生率高于≤2组(OR:4.069,95%CI:2.024~8.182);全麻组PPC发生率高于椎管内麻醉组(OR:3.579,95%CI:1.848~8.608);血气分析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血气分析正常组(OR:9.842,95%CI:2.338~7.421);肺通气功能异常组PPC发生率高于肺通气功能正常组(OR:11.384,95%CI:3.652~9.352)。结论高龄、术前并存病≥3种、待术时间长、全身麻醉以及血气分析异常和肺通气功能异常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发生PPC的危险因素。
陈述祥刘彦区文欢陈丽君
关键词:髋骨折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术后并发症
跟骨骨折术后并发症的分析及预防策略
2012年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的原因、预防和策略。方法对77例82足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围手术期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按照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rryland Foot Score)评价术后功能,患足功能优27足,良42足,可13足。本组发生早期并发症16足,发生率为19.5%,其中切口边缘皮肤坏死9足,伤口感染4足,伤口排异反应2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晚期出现距下关节慢性疼痛、明显影响行走6足,发生率为7%。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手术并发症与跟骨解剖特点、跟骨骨折机制、手术方式、手术切口的选择、复位效果以及固定方式有关,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出现并发症后可根据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
刘彦
关键词:跟骨骨折并发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