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施勤

作品数:86 被引量:386H指数:11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医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4篇细胞
  • 19篇基因
  • 16篇肿瘤
  • 12篇分子
  • 11篇凋亡
  • 11篇生物学
  • 10篇干细胞
  • 9篇间充质干细胞
  • 9篇T细胞
  • 9篇充质干细胞
  • 9篇刺激分子
  • 8篇共刺激
  • 7篇增殖
  • 7篇转染
  • 7篇免疫
  • 6篇乳腺
  • 6篇OX40
  • 5篇蛋白
  • 5篇乳腺癌
  • 5篇肿瘤细胞

机构

  • 77篇苏州大学
  • 9篇苏州医学院
  • 4篇扬州大学
  • 3篇苏州市红十字...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绍兴市中医院
  • 1篇盐城市妇幼保...

作者

  • 86篇施勤
  • 49篇张学光
  • 21篇陈永井
  • 14篇杨惠林
  • 10篇王勤
  • 10篇孙建军
  • 9篇顾巧丽
  • 9篇邱玉华
  • 8篇谢芳
  • 8篇强亦忠
  • 7篇於葛华
  • 7篇李文香
  • 6篇徐颖
  • 6篇许志祥
  • 6篇蔡燕
  • 5篇顾永平
  • 5篇马泓冰
  • 5篇葛彦
  • 4篇苗宗宁
  • 4篇曲静

传媒

  • 8篇苏州大学学报...
  • 8篇现代免疫学
  • 6篇中国免疫学杂...
  • 6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江苏医药
  • 5篇上海免疫学杂...
  • 4篇中华放射医学...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现代医药...
  • 2篇辐射防护
  • 2篇苏州医学院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癌症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外医学(放...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7
  • 6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6
  • 11篇2005
  • 10篇2004
  • 5篇2003
  • 8篇2002
  • 7篇2001
  • 4篇2000
  • 2篇1998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VEGFi、NOS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蛋白在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EGFi、NOS蛋白在59例不同病理分级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i、NOS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6.2%(45/59)、71.2%(42/59),VEGF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P<0.05);VEGFi、NOS均与肿瘤单位视野中血管平均值(MVD)密切相关(P<0.05)。VEGFi、NOS的表达存在相关性。结论VEGF表达与脑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存在密切的相关性;iNOS通过协同和促进VEGF的表达及肿瘤性血管的生成,间接参与肿瘤细胞的恶性演化。
谢芳顾永平柴玉海任苏勤施勤张学光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性一氧化氮合成酶
可溶性CD40配体酶联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及其运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建立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可溶性CD4 0配体 (sCD4 0L)酶联检测试剂盒。方法 :采用鼠抗人CD4 0L单克隆抗体 1B1为包被抗体 ,识别人CD4 0L不同位点的单克隆抗体 4F1经琥珀酰羟基生物素 (BNHS)标记后为检测抗体 ,建立双抗体夹心的人sCD4 0L酶联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 ,测定 2 0 0例健康供血员血清和血浆中sCD4 0L的含量。结果 :成功研制人sCD4 0L酶联检测试剂盒 ,灵敏度为 0 5ng ml。该试剂盒 4℃放置 3个月 ,离散度 (CV) <± 6 9% ,回收率为 94 7%~ 10 4 8% ,提示该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稳定性和准确性 ,与国外商品化试剂盒的分析结果相似。应用该试剂盒测得的健康供血员血清和血浆sCD4 0L含量分别为 9 5 6± 4 71、2 98± 1 13ng ml。结论 :研制成灵敏、特异和稳定的人sCD4 0L酶标检测试剂盒 ,能够对血清和血浆中sCD4 0L进行准确定量分析 ,并首次证实血清和血浆中sCD4
樊一笋朱华亭李文香顾国浩施勤张寄南束永前张学光
关键词:可溶性CD40配体酶联免疫反应血小板
转染人OX40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T细胞共刺激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3
2004年
为了构建稳定表达人OX4 0L基因的L92 9细胞株 ,初步研究OX4 0L信号通路对T细胞的共刺激效应。TRIzol一步法抽提人成熟DC总RNA ,RT PCR扩增出OX4 0L基因 ,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 Term ,与辅助病毒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 2 93T ,用其培养上清感染L92 9细胞 72h后 ,经Zeocin筛选出稳定表达OX4 0L分子的L92 9细胞株 ;采用3 H TdR掺入实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方法研究OX4 0L信号对T细胞体外培养的共刺激作用。结果显示 ,成功地构建了含OX4 0L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经转染包装细胞 2 93T后 ,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OX4 0L蛋白的L92 9转基因细胞 ;OX4 0L转基因细胞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具有促增殖、活化和抗凋亡的作用 ;同时 ,OX4 0 /OX4 0L信号与CD2
王勤孙建军施勤陈永井戴俊陈洁束永前张学光
关键词:T细胞脂质体免疫应答基因转染
人TACI-Fc融合蛋白对XG6细胞体外生长的调节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建立人TACI-Fc基因转染细胞,获得该融合蛋白,研究其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XG6的生物学作用。方法利用RT-PCR方法从扁桃体细胞中克隆全长TACI cDNA片段,将该基因的胞外段sTACI与人IgG1Fc段连接到pcDNA真核表达载体上,使两者融合表达。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pcDNA-sTACI-Fc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ELISA法测定转染TACI-Fc基因的L929细胞培养上清中TACI2Fc的含量,培养上清经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TACI-Fc。然后应用台盼蓝染色活细胞计数和3H2TdR掺入法检测其对XG6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调节作用。结果经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表明,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sTACI-Fc融合蛋白的基因转染细胞。基因转染细胞的培养上清经亲和层析柱纯化,得到TACI-Fc融合蛋白。体外检测其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该融合蛋白可有效地阻断Blys对骨髓瘤细胞株XG6的促增殖作用。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将TACI胞外段与人IgG1Fc段在真核细胞中进行融合表达,表达的蛋白质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功能,这为进一步对TACI基因进行功能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徐海燕王泳於葛华马泓冰徐颖施勤张学光
关键词:基因转染细胞增殖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成软骨细胞过程中免疫原性改变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人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BMSCs)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过程中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免疫原性改变的影响。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体外培养BMSCs,经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鉴定后诱导成软骨样细胞,用流式检测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的表达情况;将未分化的BMSCs及诱导后的成软骨样细胞分别与T细胞共培养,采用3H-TdR法检测T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人BMSCs不表达或低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3、CD86,抑制T细胞增殖;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上调表达CD28、CD80、CD83、CD86,并促进T细胞增殖。结论人BMSCs对T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诱导后的成软骨细胞免疫原性增强,促进T细胞增殖。
古彦铮蔡燕倪莉黄晨杨惠林张学光施勤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协同刺激分子成软骨细胞免疫原性
CyclinD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2001年
目的 探讨CyclinD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 (正常卵巢、良性肿瘤各 10例 ,卵巢恶性肿瘤 40例 )中CyclinD1的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高低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CyclinD1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达 82 .5 % ,其中强阳性表达率为 6 5 .0 % ,明显高于正常卵巢及良性肿瘤组织 (P <0 .0 5 )。 (2 )CyclinD1强阳性表达与卵巢癌的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等无关 (P >0 .0 5 )。结论 CyclinD1在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卢红梅顾惠心王志学强亦忠施勤张学光
关键词:卵巢肿瘤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卵巢癌SABC法
去分化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再分化潜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去分化间充质干细胞(de-differentiat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De-MSCs)成骨再分化能力。方法:以MSCs为对照,分别采用Cell Count Kit(CCK8)法、实时定量PCR(qPCR)、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茜素红染色法检测De-MSCs增殖能力、成骨相关基因、成骨再分化能力等。结果:De-MSCs可表达干细胞表面标志,在成骨培养基中增殖能力高于MSCs(P<0.05),成骨相关基因(Runx2、Osterix、Bmp2)表达明显增加(P<0.05),ALP活性检测发现De-MSCs明显高于MSCs组(P<0.05),28 d后茜素红染色可见红色结节。结论:De-MSCs具备某些MSCs特征,但是体外再次成骨效率明显提高,De-MSCs可作为更优质种子细胞,为再生医学开拓新的思路。
张慧王贵超韩兴龙顾巧丽黄晨谢芳施勤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
胶原支架负载BMP-2促进大鼠脊柱横突融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胶原支架负载骨形成蛋白2(BMP2)在脊柱横突融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材料组与复合材料组,各20只,行脊柱后外侧横突间融合手术,材料组和复合材料组大鼠L4~5横突间分别植入胶原支架和胶原支架负载BMP2,未植入任何材料组为假手术组。术后8周予手触力学评定、X线评分、mi-cro-CT扫描、H&E染色观察等分析和检测。结果手触力学评定、X线评分、micro-CT扫描、H&E染色观察显示8周后材料组和复合材料组大鼠L4~5横突间均有不同程度融合,假手术未见融合,且复合材料组融合效果优于单纯材料组。结论胶原材料负载BMP2促进大鼠脊柱横突融合,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韩佳珺周赟顾燕楠张文韩兴龙赵环倪莉王贵超施勤
关键词:胶原支架BMP2脊柱融合
人可溶性OX40L在毕氏酵母中的表达
人OX40配体(OX40L/CD134L)含183个氨基酸,分子量约34~40kD,为Ⅱ型跨膜糖蛋白;属TNF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成熟DC、活化的B细胞、
孙建军施勤杨明峰马泓冰周璇张学光
关键词:毕氏酵母
文献传递
gp130信号可上调神经前体细胞表面分子CXCR4的表达
2005年
gp130信号参与了神经前体细胞(NPC)的自我更新,敲除gp130分子的胚胎不能正常地发育,可导致胎儿在出生前夭折。CXCR4是趋化因子基质细胞源因子(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α,SDF-1α)已知的唯一受体,表达CXCR4的NPC可在体外被SDF-1α趋化而定向迁移,在神经功能缺损的修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gp130和CXCR4分子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本实验在发现NPC表达gp130和CXCR4的基础上,采用gp130激发型单克隆抗体激发NPC,结果表明能上调NPC表达CXCR4分子以及增强NPC的迁徙能力,从而揭示了gp130信号在胚胎NPC定向迁移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薛群苗宗宁曲静华军王明元施勤陈永井方振羊张学光
关键词:SDF-1ΑCXCR4神经前体细胞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