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俊峰

作品数:15 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青藏
  • 9篇青藏高原
  • 4篇污水
  • 3篇冻土
  • 3篇多年冻土
  • 3篇植被
  • 3篇水资源
  • 3篇水资源化
  • 3篇通量
  • 3篇资源化
  • 3篇污水资源
  • 3篇污水资源化
  • 3篇灌溉
  • 3篇高寒草甸
  • 3篇草甸
  • 2篇地下水
  • 2篇入渗
  • 2篇入渗规律
  • 2篇入渗率
  • 2篇生态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兰州大学
  • 4篇兰州交通大学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5篇王俊峰
  • 7篇王根绪
  • 5篇吴青柏
  • 3篇俞祁浩
  • 2篇王一博
  • 2篇王瑛
  • 2篇完颜华
  • 2篇李元寿
  • 1篇芮鹏飞
  • 1篇贠汉伯
  • 1篇高永恒
  • 1篇游艳辉
  • 1篇王宝山
  • 1篇谭磊
  • 1篇邱镕处
  • 1篇柳林安
  • 1篇李太兵
  • 1篇孙志忠
  • 1篇胡宏昌
  • 1篇陈继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冰川冻土
  • 1篇工业用水与废...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排灌机械
  • 1篇生态科学
  • 1篇兰州交通大学...
  • 1篇兰州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用于多年冻土区具有碳通量自动观测性能的OTC系统开发设计被引量:3
2015年
在现有的OTC内碳通量观测仪器设备基础上,设计开发出一套以AT89S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L293D控制电机正反转控制箱盖定时开关,实现了多年冻土区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观测主体箱用透明采光性良好的玻璃纤维材料制成,电机传动采用齿轮传动,箱口和箱盖接触地方用橡胶密封圈包裹,防止箱盖密闭时漏气.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最大可能性的减小了当前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观测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极大的降低观测费用,提高了数据的连续性,基本上实现了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条件下碳通量较为精确地自动、连续观测.试验表明: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好的2013年5月15日,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都较强,野点较少,二者相关性显著(R2=0.96);而在气象条件相对较差的2013年9月1日,OTC内碳通量自动观测仪观测结果受外界干扰小,观测结果规律性强,野点较少;而传统OTC内利用LI-COR6400观测结果规律性较差,野点较多,数据可信度不高,二者观测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2=0.67).
贠汉伯吴青柏芮鹏飞陈浩孙志忠俞祁浩陈继王俊峰
关键词:多年冻土区模拟增温碳通量
处理污水在灌溉黄土层中入渗规律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在城市污水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对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在农灌的黄土层中入渗的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利用土柱模拟对污水在黄土层中的进一步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黄土层具有较小的入渗率,有利于污染物的进一步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在农灌过程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王瑛王俊峰完颜华
关键词:污水资源化入渗率地下水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研究
2016年
在青藏高原五道梁多年冻土区,利用土钻对3个典型热融湖塘不同区域表层沉积物进行取样,并做了粒度分析、粒度参数计算和回归分析,结合有关资料探讨了热融湖塘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分布类型上,以湖心为圆心、半径15 m的湖心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度为4.46—5.37Φ,标准偏差为2.48—2.75,粒度较细,属于粉砂质砂;半径15—30 m的湖滨区,表层沉积物的平均粒度为2.69—3.34Φ,标准偏差为1.67—2.22,粒度较粗,属于砂质;半径30 m至天然地表的过渡区,表层沉积物平均粒度为3.22—3.44Φ,标准偏差为1.93—2.18,粒度较粗,属于砂质。不同区域沉积物粒度差异显著,热融湖塘沉积物的粉砂和黏土含量分布为湖心区>湖滨区>过渡区,而砂含量的分布特征则相反,为过渡区>湖滨区>湖心区。热融湖塘沉积物这种粒度分布特征与冻融循环、水力搬运、风力侵蚀以及地形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导致热融湖塘不同区域地表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湖塘周边土壤发生粗砾化的根本动力。
岳永彧王俊峰俞祁浩游艳辉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植被盖度变化对活动层水热过程的影响被引量:41
2009年
不同植被盖度变化下活动层水热过程是多年冻土区水能循环中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为了研究植被盖度变化对活动层水热过程的影响,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选择坡向、坡型和坡度趋于一致植被覆盖度分别为92%、65%、30%的坡面建立天然径流观测场,观测多年冻土活动层中的地温和水分状况.结果表明:活动层开始冻结和消融时间随着植被盖度的减少不断提前,且冻结持续时间缩短;随着植被盖度减小,活动层地温水分变化速率增大,植被起到抑制土壤地温水分变化速率的作用;植被盖度对夏季融化过程和秋季冻结过程活动层地温和水分的影响明显大于冬季降温和春季升温过程,对融化过程的影响较冻结过程更明显.
刘光生王根绪胡宏昌李太兵王俊峰任东兴黄雅娟
关键词:青藏高原多年冻土植被盖度活动层
模拟增温对长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养分状况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0
2010年
采用增温棚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研究了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地区典型的高寒沼泽和高寒草甸在两种增温梯度条件下的土壤养分状况、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对温度升高的响应。结果表明:(1)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增温棚内的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高寒沼泽草甸区不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升高2.54℃和0.68℃,封顶增温棚平均气温和5 cm土壤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4.99℃和1.43℃;高寒草甸区内不封顶和封顶增温棚5 cm土壤平均温度分别较对照提高0.31℃和3.93℃。(2)模拟增温对两种草甸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表现不一致,高寒沼泽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降低,5~20 cm土层中却增加;相反的,高寒草甸中开顶和封顶式增温棚0~5 cm土层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增加,5~20 cm土层中减少。(3)模拟增温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但由于封顶式增温棚增温幅度过大,抑制了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导致微生物生物量碳、氮降低。(4)模拟增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在两种草甸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减小,蔗糖酶活性在两种草甸中表现出不一致的变化情况。同时,封顶增温棚内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蛋白酶活性增加的幅度,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减少的幅度均小于开顶式增温棚内的酶活性。两种草甸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对模拟增温的响应情况不一致,这与不同类型草甸中土壤理化性质、水热状况、土壤代谢、植物种类及土壤生物(动物和微生物)区系、数量和生物多样性等因子有关。
李娜王根绪高永恒王俊峰柳林安
关键词:模拟增温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土壤酶活性
沼泽与高寒草甸退化对CH_4和CO_2通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09年
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对不同退化程度沼泽和高寒草甸CH4和CO2通量以及相应的环境因子进行了为期1年的观测.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CH4和CO2通量均表现出排放特征,排放强度随退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对CO2表现为排放特征,而对CH4却表现为吸收特征,且均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强.未来气候模式下,沼泽与高寒草甸退化将对区域气温升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气温、5cm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以及生物量是影响CH4和CO2的通量的主要环境因子.
王俊峰王根绪吴青柏
关键词:CH4CO2青藏高原
再生水灌溉黄土层入渗规律及其净化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在城市污水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对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在农田灌溉的黄土层中的入渗规律进行了探索,并利用土柱模拟对污水在黄土层中的进一步净化效果作了研究。试验表明,黄土层具有较小的入渗率,有利于污染物的进一步净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在农田灌溉过程中不会对地下水造成影响。
王瑛王俊峰完颜华
关键词:入渗率污水资源化地下水
污水处理后贮存期间水质变化试验被引量:1
2007年
对处理后的污水在贮存期间的水质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污水贮存期间,BOD5、CODCr和SS等水质指标的浓度持续下降,总凯氏氮和pH值变化不大,硫化物和粪大肠菌群明显升高且15d后大于农田灌溉标准。在平均气温(32℃)较高的夏季,安全贮存期大约为15d。
王俊峰王根绪邱镕处
关键词:污水水质变化灌溉
青藏高原腹地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CO2排放通量及其主要环境控制因子研究被引量:19
2008年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3种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均表现为正排放,排放高峰集中在7—8月份,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高达111.48mg·m^-2·d^-1(未退化)、77.28mg·m^-2·d^-1(中度退化)和38.12mg·m^-2·d^-1(严重退化).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之间CO2排放通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气温、5cm土壤温度和湿度与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控制CO2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
王俊峰王根绪吴青柏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通量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沼泽与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对生长期CO_2排放的影响被引量:20
2007年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沼泽草甸和高寒草甸两类生态系统CO2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期内两类生态系统之间及同一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的退化程度之间CO2排放通量均存在较大差异.沼泽草甸CO2排放通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降低,而高寒草甸除5月份之外,CO2排放通量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剧而逐渐提高;未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65.1%-80.3%:中度退化沼泽草甸较高寒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同比高出22.1%。67.5%:然而,严重退化的高寒草甸比沼泽草甸CO2的排放通量反而高出14.3%~29.5%.5cm处土壤水分、5cm处土壤温度和地上生物量与CO2排放通量显著相关,是控制CO2排放主要环境因子.
王俊峰王根绪王一博李元寿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