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芳芳

作品数:44 被引量:351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研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农业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炭疽
  • 10篇苹果
  • 9篇炭疽病
  • 9篇小麦
  • 8篇土壤
  • 8篇采后
  • 8篇臭氧
  • 6篇植物
  • 6篇酶活性
  • 6篇根际
  • 6篇病害
  • 6篇采后炭疽病
  • 5篇紫外辐射
  • 5篇病菌
  • 4篇炭疽病菌
  • 4篇炭疽菌
  • 4篇苹果炭疽病
  • 4篇苹果炭疽菌
  • 4篇微生物
  • 4篇UV-B

机构

  • 33篇南京信息工程...
  • 10篇安徽农业大学
  • 3篇南京气象学院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江苏省环境演...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浙江理工大学
  • 1篇安徽省水家湖...

作者

  • 44篇吴芳芳
  • 23篇郑有飞
  • 14篇吴荣军
  • 10篇王锦旗
  • 9篇檀根甲
  • 7篇胡正华
  • 7篇李萍
  • 5篇宋玉芝
  • 4篇赵晓莉
  • 4篇陈魁
  • 3篇万长建
  • 3篇李淼
  • 3篇胡程达
  • 3篇石春红
  • 3篇刘宏举
  • 3篇赵泽
  • 3篇刘巧辉
  • 2篇徐德福
  • 2篇陈书涛
  • 2篇丁克坚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5篇生态环境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土壤学报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菌物系统
  • 1篇文教资料
  • 1篇湿地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古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样方法进行野外群落调查,共调查了6个样地,每个样地大小为20m×20m,研究古田山自然保护区针阔叶混交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古田山针阔混交林的科、属、种组成多样性较高,植物种类丰富,组成复杂。群落的属种多样性>科属多样性>科种多样性。从灌木层、乔木层至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依次递减,乔木层和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大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指数。
胡正华于明坚索福喜吴芳芳刘巧辉
关键词:针阔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
生态位理论及其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综述)被引量:37
2000年
本文对 Grinnell ( 1 91 7) ,Elton ( 1 92 7)和 Hutchinson ( 1 957)的生态位概念进行综合评述 ,分析了植物病害系统中病原微生物的功能作用的特殊性 ,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态位的本质含义提出一个针对植物病害系统中病原物的生态位定义 ,即“在一定的植物病害系统中 ,某种病原物在其病害循环的每个时段上的全部生态学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地位 ,称为该病原物在该植物病害系统中的生态位”,并进一步提出植物病害病原微生物生态位功能效率的测度指标为侵染效率。依据生态位的多维超体积模型 ,提出了在构件水平运用多维逼进和生态位动态分析的策略测度病原微生物的生态位 ,并列举对病原微生物生态位构造比较重要的资源维。在文末展望生态位理论在植物病害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内容涉及种间、种内竞争 ,病害分布型式及原因 。
王子迎吴芳芳檀根甲
关键词:生态位生态位理论
地表太阳辐射减弱下麦田土壤酶活性及有效养分的动态变化
2012年
采用田间遮光试验模拟不同程度太阳辐射减弱,在大田中设置85%、80%、60%、40%、0%的遮光梯度种植冬小麦,观测了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的变化,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土壤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的活性和土壤速效磷、钾、铁、锰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程度的遮光都延迟了冬小麦的生育进程,太阳辐射减弱程度越大,物候延迟越显著。遮光60%、80%的处理促进了小麦近根区和远根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各遮光处理均降低了土壤脲酶活性和生育后期土壤转化酶活性,遮光80%时最为显著地降低了土壤转化酶活性。太阳辐射减弱降低了近根区土壤速效钾、铁、锰含量,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呈CK>40%>60%>80%的趋势。
郑有飞李萍吴芳芳
关键词:冬小麦土壤酶活性速效养分
四年O_3熏气对小麦根际土壤氮素微生物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开顶箱(open top chambers,OTC)法设置3个臭氧浓度梯度,连续4a对小麦生长季土壤进行臭氧增加试验。测定小麦拔节、孕穗、抽穗、灌浆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以及硝化和反硝化强度。结果显示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和硝化强度随小麦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4a变化趋势相同。O3胁迫下,小麦根际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硝化强度亦降低,与对照比较,均达显著水平(P<0.05);随O3作用年限增加,抑制效应越强,第4年O3对其的抑制率显著高于第1年的抑制率。反硝化细菌数量在前期没有显著变化,成熟期则增加两个数量级,O3显著促进成熟期反硝化细菌数量增加。4a试验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在较短时间里O3对土壤反硝化强度没有显著影响,而作用3个生长季后,反硝化强度显著升高。结果说明,O3浓度升高降低了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氨氧化细菌数量和硝化强度,并有一定的积累效应。O3剂量和作用时间的累积量达到一定阈值,显著增加土壤反硝化细菌数量和反硝化强度,增加麦田土壤N2O排放的风险。土壤氮素微生物转化受小麦生长发育状况和O3剂量、作用时间的共同影响,不同形态的氮素对O3的敏感阈值不同,响应的时间和变化的范围有差异。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李萍王锦旗
关键词:小麦土壤氮素转化
生物脱氧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初步研究
以黑曲霉为脱氧菌,在一个密闭的系统内创造一个低O<,2>和高CO<,2>的环境,从而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在9℃和25℃下以不同的用量来控制苹果采后炭疽病,结果表明各处理的防效达极显著差异,9℃的控制效果优于25℃下的控制...
檀根甲吴芳芳丁克坚何银安
关键词:黑曲霉苹果炭疽病
文献传递
几种挺水植物对重金属锌的抗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0
2009年
水生植物已被用于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态修复,但不同水生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能力存在差异,选择对重金属抗性和吸收能力强的植物有利于提高污水生态修复效果。以4种挺水植物为材料,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挺水植物对重金属锌的抗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挺水植物地上部分铁含量显著(p<0.05)低于根和根表铁氧化物胶膜上铁含量,铁主要积累在挺水植物地下部分。加入高浓度锌时,灯心草(Jancus effuses)和菖蒲(Acorus gramineus)对锌的抗性能力较强,而茭白(Zizania ceduciflora)和美人蕉(Canna indica)则较弱。挺水植物对锌的抗性能力与其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含量和地上部分铁含量有关,铁氧化物胶膜可作为一个障碍层,而降低锌对植物的毒害,而植物地上铁与锌竞争植物叶中的代谢性敏感位点而降低锌对植物的毒害。灯心草对锌的抗性能力比较强与其根表铁氧化物胶膜和地上部分铁含量较高有关,灯心草可作为一种工程植物用于锌污染水体的植物修复。
徐德福李映雪李久海吴芳芳
关键词:挺水植物抗性
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被引量:6
2009年
为控制果实采后病害,采用液体共培养、平板菌落计数和活体侵染等方法,研究钙盐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炭疽菌的作用机制和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钙盐延缓了枯草芽孢杆菌的增殖速率和衰亡期细胞死亡速率,即延长了枯草芽孢杆菌世代周期;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可抑制苹果炭疽菌菌丝体干重、孢子萌发率和芽管长度,其抑制率分别为54.75%、88.99%和45.88%,抑制效果显著高于钙盐和枯草芽孢杆菌的单独作用,同时推迟了苹果炭疽病的发病时间,抑制了病斑的扩展和分生孢子盘的发育;钙盐协同枯草芽孢杆菌对苹果炭疽病的防治效果为55.53%,明显好于各自的单独作用。
吴芳芳郑有飞吴荣军
关键词:钙盐枯草芽孢杆菌苹果炭疽菌
植物源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04年
植物源调节剂是利用豆科和菊科植物为原料 ,首次研制的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 ,对玉米萌发有促进作用 ,尤其表现在促进根生长。在苗期、拔节期叶面喷施 ,提高生物产量 2 1 4 3% ,增加千粒重 4 2 0g ,增产率2 1 95 %。使用浓度为 80× 10 -3 g/L或 10 0× 10 -3 g/L使用方法是拌种和苗期。
高桂枝陈敏东吴芳芳董春燕徐洁
关键词:植物生长调节剂玉米萌发豆科植物菊科植物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选育及对酚降解性能探讨被引量:2
2007年
分别用紫外线、N+离子束和硫酸二乙酯作为诱变剂,对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进行单因素诱变和复合诱变,筛选高效降酚菌株。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诱变中,N+离子注入后的突变株,生长速率加快,脱氢酶活性较对照菌提高14.89%,该提高率是紫外诱变株和化学诱变株的2倍。复合诱变菌株菌落颜色明显加深,其生长速率和脱氢酶活性均比单因素诱变菌大。在以苯酚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单因素诱变菌株和复合诱变菌株对酚均有较好的降解能力,其中复合诱变菌株在含酚2000mg·L-1的培养基中降解培养72h,对酚的去除率达94%,对高浓度含酚工业废水的酚降解率达81.20%,降解效果均显著好于单因素诱变菌,说明N+离子注入诱变是筛选沼泽红假单胞菌更有效的方法,复合诱变使沼泽红假单胞菌获得了更多的优良性状,其突变株的环境适应能力比单独诱变的好。
吴芳芳胡秀芳李璐张家琦蒋慕贤
关键词:沼泽红假单胞菌复合诱变降解含酚废水
一种测定植物叶面积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定植物叶面积的方法,通过测量植物叶片叶面积和体表吸附水膜重量,建立回归模型,后续对同一种类叶片进行测量时,可根据测量水膜重量代入回归方程快速得出植物叶面积。本发明的测量方法操作方便,成本低,适用所有沉水...
宋玉芝吴雨霏王锦旗白亚楠黄进吴芳芳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