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彦灼

作品数:38 被引量:207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1篇污泥
  • 16篇颗粒污泥
  • 15篇硝化
  • 13篇好氧
  • 10篇脱氮
  • 9篇好氧颗粒
  • 9篇好氧颗粒污泥
  • 9篇氨氧化
  • 8篇厌氧
  • 8篇厌氧氨氧化
  • 8篇反应器
  • 7篇废水
  • 5篇动力学
  • 5篇水处理
  • 5篇污水
  • 4篇渗滤
  • 4篇渗滤液
  • 4篇生物处理
  • 4篇水生
  • 4篇水生物

机构

  • 38篇北京工业大学
  • 4篇中国城市建设...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临沂大学
  • 1篇广东韶钢工程...

作者

  • 38篇张彦灼
  • 22篇李军
  • 19篇卞伟
  • 17篇陈光辉
  • 15篇李军
  • 11篇李芸
  • 10篇王盟
  • 8篇邓海亮
  • 5篇郑照明
  • 5篇丁岩
  • 4篇熊向阳
  • 4篇陈刚
  • 4篇曾金平
  • 4篇张美雪
  • 3篇王昌稳
  • 3篇赵白航
  • 3篇王秀杰
  • 3篇李文静
  • 2篇张晶
  • 2篇郑林雪

传媒

  • 9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北京工业大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化工学报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中国土木工程...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6篇2017
  • 11篇2016
  • 13篇2015
  • 6篇201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硅藻土吸附厌氧氨氧化菌颗粒及制备方法
一种硅藻土吸附厌氧氨氧化菌颗粒及制备方法,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将粉末状的硅藻土与用自来水调制好的含有一定浓度的厌氧氨氧化菌的液体均匀混合,使厌氧氨氧化菌被硅藻土粉末所吸附,形成微小颗粒,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性聚氨酯预聚体...
李军陈光辉邓海亮张彦灼郑照明
文献传递
热冲击法实现包埋活性污泥稳定亚硝化被引量:1
2015年
亚硝化是一种节能的工艺,在处理高氨氮质量浓度和低C/N比污水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通过热冲击的方式处理包埋活性污泥,成功实现了NO2--N的积累。研究中发现,在60℃温度下热冲击10 min,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活性就将完全消失,而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仍有一定活性。PCR-DGGE发现,热冲击后包埋颗粒内残留的NOB主要是Candidatus Nitrospira defluvii,只有当生物量达到一定值后时才能显现出硝化性能。研究还对60和70℃热冲击后的包埋颗粒进行了连续流实验,发现热冲击后的包埋颗粒均能维持稳定的亚硝化,但温度越高,达到亚硝化所需的时间越长。在维持65 d的稳定亚硝化后,反应器内开始出现NO-3-N积累,重新对包埋颗粒进行热冲击,反应器可以再次实现稳定的亚硝化。
陈光辉李军邓海亮侯爱月曾金平张彦灼
关键词:亚硝化热冲击活性污泥
ANAMMOX-UASB系统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 脱氮性能及其颗粒污泥特性被引量:4
2016年
以晚期垃圾渗滤液为研究对象,考察ANAMMOX-UASB系统脱氮性能及ANAMMOX颗粒污泥表观特性和粒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采用ANAMMOX-UASB系统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可实现高效脱氮.在稳定期,NH^+_4-N,NO^-_2-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95%和87%;系统中ANAMMOX颗粒污泥厌氧氨氧化活性良好,仍然是脱氮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有部分异养反硝化作用同步脱氮.此外,系统中还存在好氧氨氧化和亚硝氮氧化作用,其活性分别为0.031和0.010 g/(g·d).系统中颗粒污泥颜色由砖红色转变成红褐色,平均粒径由小变大;稳定运行期粒径大于1.5 mm的颗粒污泥为81%;颗粒污泥表层有球菌、杆菌和丝状菌附着.
李芸张美雪熊向阳陈刚李军张彦灼宋薇王明超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晚期垃圾渗滤液颗粒污泥脱氮
包埋菌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及其动力学性能被引量:11
2015年
以厌氧氨氧化菌包埋颗粒代替颗粒污泥作为流加菌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并采用批次试验研究了包埋颗粒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以包埋颗粒作为流加菌,在49 d内成功实现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加速启动,反应器对NH+4-N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为80.7%和83.1%,总氮去除负荷为0.505 kg·m3·d1。动力学研究表明,包埋颗粒对氨氮和亚硝氮的半速率常数分别为1.57 mmol·L1和1.505 mmol·L1。包埋颗粒对氨和亚硝酸的抑制常数分别为724.2 mmol·L1和66.65 mmol·L1。厌氧氨氧化菌包埋颗粒具有优良的动力学特性,作为流加菌效果显著,对新型厌氧氨氧化菌种流加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陈光辉李军邓海亮张彦灼赵白航郑照明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固定化动力学
好氧颗粒污泥对水中结晶紫的吸附机制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AGS)对碱性染料结晶紫(CV)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不同pH、吸附剂投加量、初始结晶紫浓度、温度和NaCl浓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溶液的p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pH为12、AGS投加量为2 g...
张彦灼李军丁岩
关键词:污水处理好氧颗粒污泥动力学热力学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活性的方法
一种提高厌氧氨氧化包埋颗粒活性的方法,属于废水处理领域。在培养驯化厌氧氨氧化种泥时向种泥中加入AHLs群体感应信号分子,然后将培养的污泥与PVA‑SA包埋剂混合,混合过程中再次加入信号分子,交联数小时后制备成PVA‑SA...
李军张晶曾金平卞伟张彦灼梁东博
碳氮比对包埋颗粒反硝化过程中亚氮积累的影响
2017年
为了探讨碳氮比(ρ(C)/ρ(N))在反硝化过程中对于亚氮积累的影响,采用乙酸钠为碳源,在序批式实验中,通过控制进水碳氮比来研究反硝化包埋颗粒在反应过程中亚硝态氮积累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不同的碳氮比条件下均出现亚硝态氮积累现象,且亚硝态氮积累率都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碳源充足(碳氮比为4.0~6.0)时,亚硝态氮积累率在30 min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降低,反应结束时在碳氮比为4.0条件下仍有亚氮积累;当碳源不足(碳氮比为2.0~3.0)时,亚硝态氮的积累率在120 min达到最大,而后基本维持不变,说明可以通过控制碳氮比和反应时间来获得稳定的亚硝态氮积累.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还原速率随着碳氮比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而亚硝态氮的最大积累率与积累速率随着碳氮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碳氮比为4.0时亚硝态氮的积累率和积累速率均达到最大,分别为40.8%和24.46 mg/(L·h),说明碳氮比对亚硝态氮的积累有显著影响.
李军曾金平陈光辉邓海亮李芸张彦灼李文静
关键词:反硝化碳氮比
一种好氧硝化颗粒污泥长期保存及活性恢复方法
一种好氧硝化颗粒污泥长期保存及活性恢复方法,属于污泥颗粒的保存和恢复技术领域。1.测定储存前好养颗粒污泥的COD、氨氮去除能力。2.将预处理后的好氧颗粒污泥冷冻干燥后进行保存。3.将保存后的颗粒污泥恢复活性,并测定去除C...
李军张彦灼陈光辉卞伟王盟
文献传递
一种利用改性凹凸棒培养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方法
一种利用改性凹凸棒培养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方法,属于废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将粉碎的凹凸棒土经硫酸处理,备用;用改性凹凸棒培养好氧硝化颗粒污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好氧池的活性污泥作为种泥装入SBR中,反应器启动初期向SBR中一...
李军张彦灼陈光辉卞伟丁岩张美雪
文献传递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亚硝化性能及其抑制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3
2016年
采用连续流MBR反应器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考察其亚硝化性能;并探讨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对亚硝化性能的抑制及其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进水NH_4+-N浓度为(280±20)mg/L时,通过控制DO为0.5~1 mg/L,pH值为7.8~8.2和温度为(30±1)℃,成功启动MBR的亚硝化工艺,在第32d时,NO_2^--N积累率为84.27%;后逐步升高进水负荷,并提高DO至2~3mg/L,逐渐实现MBR系统中以晚期垃圾渗滤液原液为进水的亚硝化,在第112d时,系统出水NO_2^--N浓度为889mg/L,NO_2^--N积累率为97.23%.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抑制实验表明,毒性物质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强于底物和产物;当毒性物质浓度(以COD计)为1600.2mg/L时,氨氧化速率下降了22.15%,而相应条件下若以FA为单因子抑制时,氨氧化速率下降了4.74%~6.49%,若以FNA为单因子抑制时,氨氧化速率相比下降了14.46%~15.86%.分别采用Haldane底物抑制模型、Aiba产物抑制模型以及修正后的毒性物质抑制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821、0.9961和0.9924,并得到底物、产物和毒性物质的抑制动力学模型.
李芸熊向阳李军陈刚张美雪张彦灼姚远李强
关键词:晚期垃圾渗滤液亚硝化抑制动力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