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驰

作品数:20 被引量:93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市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区域重大科研业务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标准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气象
  • 6篇灾害
  • 6篇灾害过程
  • 6篇降水
  • 5篇夏季
  • 4篇环流
  • 3篇夏季降水
  • 3篇干旱
  • 2篇偶极子
  • 2篇气候
  • 2篇旅游
  • 2篇高温
  • 2篇暴雨
  • 2篇赤道
  • 2篇赤道印度洋
  • 1篇东亚副热带
  • 1篇东亚副热带西...
  • 1篇冬季气温
  • 1篇游人
  • 1篇雨强

机构

  • 19篇重庆市气候中...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张驰
  • 14篇唐红玉
  • 12篇董新宁
  • 10篇白莹莹
  • 10篇魏麟骁
  • 9篇李永华
  • 7篇刘川
  • 6篇杨琴
  • 5篇吴遥
  • 4篇郭渠
  • 4篇何慧根
  • 3篇程炳岩
  • 2篇廖代强
  • 2篇孙佳
  • 2篇刘晓冉
  • 2篇范广洲
  • 2篇康俊
  • 2篇崔童
  • 1篇孙林海
  • 1篇叶殿秀

传媒

  • 3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1篇高原气象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山地学报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海洋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的关系被引量:6
2011年
为深入了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与中国天气系统之间的联系,利用1961-2007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AR/NCEP)再分析月资料和同期中国596站的降水资料,运用经一纬向急流轴和区域平均两种定义方法分析了西风急流的时间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东部降水型的关系,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对西风急流东西、南北位置转折时段的分析很接近,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和70年代;对西风急流强度、南北位置周期的表征也很一致,分别为10-15年和5-10年。(2)当西风急流位置偏北(南)时,东部地区整层大气环流呈“南北上升中间下沉(南北下沉中间上升)”的形势,850hPa的流场和水汽通量输送都有利于华北地区(江淮河流)的降水,易于形成“南北多中间少(南北少中间多)”的雨带分布,推测这两种反相位雨型的间隔时间为2.5-5年;相比之下,急流东西位置和强度的周期性变化与东部局地降水存在一定联系。
张驰范广洲周定文华维
关键词:气象学副热带西风急流夏季降水
区域性气象灾害过程评估规范 第3部分:连阴雨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连阴雨天气过程的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
刘川唐红玉白莹莹张驰魏麟骁杨琴李永华董新宁
两种干旱指数在重庆极端干旱事件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9年
利用重庆34个国家站1981-2015年地表湿润度和MCI_GB干旱过程指数序列对比分析重庆极端干旱事件的气候特征,并采用五类格点日数据诊断了重庆近年来极端干旱年旱情集中发生时段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地表湿润度所表征的旱情在除重庆西部和主城部分地区变湿外,其余大部地区都为变干趋势,其时间序列存在2~8年的显著周期.而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种不同干旱指数表征的重庆持续和极端干旱事件分别都存在显著的2~4年和2~8年周期.1981-2015年期间,MCI_GB极端累计旱情呈“东北部偏重”分布型,地表湿润度则为“长江沿线偏重”分布型,两种干旱标准化指数在重庆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地区的累计强度有一些差异;对照重庆干旱地方标准,地表湿润度与其分型更类似,强度也更为接近.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极端干旱特定时段大气环流所表现的前兆信号为:7月开始至结束期间,500 hPa欧亚中高纬由“负—正—负”转为“负—正”型变压场分布,在中亚中纬度地区均为“南高北低”型气压场分布,均不利于西北路径冷空气南下影响我国西南地区;综合整月OLR场、Walker环流和水汽场来看,重庆地区对流活动偏弱,仅为-15~0 w/m^2,垂直高低层以700 hPa为界,水平南北方向上以长江为界,气流升降运动呈反向分布,加之水汽输送不充分、整层水汽辐合较弱,这都不利于降水的持续发生,易造成干旱事件的集中发生和后续维持.
张驰唐红玉吴遥白莹莹何慧根
关键词:持续干旱
区域性气象灾害过程评估规范 第5部分:强降温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强降温天气过程的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
魏麟骁唐红玉白莹莹刘川张驰杨琴李永华董新宁
赤道印度洋偶极子与重庆夏季降水关系分析
利用1961 年以来逐月NCEP/NCAR 的网格距为2.5°×2.5°的月平均资料,高度场、风场资料和英国气象局1961 年以来逐月的2.5°×2.5°全球网格点海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下发的1961 年以来逐月的126...
唐红玉刘晓冉董新宁张驰
秦巴山区的生态旅游气候资源——以重庆城口县为例被引量:25
2016年
秦巴山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和绿色生态屏障,其所在的秦淮(秦岭-淮河)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气候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秦巴山区生态气候资源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受到业界的密切关注。以地处秦巴山区腹地的重庆城口县为例,基于秦巴山区及城口县域的气象、森林、植被、动物及其他生态环境方面的资料,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温湿指数、风寒指数与统计学方法,从生态环境、旅游气候资源两个方面研究了城口县生态旅游气候环境,以期为该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城口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2.9%,生态资源优异,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以及独特的民俗文化,使得城口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城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风速较小、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旅游舒适期长;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造就了城口县春天可踏青赏花、夏季是避暑天堂、秋天遍山枫叶红、冬天雪景美如画,一年四季美景不断,且风格各异。
郭渠李永华孙佳王勇程炳岩康俊张驰雷婷廖代强胡长金
关键词:生态旅游气候
重庆主城区暴雨强度公式推算和应用探讨被引量:21
2015年
根据重庆市主城区沙坪坝、北碚、巴南、渝北站1981-2013年逐分钟降水资料,基于年最大值和年多个样法两种数据采样方式,采用皮尔逊Ⅲ型分布、耿贝尔分布和指数分布曲线拟合,分别编制了暴雨强度公式。结果表明:年最大值法取样推求的暴雨强度值在10 a以下重现期部分小于年多个样法,在11-30 a重现期部分两者差别小,在31-100 a重现期部分年最大值法大于年多个样法。4站均以年多个样法取样推求的暴雨强度公式误差最小。巴南和北碚选用1981-2013年、渝北与沙坪坝选用1991-2013年降水数据根据年多个样法取样采用指数分布曲线拟合推算的暴雨强度公式。通过分析各历时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划定了新编暴雨强度公式在重庆主城区的适用范围。
郭渠廖代强孙佳程炳岩康俊张驰魏麟骁
关键词:暴雨强度公式
前期环流相似法在重庆延伸期天气过程预报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7年
利用1960年以来NCEP/NCAR北半球500hPa逐日环流场资料,应用动态相似集成预报方法,对离预报月最近若干时段内的东亚500hPa逐日高度场环流场进行EOF展开,提取前期环流场的主要特征量及恢复场,运用相似算法分别与1961年以来各年同期EOF主要特征恢复场进行比较,寻找最佳相似年份。调整前期资料长度,再用相同的方法找出5个相似年,累计预报区域5个相似年预报时段内逐日降水频率,并将其结果绘制成曲线,根据曲线峰谷变化,即可对延伸期预报时段内可能性较大的区域性主要降水过程出现日期进行预报。预报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重庆延伸期内降水、降温等天气过程预报有一定参考价值。
唐红玉李永华何慧根董新宁张驰
关键词:环流
重庆旅游气象扰动模型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利用2000年以来重庆市统计年鉴和重庆市旅游业统计公报中各类旅游统计数据,将重庆国内、国外和节假日旅游人数、收入滤除经济等因素的趋势影响,把得到的扰动变化结合同期各类气象数据建立适用于重庆的旅游气象扰动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发现:(1)2017年重庆国内游客人数和收入的模型评估值较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分别略偏高4.06%和0.63%,入境游客人数和外汇收入的评估值则分别偏高10.48%和15.89%;气象因素对国内旅游人数略有促进作用,而收入略有减少作用,相比而言,对入境游客人数和外汇收入都有一定的减弱作用,即气象因素对旅游人数和收入的影响存在非同号性。(2)2018年气象因素对国庆—中秋节游客人数、收入的影响较2017年均有增强,且都为促进作用;对小长假游客人数和收入的影响均有所减弱,但仍为促进作用。(3)最后通过建立的综合旅游气象条件评估指数发现,20112013年是重庆国内外旅游收益的最好时期;国庆—中秋节和小长假旅游的最有益年分别为2011年和2013年,但2014年均最不益于旅游业。
张驰白莹莹刘晓冉刘川李永华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气象因素
区域性气象灾害过程评估规范 第4部分:低温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低温天气过程的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
杨琴唐红玉白莹莹刘川张驰魏麟骁李永华董新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