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红玉

作品数:139 被引量:2,106H指数:20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重庆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7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 6篇标准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天文地球
  • 6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50篇降水
  • 37篇气候
  • 22篇夏季
  • 20篇环流
  • 16篇气温
  • 13篇气候变化
  • 10篇气象
  • 10篇青藏
  • 10篇高温
  • 9篇青藏高原
  • 9篇大气环流
  • 8篇夏季降水
  • 7篇灾害
  • 7篇三峡库区
  • 7篇气候预测
  • 7篇库区
  • 7篇极端高温
  • 6篇灾害过程
  • 6篇积雪
  • 6篇降水量

机构

  • 75篇重庆市气候中...
  • 47篇青海省气象台
  • 14篇中国气象局
  • 9篇中国气象局国...
  • 8篇青海省气候中...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气象局成...
  • 6篇青海省气象科...
  • 6篇山西省卫星遥...
  • 6篇青海省气象局
  • 5篇重庆市气象局
  • 4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山西省气象科...
  • 3篇南京信息工程...
  • 3篇中国气象局兰...
  • 3篇青海省气候资...
  • 2篇南京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四川省气候中...

作者

  • 139篇唐红玉
  • 29篇李永华
  • 29篇程炳岩
  • 26篇张天宇
  • 22篇董新宁
  • 16篇时兴合
  • 16篇吴遥
  • 15篇刘晓冉
  • 14篇张驰
  • 13篇魏麟骁
  • 12篇何慧根
  • 9篇白莹莹
  • 9篇向波
  • 8篇白彦芳
  • 7篇史津梅
  • 7篇翟盘茂
  • 7篇周浩
  • 7篇王勇
  • 7篇李锡福
  • 6篇李栋梁

传媒

  • 14篇青海气象
  • 12篇高原气象
  • 9篇气象
  • 6篇气象科技
  • 6篇气候变化研究...
  • 6篇西南大学学报...
  • 4篇青海科技
  • 4篇热带气象学报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4篇第26届中国...
  • 3篇中国沙漠
  • 3篇干旱气象
  • 3篇高原山地气象...
  • 2篇青海环境
  • 2篇气象科学
  • 2篇大气科学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2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8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9篇2021
  • 5篇2020
  • 6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9篇2010
  • 12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9篇2005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51~2002年中国东、西部地区地面气温变化对比被引量:83
2005年
利用195 1~2 0 0 2年全国733个测站经过非均一性检验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在剔除5 0万以上人口大城市测站后,分析了5 2年来中国东、西部及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讨论了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我国东、西部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近5 2年来,我国东、西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年平均气温均呈升温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增温速率东部为0 2 6℃10a ,西部0 18℃ 10a ,东部比西部高0 0 8℃ 10a ;季平均气温东部地区冬、春季的增暖趋势大于西部和青藏高原,而其夏、秋季的增暖趋势小于西部和青藏高原.我国东、西部地区年、季平均气温变化关系密切,说明其主要是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变化,但东部年平均气温的增暖总趋势大于西部,又说明地域差异在气温变化中也有重要作用.
唐红玉翟盘茂
关键词:平均气温
区域性气象灾害过程评估规范 第1部分:高温
本文件适用于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的监测、评估和预报服务
白莹莹唐红玉刘川张驰魏麟骁杨琴李永华董新宁
三江源区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9
2006年
利用卫星反演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以及同期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1982-2000年三江源区植被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在三江源的大部分地区,植被生长状况趋干变差或基本不变;20世纪90年代,除夏季外,其他季节植被状况趋于恶化;与降水量相比,植被长势对气温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
唐红玉肖风劲张强史津梅
关键词:植被气候变化
新气候态时段华西秋雨变化特征及海气影响分析
2024年
利用1981—2022年华西地区373个气象台站和ERA5再分析资料,使用Mann-Kendall、相关和合成等方法分析了进入新气候态时段(1991—2020年)后华西秋雨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特征。结果表明:华西秋雨于2011年发生了明显由少转多的突变。欧洲西岸至乌拉尔山附近和鄂霍次克海地区阻塞高压(下称鄂海阻高)加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下称西太副高)加强西伸和水汽条件配合等,为其由少转多提供了有利条件。海温场分析表明:前期春、夏季及同期秋季印度洋海温由冷转暖和中太平洋海温由暖转冷,引起中低纬度对流活动和经向环流发生调整,导致西太副高发生由弱到强、显著西伸的变化。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通过激发经向遥相关波列,使鄂海阻高加强。西大西洋海温偏暖使阿拉伯海至孟加拉湾地区对流活动增强。上述区域海温变化共同致西太副高西侧及孟加拉湾输送至华西地区的水汽由弱变强,从而导致华西秋雨由少转多。
吴遥唐红玉董新宁白莹莹魏麟骁
关键词:秋季降水突变特征
21世纪重庆极端气温事件的预估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重庆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过去1961-2000年极端气温指数(气温年较差)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气温相关要素的关系.然后利用用于IPCC-AR4的全球气候模式产品,验证其对重庆地区极端气温指数(气温年较差)的模拟能力的基础上,对模拟能力较好的模式进行组合,预估高(A2)、中(A1B)、低(B1)3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的变化.与1980-1999年相比,A2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多数时期将可能以减小为主,A1B情景和B1情景下21世纪重庆地区气温年较差多数时期将可能以增大为主.
张天宇程炳岩唐红玉李永华
青藏铁路青海段夏季温度预测的精度检验被引量:2
2003年
利用高原夏季温度(代用)、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西宁年平均气温,以及青藏铁路青海段夏季温度制作1990—2000年预测,得出最优子集预测的定性和定量评分高于周期外推,但低于均生函数。周期外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定性趋势预测的平均评分分别为60%~67%、80%和67.5%,而定量预测误差≤1.0℃的平均评分分别为40%~57%、77.5%~82.5%和70%~72.5%。
时兴合秦宁生唐红玉周陆生扎西才让朱西德戴升
关键词:青藏铁路夏季温度
1959—2003年青海省干湿变化分析被引量:20
2007年
利用青海省1959—2003年气象资料,计算了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青海省旱涝监测中,PDSI指数反映旱涝程度更为客观;青海省的干旱主要以轻旱为主;夏秋季年际干湿交替较冬春季频繁,变化振幅也较大;秋季青海省干旱化倾向最为严重,冬春季出现轻旱几率最大。另外,春季干旱总面积在减小;夏季轻旱面积增加,而中旱、重旱面积在减小;秋冬季重旱面积在增加。
史津梅唐红玉许维俊王志伟
关键词:干旱湿润
黄河源头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1953~2004年气象资料及塘乃亥的黄河径流量资料,分析了玛多平均气温、降水量、累计积雪量、蒸发等与塘乃亥流量变化的关系,从气候角度探讨影响黄河断流的原因。
戴升唐红玉严兴起白彦芳史津梅段万秀
关键词:黄河源头断流气候变化
重庆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周末效应初探
2024年
利用重庆地区1961—2021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2014—2021年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定量分析了平均气温和降水频次的周内变化特征,并探讨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近60 a,重庆气温一致表现为负周末效应,即周末气温低于工作日,周内峰值出现在周三,谷值在周末;降水频次则与气温相反,绝大部分地区表现为正周末效应,即周末降水频次高于工作日,谷值出现在周三,峰值在周末。从气溶胶作用看,气溶胶浓度周末少于工作日,有利于周末气温低于工作日;气溶胶浓度工作日大于周末,由于气溶胶的第二类间接效应,人为的气溶胶增加而引起的辐射强迫作用,从而抑制降水,有利于工作日降水少于周末。从城市化角度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作日与周末的差异进一步扩大,使得工作日和周末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更为显著,加剧了重庆气候的周末效应。
白莹莹唐红玉张焱
关键词:夏季气温降水频次周末效应
月尺度动力模式产品解释应用系统及预测技巧被引量:14
2010年
从短期气候预测业务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针对月尺度气候预测,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月动力延伸预报(DERF)模式资料,开发了集多种统计预测方法、多种解释应用技术于一体的业务系统。利用该系统的多种预测方法对广西88个站点2005-2008年6月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在解释应用方法中,基于模式输出统计假设方法(MOS)的预报结果优于完全预报法(PP);利用预测站点附近的环流关键区构建的预测因子预报效果最好;经验统计函数法(EOF)和动力与统计相结合的解释应用方法的预测准确率较高且较稳定;同时满足模式预测资料中预测因子和预测对象的高相关关系,以及再分析资料中预测因子和预测对象之间高相关关系确定关键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的预测效果更佳。解释应用预测准确率一般都在70分以上,高于传统的物理统计预测结果。
覃志年陈丽娟唐红玉黄颖
关键词:月尺度动力延伸预报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