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婷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东南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篇索拱结构
  • 2篇拱结构
  • 1篇弹塑性
  • 1篇地下结构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分析
  • 1篇载力
  • 1篇站房
  • 1篇张弦梁
  • 1篇支护结构
  • 1篇试验与数值模...
  • 1篇受力
  • 1篇受力性能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逆作法
  • 1篇逆作法施工
  • 1篇屋盖
  • 1篇屋盖结构
  • 1篇结构风荷载

机构

  • 5篇中铁第四勘察...
  • 4篇北京市建筑设...
  • 2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建筑科学...

作者

  • 5篇沈婷
  • 4篇盛平
  • 3篇陈强
  • 3篇甄伟
  • 2篇冯健
  • 2篇蔡建国
  • 1篇杨易
  • 1篇涂展麒
  • 1篇赵建
  • 1篇欧阳冬
  • 1篇金新阳
  • 1篇金海
  • 1篇陈远洲
  • 1篇黄利锋
  • 1篇石端文
  • 1篇唐意
  • 1篇熊健
  • 1篇蒋晔

传媒

  • 2篇建筑结构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铁道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新广州站索拱结构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目的:新广州站房屋盖主要采用内凹式索拱结构形式,为全面了解和掌握索拱结构的受力性能及可能产生的5种影响,为施工图设计提供依据,特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结论:索拱采用两端弹性支座,拉索至拱身的高度h=0.6H,拱身截面取650×25时,索拱的受力综合性能较好;计算选取的2种索截面对索拱的受力影响不大;适当加大索的初始张拉力,有利于改善索拱结构在承受向上荷载的受力性能。总之索拱结构在向下的荷载作用下受力形式较为合理;但在向上的荷载作用下,拱身弯曲应力较大,支座水平反力增加,索拱变形也加大,拉索可能松弛。但可通过合理选择支座类型。
陈强沈婷盛平甄伟
关键词:站房索拱结构受力性能
内凹式索拱结构极限承载力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考虑双重非线性的有限元方法对内凹式索拱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参数研究。主要分析了5种荷载形式下支座形式、拱矢跨比、索矢跨比、撑杆数量、拱截面、索截面、初始张拉力和初始缺陷等参数对内凹式索拱结构承载力的影响 并与仅考虑几何非线性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支座形式、矢跨比、撑杆数量、拱截面等因素对结构承载力影响较大 索截面、初始张拉力和初始缺陷等对结构承载力影响较小 其合理的取值范围为:拱矢跨比取0.125-0.20,索矢跨比取0.05-0.10,索截面积取拱截面积的4%-6%,与拱结构相比,该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极限承载力、整体刚度都大幅度提高,对缺陷的敏感度减低 半跨荷载是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给出了快速确定初始张拉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黄利锋冯健赵建蔡建国盛平甄伟陈强沈婷
关键词:有限元分析极限承载力
新广州火车站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5
2009年
采用"数值模拟引导下的风洞试验研究"技术路线,首先在新广州火车站大跨屋盖结构的扩初设计阶段,对主导风向角下的平均风压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预测,辅助设计人员对结构方案进行优选;随后利用数值模拟结果对大体量刚性模型测压风洞试验的测点数量和位置进行了优化,以便捕捉到最不利的风压分布并保证风振响应分析所需的同步性;最后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试验结果的相互比较和验证,结果表明两者所得的风压分布趋势和数值结果吻合良好;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该工程的结构设计中。
金新阳杨易盛平沈婷唐意金海
关键词:大跨屋盖结构风荷载数值模拟
广深港高铁深圳福田站逆作法施工与设计被引量:5
2012年
摇简要介绍了广深港高铁深圳福田站的施工方法、支护结构和主体结构设计。采用有限元程序对结构逆作施工和正常使用阶段进行三维计算分析,利用弹簧单元模拟土对结构的作用,考虑了土体参数对结构受力及变形的影响,较真实地反映了结构的受力及变形,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欧阳冬沈婷陈远洲蒋晔熊健余摇行石端文
关键词:逆作法施工支护结构
三向张弦梁结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分析
2010年
为了了解三向张弦梁结构的屈服机制、塑性发展情况和失效机制,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工程中三向张弦梁结构进行了弹塑性极限承载能力分析,并讨论了拱脚连接方式、上弦拱截面惯性矩、拉索截面积及其初始张拉力对三向张弦梁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此种三向张弦梁结构具有良好的内力重分布能力,其极限承载能力由强度破坏控制。拱脚连接方式对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较小,但从结构的失效机制来看,三向张弦梁靠近主入口一侧拱脚宜采用铰接方式。适当增大上弦拱的截面惯性矩可以提高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结构应选择合适的拉索面积及其初始张拉力,否则拉索将首先失效。
蔡建国涂展麒冯健盛平甄伟陈强沈婷
关键词:张弦梁弹塑性拉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