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卫华

作品数:58 被引量:243H指数:8
供职机构:皖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0篇细胞
  • 10篇卵巢
  • 9篇妊娠
  • 8篇体外
  • 7篇胆汁淤积
  • 7篇胆汁淤积症
  • 7篇妊娠期
  • 7篇妊娠期肝内胆...
  • 7篇妊娠期肝内胆...
  • 7篇子宫
  • 7篇干细胞
  • 7篇IL-21
  • 6篇生殖
  • 6篇受精
  • 6篇体外受精
  • 6篇胚胎
  • 6篇PCOS
  • 5篇突变
  • 5篇肿瘤
  • 5篇卵巢癌

机构

  • 32篇皖南医学院
  • 17篇皖南医学院弋...
  • 15篇东南大学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3篇皖南医学院第...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妇幼保...
  • 1篇皖南医学院第...

作者

  • 57篇胡卫华
  • 14篇窦骏
  • 9篇赵枫姝
  • 8篇严永旭
  • 8篇褚莉莉
  • 7篇李铁臣
  • 7篇王净
  • 7篇何向锋
  • 5篇刘春生
  • 5篇蒋翠莲
  • 5篇李晓丽
  • 4篇宫磊
  • 4篇孙惠兰
  • 4篇邹丹丹
  • 4篇吴昀
  • 4篇文萍
  • 4篇孔丽娜
  • 3篇徐庆阳
  • 3篇彭弋峰
  • 3篇胡凯

传媒

  • 8篇皖南医学院学...
  • 4篇现代免疫学
  • 3篇生物技术通讯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安徽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国际生殖健康...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华微生物学...
  • 2篇生殖与避孕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国医药生物...
  • 1篇中华男科学杂...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妇...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实用妇科内分...
  • 1篇中华生殖与避...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9篇2013
  • 6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肿瘤干细胞中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7年
  Wnt信号通路是调控细胞生长、运动和分化的关键途径,在胚胎和器官发育以及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方面起重要作用.……
文萍胡卫华窦骏
关键词:信号通路WNTCATENIN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TSC
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卵巢癌细胞及其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制备pRSC-GM-CSF-IL21重组质粒,再用脂质体将质粒pRSC-GM-CSF、pRSC-IL21和pRSC-GM-CSF-IL2分别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依次命名为SKOV3/GMCSF、SKOV3/IL21、SKOV3/GM-CSF-IL21细胞)。以RTPCR方法检测GM-CSF与IL-21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噻唑蓝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HLA-AB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MICA/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及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未转染的SKOV细胞和转染空质粒pRSC的细胞(SKOV3/Neo)为对照。结果经酶切与测序鉴定,pRSC-GM-CSF-IL21重组体构建正确,共转染SKOV3细胞中有目的基因GM-CSF、IL-21的表达。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增殖特性、细胞周期分布及HLA-ABC表达无明显变化。SKOV3、SKOV3/Neo、SKOV3/GM-CSF、SKOV3/IL21和SKOV3/GM-CSF-IL2细胞的MICA/B表达量分别为19.24%±2.31%、31.11%3.76%、37.27%±3.04%、54.97%±4.77%和63.94%±5.90%ICAM-1表达量分别为35.88%±3.06%、37.75%±4.09%、68.59%±4.84%、78.53%±5.78%和84.10%±3.98%;加入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后NK细胞活性分别为31.8%±3.6%42.7%±3.3%、54.7%±7.4%、55.9%±4.4%及63.4%6.4%。SKOV3/GM-CSF-IL21细胞分别与SKOV3、SKOV3Neo细胞比较,3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可上调SKOV3细胞表面MICA/B与ICAM-1表达,表达产物可增强NK细胞活性,这有助于免疫细胞激活,增强抗肿瘤效应。
王永仿褚莉莉窦骏赵枫姝唐权曹明刚李雅亭胡卫华王净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1杀伤细胞
冻存血与新鲜血的DNA抽提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便捷、可用于PCR扩增的人体外周血标本冷冻保存的方法。方法外周血标本冷藏于普通冰箱冷冻室2-4周,采用常规方法,提取28例新鲜血标本及31例冻存血标本的DNA,经2%琼脂糖凝胶电泳,凝胶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比较冻存血和新鲜血的DNA抽提效果。采用PCR方法扩增抽提DNA标本的ABCB4基因外显子6,研究冻存血中提取的DNA能否用于PCR实验。结果新鲜血组的光强度值为24948.98±10246.97,冻存血组DNA标本的光强度值为22917.65±11545.63,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冻存血中提取的DNA标本,经PCR扩增均有目标带。结论简易冷冻保存的外周血标本中提取的DNA质量与新鲜血无明显差别。冻存血的DNA标本可以用于PCR实验。
胡卫华李铁臣孙惠兰
关键词:DNA提取PCR
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21的Sp2/0细胞体外对鼠肿瘤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21(mIL-21)的Sp2/0细胞与用Sp2/0细胞预先免疫的小鼠淋巴细胞体外共培养,是否对预致敏淋巴细胞增殖及功能有影响。方法:获取灭活Sp2/0细胞免疫的小鼠淋巴细胞,在mIL-2存在的条件下,以mIL-21转染的Sp2/0细胞为刺激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FSE标记的淋巴细胞增殖和7-AAD标记的细胞毒活性;用ELISpot法确定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量。结果:转染mIL-21的Sp2/0细胞对预致敏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明显影响,活化的淋巴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39.57%±4.72%)与对照组(23.18%±2.94%)相比有较大的提高(P<0.05),且分泌IFN-γ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活化增殖后的淋巴细胞回输至环磷酰胺预处理的小鼠,能延长小鼠的成瘤时间。结论:表达mIL-21的Sp2/0细胞可有效促进肿瘤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及增殖,并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
吴昀王净刘春生赵枫姝褚莉莉胡卫华文萍何向峰窦骏
关键词:增殖抗肿瘤作用
PKH26标记UMSC示踪技术在细胞移植治疗卵巢癌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PKH26荧光染料作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示踪剂在移植治疗卵巢癌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脐血单个核细胞(MNC)中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表面分子表达,茜素红及油红O染色观察其向成骨、成脂细胞诱导分化状况。用PKH26标记经鉴定的UMSC,荧光显微镜观察其标记率,再用标记的2×106个UM-SC经尾静脉移植给荷卵巢癌裸鼠,14天后观察标记细胞的迁移和转归。结果:从脐血MNC培养获得传至第3代贴壁细胞,其低表达CD34和CD133而高表达CD44、CD29及CD90特征性分子,并能诱导分化为成骨、成脂细胞。经鉴定表明:从脐血MNC中可培养出UMSC。PKH26标记的UMSC呈长梭形或纺锤形,标记阳性率达98.63%。标记的UMSC在裸鼠经14天迁移后,在裸鼠脾脏及肿瘤组织中均可见发出红色荧光的标记细胞。结论:PKH26标记的UMSC可作为体内示踪细胞移植治疗卵巢癌的有效方法。
胡卫华王净窦骏何向峰赵枫殊邹丹丹李晓丽
关键词:PKH26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卵巢癌
SP细胞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SP(side population)细胞是细胞群体中极少的一部分,它们可将进入细胞核的荧光染料排出胞外,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或流式细胞检测时表现为不着色,故称为SP细胞。已发现SP细胞和干细胞具有很多共性,且与肿瘤干细胞很相似。对SP细胞及其性质、分离方法、用途,以及SP细胞与肿瘤干细胞的关系等进行了简要阐述。
李雅婷胡卫华窦骏
关键词:SP细胞干细胞ABCG2肿瘤干细胞
ABCB4基因外显子12和23突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关系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ABCB4基因外显子12和23的突变与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的关系。方法:从31例ICP患者外周血标本中提取出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BCB4基因外显子12和23,PCR产物经DNA序列测定检测突变情况。结果:31例ICP患者均扩增出ABCB4基因外显子12和23的靶基因片段,未见外显子12和23的缺失,DNA测序分析31例ICP患者ABCB4基因外显子12和23,未发现点突变。结论:ABCB4基因外显子12和23的突变与中国皖南地区的ICP发生无关或关联很小,皖南地区ICP患者中可能存在其他ABCB4基因突变热点。ABCB4基因的突变与中国人ICP发病的相关性仍应进行更大样本的研究和其他外显子的筛查。
宫磊朱延玲胡卫华孔丽娜李铁臣
关键词:妊娠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
β-连环蛋白: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被引量:8
2009年
卵巢癌是致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早期不易发现。常规手术及放化疗均难以明显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迫在眉睫。β-连环蛋白(β-catenin)作为E-cadherin(E-钙调蛋白)/β-连环蛋白系统和Wnt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在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主要阐述了β-连环蛋白在各类卵巢癌中的表达情况及针对β-连环蛋白分子的一些靶向治疗手段。
蒋翠莲胡卫华窦骏
关键词:卵巢癌Β-连环蛋白靶向治疗
1076对自然流产夫妇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变异与自然流产的关系,为本地区自然流产病例的遗传咨询指导。方法:1076对安徽皖南地区自然流产夫妇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收获制片,G显带处理,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异染色质区异常等加做C带处理。结果:共发现染色体异常263例,异常率为12.2%。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的14例,倒位25例,平衡易位36例,罗氏易位19例,复杂易位1例,染色体多态性168例。流产1次、2次与流产3次及以上者,其染色体异常率频率分别为10.5%,11.6%和16.8%,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的重要因素且随流产次数增加异常率明显增加,平衡异位是本地区染色体导致流产的主要变异。
张倩王玉萍付夏胡卫华武其文
关键词:自然流产染色体异常易位多态性核型
H19基因在辅助生殖技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辅助生殖技术(ART)虽然已成为人们解决不孕不育的主要手段,但该项技术仍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经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获得的胎儿有表观遗传学改变的可能,这些表观遗传学的改变是否对后代造成不利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H19基因为母源性基因,是最早被鉴定的印迹基因之一。研究显示H19基因变异与胎儿表观遗传学性状改变相关。综述H19基因与ART的关系。
严永旭胡卫华
关键词:生殖技术不育女(雌)性基因组印迹基因表达调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