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褚莉莉

作品数:28 被引量:32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细胞
  • 9篇白细胞
  • 9篇白细胞介素
  • 8篇肿瘤
  • 8篇瘤苗
  • 7篇抗肿瘤
  • 7篇IL-21
  • 6篇白细胞介素2...
  • 5篇肿瘤效应
  • 5篇免疫
  • 5篇抗肿瘤效应
  • 5篇干细胞
  • 4篇卵巢
  • 4篇卵巢癌
  • 4篇裸鼠
  • 4篇结核
  • 4篇结核杆菌
  • 4篇基因
  • 4篇杆菌
  • 4篇GM-CSF

机构

  • 25篇东南大学
  • 9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28篇褚莉莉
  • 22篇窦骏
  • 21篇赵枫姝
  • 14篇唐权
  • 8篇胡卫华
  • 7篇曹明刚
  • 6篇王净
  • 6篇王永仿
  • 6篇何向锋
  • 6篇潘猛
  • 5篇吴昀
  • 5篇蒋翠莲
  • 5篇顾宁
  • 4篇文萍
  • 4篇李晓丽
  • 3篇陈国兵
  • 3篇邹丹丹
  • 3篇陈峻崧
  • 3篇刘春生
  • 3篇李雅亭

传媒

  • 6篇生物技术通讯
  • 5篇中国免疫学会...
  • 4篇现代免疫学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生物...

年份

  • 1篇2021
  • 4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基化磷脂酰肌醇修饰的小鼠IL-21瘤苗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初探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构建糖基化磷脂酰肌醇(glycosyl phosphatidylinositol,GPI)修饰的小鼠IL-21瘤苗,并对此瘤苗的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作初步探讨。方法通过重叠PCR方法获得IL-21-GPI融合基因并将其插入空载体pcDNA3.1。将鉴定过的重组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B16F10细胞制成瘤苗,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瘤细胞膜表面IL-21的表达,通过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作用鉴定表达的IL-21的生物学活性。将瘤苗接种小鼠后,通过观察小鼠肿瘤体积和生存率分析瘤苗的抗瘤性,并检测了瘤苗免疫鼠的细胞免疫活性。结果正确构建了pcDNA3.1/IL-21-GPI重组载体,膜表达的IL-21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制备的瘤苗能发挥抗肿瘤效应,其机制与免疫鼠细胞免疫活性增强有关。结论成功构建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GPI修饰的IL-21瘤苗,为其进一步抗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赵枫姝褚莉莉窦骏唐权王永仿吴昀曹明刚潘猛顾宁
关键词:糖基化磷脂酰肌醇抗肿瘤免疫
哮喘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及FOXP3的表达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及其调控基因FOXP3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外周血CD4和CD25双阳性细胞所占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比例明显减少,可能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关。
史彧褚莉莉张兰芳赵德育
关键词:CD4^+CD25^+调节性T细胞FOXP3哮喘流式细胞术
转染IL-21的CD34^+脐血造血干细胞抗裸鼠卵巢癌作用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IL-21转染的脐血造血干细胞(CD34^+ UBSC—IL-21)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方法从脐血分离CD34^+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CD34^+UBSC·IL-21对荷瘤裸鼠的治疗效应。以RT—PCR、免疫荧光、ELISA、Westernblot、脾细胞增殖试验及免疫组化法分别鉴定CD34^+UBSC和肿瘤组织中IL-21的表达及活性。裸鼠脾细胞中NK细胞含量及脾细胞的杀伤效应、血清中IFN—γ和TNF—α水平分别用FCM与ELISA检测。结果pIRES2-IL-21-EGFP成功转染CD34^+UBSC。CD34^+UBSC—IL-21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治疗鼠肿瘤局部能表达IL-21、血清IFN-γ1和TNF-α水平升高,NK细胞含量及NK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增强,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转染IL-21的CD34^+UBSC有良好的抗裸鼠卵巢癌作用,该结果为临床使用UBSC为载体的基因治疗卵巢癌研究奠定了基础。
胡卫华王净窦骏何向锋赵枫姝褚莉莉蒋翠莲邹丹丹李晓丽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卵巢癌
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哮喘儿童外周血中的比例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细胞内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患儿外周血CD4CD25FOXP3 Treg的表达,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史彧褚莉莉张兰芳赵德育
文献传递
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人卵巢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抗瘤效应
2008年
目的:研究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后在裸鼠体内的抗肿瘤效应。方法:将体外培养的SKOV3、SKOV3/Neo、SKOV3/GM-CSF、SKOV3/IL21及SKOV3/GM-CSF-IL21细胞分别皮下接种BALB/c裸小鼠,监测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观察GM-CSF与IL-21单独及联合诱导的抗肿瘤效应。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和TNF-α含量,MTT比色法测定裸鼠脾细胞NK活性,RT-PCR检测裸鼠脾细胞中NKG2D分子的表达。结果:与SKOV3及SKOV3/Neo相比,用SKOV3/GM-CSF、SKOV3/IL21和SKOV3/GM-CSF-IL21攻击的裸鼠,体内肿瘤形成受到明显抑制,其中SKOV3/GM-CSF-IL21组更明显,与其他各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用SKOV3/GM-CSF-IL21攻击的裸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数、单核细胞数及IFN-γ和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脾细胞NK活性及NKG2D表达增强。结论: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SKOV3细胞后,可在裸鼠体内诱导明显的抗肿瘤效应,其效果显著优于单一GM-CSF或IL-21基因转染的SKOV3细胞。
王永仿褚莉莉窦骏赵枫姝唐权曹明刚李雅婷吴昀顾宁
关键词:卵巢癌GM-CSFIL-21
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卵巢癌细胞及其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的体外抗肿瘤效应。方法制备pRSC-GM-CSF-IL21重组质粒,再用脂质体将质粒pRSC-GM-CSF、pRSC-IL21和pRSC-GM-CSF-IL2分别转染人卵巢癌SKOV3细胞(依次命名为SKOV3/GMCSF、SKOV3/IL21、SKOV3/GM-CSF-IL21细胞)。以RTPCR方法检测GM-CSF与IL-21表达;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噻唑蓝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细胞表面HLA-AB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类相关基因(MICA/B)、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及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对NK细胞活性的影响。以未转染的SKOV细胞和转染空质粒pRSC的细胞(SKOV3/Neo)为对照。结果经酶切与测序鉴定,pRSC-GM-CSF-IL21重组体构建正确,共转染SKOV3细胞中有目的基因GM-CSF、IL-21的表达。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增殖特性、细胞周期分布及HLA-ABC表达无明显变化。SKOV3、SKOV3/Neo、SKOV3/GM-CSF、SKOV3/IL21和SKOV3/GM-CSF-IL2细胞的MICA/B表达量分别为19.24%±2.31%、31.11%3.76%、37.27%±3.04%、54.97%±4.77%和63.94%±5.90%ICAM-1表达量分别为35.88%±3.06%、37.75%±4.09%、68.59%±4.84%、78.53%±5.78%和84.10%±3.98%;加入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后NK细胞活性分别为31.8%±3.6%42.7%±3.3%、54.7%±7.4%、55.9%±4.4%及63.4%6.4%。SKOV3/GM-CSF-IL21细胞分别与SKOV3、SKOV3Neo细胞比较,3项指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CSF与IL-21基因共转染可上调SKOV3细胞表面MICA/B与ICAM-1表达,表达产物可增强NK细胞活性,这有助于免疫细胞激活,增强抗肿瘤效应。
王永仿褚莉莉窦骏赵枫姝唐权曹明刚李雅亭胡卫华王净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21杀伤细胞
蛋白转导域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蛋白转导域(PTDs)是小分子多肽,又称为细胞渗透性蛋白(CPP)或转膜序列(MTS),它可以不依赖于经典的细胞内吞,将多种大分子物质导入细胞内。因此,PTDs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运载工具,在将蛋白和其他分子导入活细胞的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着重综述PTDs的跨膜转运机制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褚莉莉窦骏
关键词:蛋白转导域跨膜转运
结核杆菌基因疫苗构建物对小鼠的免疫效应
目的:设计与构建结核杆菌Ag85A和细胞因子GM-CSF基因疫苗构建物,研究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效应。方法:从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中扩增出结核杆菌Ag85A基因序列并插入到质粒pIRES上成为pI85A,用PC...
窦骏陈峻崧陈国兵赵枫姝褚莉莉唐权房雪锋潘猛
关键词:结核杆菌GM-CSF基因疫苗
文献传递
小鼠IL-21瘤苗构建及其抗肿瘤效应研究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小鼠白细胞介素21(mIL-21)的肿瘤细胞瘤苗,观察其在小鼠体内是否能够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及免疫记忆效应。方法:将已鉴定的重组质粒pcDNA3.1/mIL-21用脂质体法转染SP2/0细胞制备瘤...
褚莉莉窦骏赵枫姝唐权王永仿顾宁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瘤苗抗肿瘤效应
文献传递
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对卵巢癌裸鼠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探讨IL-21修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UMSC)对荷卵巢癌裸鼠的治疗作用。从脐血单个核细胞中培养UMSC,经流式细胞术(FCM)鉴定后用于重组体pIRES2-IL-21-EGFP转染。RT-PCR检测UMSC中IL-21的表达。荷瘤裸鼠治疗实验分为PBS、UMSC、UMSC空质粒和UMSC-IL-21四组。以肿瘤大小、荷瘤鼠生存期判断IL-21修饰的UMSC对荷瘤鼠的治疗效应。以ELISpot法检测脾细胞IFN-γ分泌、免疫荧光法检测肿瘤组织中IL-21、NKG2D的表达,并同时检测了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脐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经三代培养后已初步符合UMSC表型,pIRES2-IL-21-EGFP转染的UMSC能表达IL-21和EGFP。UMSC-IL-21治疗组,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裸鼠生存期,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UMSC-IL-21组肿瘤局部能表达IL-21与NKG2D、脾细胞分泌IFN-γ能力升高,NK细胞杀伤活性增强,表明UMSC-IL-21有良好地抗裸鼠卵巢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表达IL-21诱导IFN-γ分泌增加,激活NK细胞活性有关。
胡卫华王净窦骏何向锋赵枫姝褚莉莉蒋翠莲邹丹丹李晓丽
关键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21卵巢上皮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