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波

作品数:98 被引量:1,126H指数:19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3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建筑科学
  • 23篇水利工程
  • 15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理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3篇膨胀土
  • 9篇南水北调
  • 8篇岩体
  • 8篇南水北调中线
  • 7篇节理
  • 6篇断续节理
  • 6篇纵向岭谷
  • 6篇纵向岭谷区
  • 6篇模型试验
  • 6篇南水北调中线...
  • 6篇拱坝
  • 6篇非饱和
  • 6篇高拱坝
  • 5篇抗剪
  • 5篇抗剪强度
  • 4篇需水
  • 4篇需水量
  • 4篇遥感
  • 4篇生态
  • 4篇生态系统

机构

  • 41篇长江科学院
  • 25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3篇国家电网公司
  • 11篇河海大学
  • 6篇清华大学
  • 6篇浙江省气候中...
  • 5篇中交公路规划...
  • 5篇环境遥感与数...
  • 4篇华北水利水电...
  • 4篇武汉大学
  • 4篇中国水电工程...
  • 3篇中国科学院武...
  • 3篇长江水资源保...
  • 3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四川省水土保...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铁道职业...
  • 2篇国土资源
  • 2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98篇胡波
  • 18篇王思敬
  • 17篇龚壁卫
  • 13篇崔保山
  • 9篇张平仓
  • 7篇曾钱帮
  • 7篇孙睿
  • 7篇翟红娟
  • 6篇刘海宁
  • 6篇金志凤
  • 5篇童军
  • 5篇刘晓丽
  • 5篇刘环宇
  • 5篇彭运动
  • 5篇刘观标
  • 4篇孙慧
  • 4篇刘顺桂
  • 4篇魏国良
  • 4篇吴中如
  • 4篇王钊

传媒

  • 15篇长江科学院院...
  • 8篇岩土力学
  • 7篇岩石力学与工...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5篇水电自动化与...
  • 4篇生态学报
  • 4篇科学通报
  • 3篇水文地质工程...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2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三峡大学学报...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水电与抽水蓄...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0
  • 6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7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11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9篇2007
  • 4篇2006
  • 10篇2005
  • 1篇2000
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异龙湖湖滨带不同环境梯度下土壤养分空间变异性被引量:24
2006年
随着环境梯度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特征会发生明显的变异,土壤是其重要的表征要素。以纵向岭谷区红河流域异龙湖湖滨带为案例,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其不同环境梯度下土壤单个养分指标和土壤养分综合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北部湖滨坡地,海拔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而坡位对其影响较大;北部湖滨农田土壤,水分梯度对钾的影响较大,全氮和有机质则一部分受水分梯度影响,另一部分受径流作用的影响;异龙湖湖滨带土壤养分综合质量指数大小的排序为:南部湖滨农田>北部湖滨农田>北部湖滨坡地>南部湖滨坡地。还探讨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单个土壤养分指标和土壤养分综合质量的影响,其中,气温、湿度、坡向和坡型对土壤中磷空间分布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坡度和海拔对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钾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量即水分梯度对土壤养分综合质量影响最大。
翟红娟崔保山赵欣胜刘世梁胡波姚敏
关键词:环境梯度土壤养分湖滨带纵向岭谷区
仕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黄河河口镇至龙门区间是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该区间河道全长725.1km,落差607.3m,比降0.084%,流域面积11.2万km2。而仕望河流域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与高原沟壑区的过渡地带,是黄河中游吴堡—龙门段西岸的1条1级支流。本文旨在通过对仕望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的综合分析探讨而为黄河的综合治理提供一个切实可靠的依据。本文根据1970—1989年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水沙来源和降雨产流产沙关系,并结合2006—2010年的实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不同时期该流域降雨、产流、产沙的变化情况。采用水文法分析计算了该流域水土保持、水利措施的减水减沙效益。通过实测资料分析计算,认为仕望河流域水量变化采用双累计曲线法分析结果比较合理,基本反映了降雨和产流产沙的内在联系。对比影响流域产流产沙的自然因素(降雨)和人为因素(水土保持措施),仕望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在总减水减沙量的占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降雨因素的的影响在逐步递减。近30a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水土保持工作,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陆续的实施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减少有显著的影响。
徐家隆张云张雪兵何欢申卫博王国栋胡波
关键词:水土保持减水减沙
基于原型监测的特高拱坝软弱带置换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1年
特高拱坝蓄水后所受的总推力巨大,坝肩是关键受力部位,合理评估置换体加固效果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以原型监测为基础,采用实测值分析与理论推导相结合的方法,对小湾特高拱坝坝肩回填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接触带压应力过程线经历了增大和稳定2个阶段;接缝开合度过程线经历了温升压密、温降张开和稳定3个阶段,开合度与温度分段线性相关;围岩呈稳定态势,变形主要集中在前3个月,离洞口6m范围受开挖影响较大,16m为围岩松动圈范围。钢筋温度应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综合分析认为:回填体与围岩结合良好,有很好的传力性能;回填体及围岩应力、变形正常;回填效果好。
胡波刘观标王思敬刘晓丽
关键词:过程线综合评价
隧道锚碇围岩稳定分析及破坏模式研究被引量:11
2008年
锚碇围岩稳定性及破坏模式研究是确定系统极限承载力的基础.基于现场地质资料的数值仿真计算与现场缩尺模型试验对比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研究思路.通过FLAC3D计算发现,在设计荷载下,围岩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在锚体空腔和结构拐角处常出现应力集中和大变形区,系统整体未形成连贯的破坏区,出现的局部破损区主要集中在锚体后部右上角等5个部位.超载数值试验发现,破坏并不是简单的沿锚体和岩体的边界发生滑移,而是带动周边岩体发生倒塞型的整体拉剪复合破坏.现场模型试验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施工及运营过程中应对易破坏区进行重点加固处理.
胡波曾钱帮彭运动刘波赵海滨
关键词:隧道锚碇稳定性破坏模式缩尺模型试验
土工格栅户外老化试验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作为一类特殊的高分子材料,土工合成材料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交通、环境工程等各个领域。在其服役期限内,能否保持一定的力学性能对整个工程的稳定性至关重要。研究高分子土工合成材料的老化性状,从而准确预测土工合成材料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寿命,已成为目前岩土工程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长江科学院土工合成材料户外老化试验基地开展了HDPE土工格栅的户外光氧老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9个月内,土工格栅的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甚至还有增高的趋势,这可能是由于高分子内部的二级反应补偿了紫外线的老化。紫外线提供了化学交联所需的能量,使得聚合物分子发生交联反应,轻微的收缩导致织物纤维被拉紧,使强度增大。这使得土工格栅强度在前期(9个月)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9个月后,强度开始降低。本老化试验基地的远期研究成果可提供长时序土工合成材料老化性能物理力学指标的第一手资料。
童军丁金华胡波孙慧
关键词:土工格栅HDPE
澜沧江河道生态需水量评估方法
近年来的水电开发、道路建设等大型工程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河流生态健康的关注./澜沧江位于西南纵横岭谷区,二库八级水电站的建设,以及独特的地理地貌特征(土壤肥力区域差别较大、土层较薄、土壤及植被持水性较差等),使得澜沧江一旦...
崔保山胡波
关键词:指标体系
文献传递
澜沧江(云南段)河道生态需水量计算被引量:16
2006年
综合分析澜沧江地理地貌、水文气象以及人类活动等现状特征,将澜沧江河道分为三区五段九大支流,并根据需水特征选取了上游旧州、中下游戛旧、下游允景洪3区作为研究区。在多年逐月实测径流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运用生态现状的时空分析比较、数据资料的集中趋势以及离散程度分析等方法设定了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在通过对澜沧江径流量集中与离散程度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了频度法进行生态径流量的计算;综合河道生态需水等级系数与生态径流量进行澜沧江河道生态需水的计算,并对澜沧江汛期与非汛期河道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澜沧江河道最小、适宜以及理想河道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61·77×108m3、278·22×108m3、358·82×104m3,占澜沧江多年实测平均径流量(567·76×108m3)的28·49%、49·00%、63·20%,占澜沧江多年径流量(765×108m3)的21·15%、36·37%、46·90%。
胡波崔保山杨志峰王娟翟红娟姚敏
关键词:生态需水量河道需水系数纵向岭谷区
水力吹填砂地基强夯处理试验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以某海湾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强夯加固吹填砂地基的试验方案,分析了孔隙水压力增长和消散规律。通过各种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对强夯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并得出地基的有效加固深度,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
胡波汪稔胡明鉴王新志
关键词:强夯法夯击能承载力原位测试
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变化交互作用被引量:9
2007年
以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变化间的交互作用为主要科学问题,基于DPSIR框架模式,从驱动、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层面分析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变化间交换作用的内部链接,构建了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变化交互作用模型,并提出了交互作用指数II(驱动响应指数IIDR、驱动影响指数IIDI、影响响应指数IIIR、影响作用指数IIII)以及相应的计算模型、情景分析模式和交互作用指标体系.通过采用不同的交互作用指数来反映重大工程建设驱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产生的响应;以西南纵向岭谷区澜沧江干流漫湾水电站建设以及纵向岭谷区公路交通网络建设为例进行了重大工程建设与生态系统变化交互作用模型验证分析.经过分析,漫湾电站建设中的驱动响应指数为3.67,驱动影响指数IIDI为3.92,影响响应指数IIIR为14.35,影响作用指数IIII为0.35;漫湾电站建设与生态系统变化交互作用体内部要素变异性不大,电站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有利于整体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此结果是基于不考虑漫湾电站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影响的扩散效应以及潜在负面影响和潜在响应的前提;由案例应用研究可知,本文构建的交互作用模型在交互作用体构建以及量化方面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崔保山胡波翟红娟魏国良王娟
关键词:生态系统变化水电建设
面板堆石坝新型结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离心模型试验技术探讨在覆盖层上增加盖板后坝体的变形特征。共进行三组离心模型试验,分别研究增加盖板及不同覆盖层类型对坝体变形的影响,以及防渗墙在坝体蓄水前后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在覆盖层上设置盖板可以减小坝体沉降,同时减小坝体不均匀沉降;不同覆盖层类型增加盖板后盖板弯矩分布规律一致,但软弱覆盖层上盖板弯矩变化幅度较大;增加盖板后优化了防渗墙的弯矩,离心模型试验揭示了面板堆石坝新型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为深厚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新型结构的研究与设计提供依据。
李从安文松霖李波胡波
关键词:离心模型试验深厚覆盖层面板坝新型结构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