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思敬

作品数:382 被引量:5,570H指数:4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矿业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8篇期刊文章
  • 6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2篇建筑科学
  • 137篇天文地球
  • 38篇矿业工程
  • 29篇水利工程
  • 2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6篇理学
  • 14篇交通运输工程
  • 5篇经济管理
  • 4篇历史地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2篇岩体
  • 61篇地质
  • 48篇边坡
  • 32篇岩石力学
  • 29篇滑坡
  • 29篇工程地质
  • 24篇岩石
  • 20篇数值模拟
  • 20篇值模拟
  • 15篇地质环境
  • 14篇地质学
  • 14篇风化花岗岩
  • 12篇地质灾害
  • 12篇全风化
  • 12篇全风化花岗岩
  • 12篇稳定性
  • 11篇地下水
  • 11篇岩溶
  • 10篇非饱和
  • 9篇水电

机构

  • 216篇中国科学院
  • 115篇中国科学院地...
  • 65篇清华大学
  • 34篇河海大学
  • 21篇香港大学
  • 19篇北京科技大学
  • 13篇华北水利水电...
  • 10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东北大学
  • 7篇石家庄铁道学...
  • 7篇青岛理工大学
  • 7篇武汉大学
  • 7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国地震局
  • 6篇中国科学院武...
  • 6篇中国水电工程...
  • 6篇敦煌研究院
  • 5篇北京市勘察设...
  • 5篇国家电网公司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379篇王思敬
  • 44篇王恩志
  • 25篇刘晓丽
  • 18篇孙世国
  • 18篇胡波
  • 16篇曾钱帮
  • 15篇尚彦军
  • 14篇岳中琦
  • 12篇朱珍德
  • 11篇钱海涛
  • 11篇程国明
  • 10篇张晓平
  • 10篇刘海宁
  • 10篇李晓
  • 9篇张菊明
  • 9篇樊赟赟
  • 9篇蔡美峰
  • 9篇杨志法
  • 8篇涂新斌
  • 8篇马凤山

传媒

  • 70篇岩石力学与工...
  • 66篇工程地质学报
  • 27篇岩土力学
  • 15篇岩土工程学报
  • 13篇水文地质工程...
  • 8篇地质科学
  • 6篇科学与社会
  • 5篇地质灾害与环...
  • 4篇中国地质灾害...
  • 4篇工程勘察
  • 4篇河海大学学报...
  • 3篇水利学报
  • 3篇华北水利水电...
  • 3篇人民黄河
  • 3篇地球科学(中...
  • 3篇地球与环境
  • 3篇地下空间与工...
  • 3篇中国地质学会...
  • 3篇全国第三次工...
  • 3篇第三次全国工...

年份

  • 7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13篇2011
  • 18篇2010
  • 18篇2009
  • 22篇2008
  • 10篇2007
  • 15篇2006
  • 30篇2005
  • 29篇2004
  • 11篇2003
3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S溶液渗透对非饱和土的增强效应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特定模数硅酸钾溶液(PS)已广泛的用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PS对潮湿地区遗址土加固效果,目前尚缺乏成熟的理论和实验验证。本文从室内试验的资料出发,研究PS对潮湿地区土遗址非饱和土的增强效应。本次研究土样取自位于潮湿环境中的浙江杭州良渚土遗址(3000 B C.),在实验室内对高含水量(13%~25%)的重塑土样进行了PS渗透加固。通过研究对比加固前后重塑土样的固结特性和抗剪强度,发现PS对潮湿地区遗址土也有一定的加固效果。加固效果随初始饱和度的不同而不同,但初始含水量达25%的土在PS作用下仍可能得到增强。经PS渗透的土样不仅提高了初始固结性能和抗剪强度,而且加固土样而且呈现出一定的弹脆性特征,呈现出塑脆性转化,表明PS渗透可能产生对土初始结构的稳固作用。这一探索研究将为扩大PS在土遗址加固保护工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王思敬王彦兵邵明申李黎
岩体的基本构成——结构面和结构体
<正>1.引言结构面的存在是岩体作为工程介质区别于其他工程介质的本质根源.与土体相比,岩体工程性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不连续 岩体是由不同规模、不同形态、不同成因、不同方向和不同序次的结构面以及被结构面...
杜时贵程俊杰王思敬
文献传递
岩体节理模型的节点偶对分析被引量:1
1990年
本文提出一种节点偶对分析用以解决岩体节理模型的数学模拟问题。为改善Goodman单元,M. Katona提出了不考虑刚度系数的摩擦-滑动节理模型。但是,由于缺乏可行的分析方法,因而得不到真实可信的结果,特别是出现块体相互嵌入问题,影响了它的实际应用。本文提出的节点偶对分析建立在几何-力学约束边界的序列矢量判定的基础上,计算结果完全合理。利用这一方法还可顺利地解决节理交汇组合等复杂的岩体力学问题,是一个有前景的方向。
张菊明王思敬
关键词:岩体
万家寨引黄工程泥灰岩段隧洞岩石掘进机(TBM)卡机事故工程地质分析和事故处理被引量:29
2002年
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 (TBM )的施工对地质条件适应性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深化的过程 ,其中很多认识是来自已发生的各种各样事故和对事故原因的理性认识。本文是在对某隧洞TBM卡机地段的岩性 (包括工程性质 )、构造、地应力及其在TBM施工条件下的变化等方面进行工程地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 ,指出层间剪切带的存在及由此而产生的较大变形速率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工程地质原因 ,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意见和建议。TBM卡机问题的顺利解决和它重新开始快速掘进证明了作者分析和工程处理措施的合理性。本文的分析有助于加深TBM施工对复杂地质条件适应性的认识 ,并可望为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尚彦军王思敬薛继洪曲永新
关键词:隧洞岩石掘进机工程地质事故处理TBM层间剪切带
金沙江水电开发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被引量:18
2001年
金沙江所流经的川滇交界地区是中国西南典型的活动构造区 ,区内地震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 ,所以在金沙江水电梯级规划中 ,进行该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系统评价尤为重要 .本文选取对工程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九种因素 ,从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体稳定性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根据层次分析所取得的因素权重值 ,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 5个等级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区 .
李国和王思敬孙承志
关键词:水电规划工程地质环境金沙江
应力对岩盐溶蚀机制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结合地球化学、地质热力学、矿物岩石学、岩石弹塑性力学方面的知识,在理论上全面地分析应力对岩盐溶蚀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无应力条件下岩盐的溶蚀机制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应力可在多个环节、多种方式面对岩盐的溶解产生影响,应力引起的应变能可以改变岩盐固体的物质活度、改变岩盐固体表面的生成物的浓度,直接对岩盐的溶蚀产生影响;应力还会通过改变岩盐外部溶液流态和水流速度u、固体表面边界层厚度h和有效水岩相互作用面积来间接地产生影响。应力作用下的岩盐溶解是一个"应力-溶解"耦合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循环;应力对溶解产生影响的内在关联在于应力引起的应变能会增大溶解反应的化学势能差,加速溶解反应,从而对岩盐的溶蚀产生影响。
钱海涛谭朝爽李守定王思敬
关键词:岩石力学应力活度自由能
一维泥石流的静动力阻力特征研究及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10年
泥石流是山区多发的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和发展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因而需要加强对其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结合泥石流的动力模型方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再现泥石流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是研究和预测模拟泥石流灾害的有效手段。目前的动力模型方程大多只关注动力过程,却忽视了静动力过程的统一,这将导致在一些情况下产生错误的结果。本文研究了一维泥石流的静动力阻力特征,通过修正泥石流动力学方程的阻力项,得到了具有静动力统一特征的模型方程。并以Roe格式的近似Riemann解为基础,采用MUSCL线性重构方法建立了具有较高精度和分辨率的有限体积数值求解。具体算例的数值验证表明,方程阻力项的修正是合理的,所建立的数值求解也是稳定和有效的。
樊赟赟王思敬王恩志
关键词:泥石流
悼念工程地质学界宗师张咸恭先生被引量:1
2016年
张咸恭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先驱,也是工程地质学界的一代宗师.百龄长寿老人张咸恭先生宝贵的一生始终引领着工程地质学的前进.张咸恭先生是我国《工程地质学报》的名誉主编.如果说学报是学界的灵魂,则张老先生就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的精神象征.在那坚定的理论联系实践理念的指导下,他不断地推动着工程地质学科和工程地质工作前进.
王思敬
关键词:理论联系实践长寿老人地质学科
二维离散元模拟抗滑桩的折算方法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如何将抗滑结构折算为二维模型,是二维离散元模拟边坡加固计算的首要问题。针对抗滑桩,根据"弹性桩"的位移和内力计算公式,通过推导变换,得出桩身位移xy、转角?y与EI呈负相关,与桩身受力大小正相关;桩身任意点处的弯矩和剪力与EI无关,只与桩身受力大小正相关。该规律在"刚性桩"条件下进行推理同样成立。利用这一规律,将间距为d的抗滑桩EI折算为实际的1/d,进行二维计算,能得到与实际相同的桩身位移和转角;二维计算的桩身应力值乘以d,得到实际的桩身应力值。对EI折算的不同折算组合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E或I各单独折算或EI均进行折算,能得到相同的桩身应力和变形。最后,对张石高速公路类土质边坡抗滑桩进行实例计算,折算后的抗滑桩能够计算出与实际规律相符的桩身应力和应变。
张晓平王思敬王幼明韩庚友
关键词:抗滑桩离散元数值模拟
Verhulst滑坡预测预报模型的改进及其应用被引量:22
2013年
Verhulst生物生长模型是一种统计型的滑坡预测预报模型,针对原始Verhulst模型中把第一个数据点作为已知条件的理论依据不存在,可能导致预报精度较低问题,将前人改进Verhulst模型的方法应用到滑坡预测预报中,推导出用改进模型和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表明,原始Verhulst模型中以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滑坡发生时间的判据缺乏合理性,以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作为预报判据应更合理,并推导出用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预报的计算公式。基于推导的公式,编写Matlab程序进行计算,将原始和改进的Verhulst模型以及3种判据应用于一些滑坡实例的预报中。结果表明,(1)与原始Verhulst模型相比,改进模型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滑坡发生的时间更早,且更准确;(2)与速度最大值判据相比,加速度和加加速度最大值判据的预报效果较好,其预报时间较早,且较准确;(3)可把原始模型中单一的时间预报值拓展为一段预报的时间范围,该预报时间范围的上限是加速度最大值时刻,下限是加加速度最大值时刻;(4)用改进模型和该时间段范围判据进行预报能起到提前预报的作用,且预报结果较准确。此外,经讨论认为临近破坏时,裂缝的增多以及动摩擦系数小于静摩擦系数导致抗滑力降低,剩余下滑力增大,是使滑体产生加速度逐渐增大运动的原因。
贺小黑王思敬肖锐铧饶枭宇罗斌
关键词:VERHULST模型滑坡预测预报判据加速度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