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华

作品数:45 被引量:33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2篇天文地球
  • 7篇农业科学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河流
  • 6篇土壤
  • 4篇渤海海峡
  • 3篇鱼礁
  • 3篇水质
  • 3篇人工鱼礁
  • 3篇污染
  • 3篇火险
  • 3篇TRMM
  • 3篇
  • 2篇典型土壤
  • 2篇溢油
  • 2篇溢油监测
  • 2篇营养盐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风险
  • 2篇湿地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机构

  • 37篇中国科学院烟...
  • 17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安徽科技学院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鲁东大学
  • 3篇烟台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吉林建筑大学
  • 1篇广西大学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45篇张华
  • 7篇于靖
  • 6篇姜德娟
  • 5篇黄宝华
  • 5篇侯西勇
  • 5篇刘欣
  • 5篇郑向阳
  • 5篇李东
  • 4篇蔡永兵
  • 4篇周世伟
  • 4篇孙治军
  • 4篇唐诚
  • 4篇唐诚
  • 4篇张华
  • 4篇邹涛
  • 4篇刘斌
  • 3篇李东
  • 3篇李艳芳
  • 3篇刘玉虹
  • 2篇李璐璐

传媒

  • 15篇海洋科学
  • 2篇土壤学报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火灾科学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灾害学
  • 1篇中国安全科学...
  • 1篇测绘科学
  • 1篇船海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9篇2017
  • 6篇2016
  • 9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价锑在中国南方两类典型土壤中的迁移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土柱出流实验研究锑在我国南方的红壤和棕色石灰土中的迁移行为,对实验结束后的土柱进行分级提取,得出土壤中不同形态锑的百分比。为分析氧化还原电位对锑迁移的影响,探讨了不同p H条件下锑在覆铁石英砂中的迁移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锑在棕色石灰土中迁移时穿透曲线的峰值(C/C0=0.88)比在红壤(C/C0=0.26)中的高,出流所需时间短;在红壤中迁移时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较明显。第二次出流的情况正好相反,锑在红壤中的穿透曲线峰值明显升高C/C0达到0.58,而锑在棕色石灰土中的穿透曲线峰值较第一次明显降低(C/C0=0.70),说明红壤第一次淋洗不彻底,棕色石灰土第一次淋洗比较彻底。土柱实验结束后的土壤中锑主要以铁铝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非专性吸附态、专性吸附态和残渣态含量很少,棕色石灰土中的弱结合态锑含量较红壤中多。不同p H条件下锑在覆铁石英砂中迁移特征为,当p H为4时锑在覆铁石英砂中的穿透曲线对称性较好,"拖尾"现象不明显,随着p H变大穿透曲线对称性变差,"拖尾"现象变明显。
李璐璐张华周世伟徐绍辉
关键词:土壤土柱实验
城市小型河流水动力弥散和潜流交换过程被引量:5
2015年
为研究城市小型河流中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规律,分析基流条件下流动水体与暂态存储区之间的滞留交互作用,采用溴化锂(Li Br)作为保守性示踪剂进行野外现场示踪试验,结合一维溶质运移存储模型(One-dimensional Transport with Inflow and Storage model,OTIS)定量解析潜流交换特性,估算纵向弥散系数(D)、潜流交换面积(As)、主河道断面面积(A)和潜流交换系数(α)。模型度量指标Da I值和均方根误差值结果表征参数模拟结果可靠性高,拟合效果理想。由泵入点O至下游1 300 m设置的A、B、C、D 4处监测点的模拟结果表明,水文参数D、As、A和α均随水文条件而变,OB河段(0-600 m)潜流交换能力较弱,主要以对流弥散过程为主;BD河段(600-1 300 m)具有较强的暂态存储能力,对溶质的滞留时间长;BC(600-1 000 m)和CD(1 000-1 300 m)河段交换系数分别为(3.42×10^-6±0.65×10^-6)s-1和(2.87×10^-6±0.81×10^-6)s-1;河段BC存在2.2×10-5m3/(s·m)的侧向补给流量。4个河段对比发现,城市河流渠道化、河床沉积物贫瘠等特征导致潜流交换能力弱化。
于靖张华
关键词:城市河流
基于长期定点观测资料的莱州湾人工鱼礁建设区局地水动力特征被引量:5
2018年
为了研究人工鱼礁区基本水动力特征,本文利用人工鱼礁投放区的座底海床基获取半年以上的水动力观测资料,通过谱分析、调和分析、滤波等方法分析了该海区潮汐、潮流特征,并讨论了余流特征。结果表明,该海域属于不规则半日潮,具有显著的全日潮周期和半日潮周期,潮汐性质指数为0.98,平均潮差为0.95m,最大可能潮差为2.25m。潮流为典型的往复潮,潮流主向为NNE-SSW,优势分潮为M2分潮。垂向上,流速大小随深度增加显著降低,海底1m的流速较表层降低约30%,流向向沿鱼礁布设方向偏转。该海域余流较小,欧拉余流与斯托克斯余流大小相当,分别为1.35cm/s,1.41cm/s,均为向岸输运,欧拉余流表层受风影响较大,拉格朗日余流为2.76cm/s,方向SEE。该海域流场垂向结构与人工鱼礁投放后底摩擦增加、鱼礁对近底层水流的阻滞作用有关。底层温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与日变化特征,短期高频变化存在显著的全日周期与半日周期,冬春季由于垂向混合加强,全日信号更为显著。底层浊度的升高主要由大风过程加强垂向混合的引起。
邹涛张立斌张华李东
关键词:人工鱼礁
基于层次分析(AHP)的山东林火风险区划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利用RS和GIS构建山东森林火险区划模型,模型采取4类指标:第一类是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的气象条件,选用代表干湿状态的多年近地面平均气温和近地面空气比湿;第二类是森林燃烧物质基础,林火行为主体的森林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度;第三类是高程、坡度和坡向等森林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地形条件;第四类是距居民点距离、距道路距离和人口素质(农民纯收入指数)等火源条件。分析2001-2010年10年间各类指标因子与火点分布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火险因子权重构建了山东林火风险区划,用2011-2012年火烧迹地信息进行验证,其中火点落在大于或高于三级占到了95%以上。
黄宝华张华孙治军
关键词:遥感
金矿污染河流的水体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金矿开采导致严重的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金矿开采区河道32个采样点的水体和表层沉积物样品,研究了水样的溶解态及颗粒态重金属(As、Pb、Cd、Cr、Cu、Zn)组成;通过分步化学提取法研究了各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地球化学形态组成,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水体中Cu、Zn、As主要以溶解态存在,Pb、Cr、Cd以颗粒态为主。水体中重金属元素形态分布主要受点源污染排放影响。沉积物中,Cd浓度较低;As、Zn主要以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存在;Pb、Cr、Cu以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结合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表明,Cd和Cu为主要的风险元素。
于靖张华蔡永兵周世伟
关键词:金矿开采重金属形态地累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
珠江口近30年海底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及其环境变化被引量:9
2013年
根据1975年及2003-2004年夏季在珠江口水域的表层粒度资料,研究了珠江口区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发现其平均粒径、分选性与偏度整体分布趋势相同,在北部口门存在着区域差异。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过去30年珠江口的沉积环境变化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珠江口表层粒度特征分布主要受水动力环境控制,区域的分布差异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关系密切。该研究可以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唐诚赵艳张华詹文欢夏真
关键词:珠江口沉积环境
潜在森林火险评估方法研究——以山东省为例被引量:6
2014年
森林火险图在森林火灾管理和研究(瞭望塔、风险评估和其它各种仿真研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在充分考虑导致火灾的因素(常量和变量)着火可能性基础上,利用遥感(RS)数据获取速度快、面积大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特点生成静态和动态指数构成集成火险指数。静态火险指数将多年近地面平均气温、多年近地面空气比湿、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海拔、坡度、坡向、距居民地距离、距道路距离、人口素质等引起火灾最为重要的10个因素作为研究因子;动态火险指数利用美国潜在火险指数模型,利用MODIS数据波段多、反演数据强的特点,获取了地表温度、大气湿度、植被湿度等数据得到死、活可燃物湿度。通过2011年132个火点的验证,火点处的集成火险指数值在非常高以上占了82.6%,说明了集成火险指数在潜在火险应用方面的价值。
黄宝华孙治军张华孙瑶
土壤—景观定量模型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4年
传统土壤调查和制图建立在调查者经验思维基础上,目前对高精度土壤信息的大量需求对传统技巧性土壤调查方式提出了挑战,量化的土壤———景观模型日益受到土壤科学家的重视。近十年内世界各国开展了大量研究,试图将数字地形分析,GIS技术和土壤调查技术相结合,通过对景观信息的分析预测土壤信息。本文简要阐述土壤景观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定义,对线性回归、回归树、判别分析、模糊聚类、地统计学、模糊推理和规则网络等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模型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张华张甘霖龚子同
关键词:数字地形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土壤调查土壤信息
多卫星降水产品在环渤海地区的精度评价被引量:8
2016年
降水是全球能量和水循环中的重要变量之一,降水资料的精度对洪旱灾害的监测与预报、水资源管理等至关重要.本文利用环渤海地区1998—2014年5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分别从日、月尺度对TRMM 3B42、CMORPH、PERSIANN 3种卫星降水产品进行精度评价,并对其季节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TRMM 3B42 V7的精度最高,PERSIANN精度最低,但CMORPH对日降水事件的探测成功率(0.69)最高;3B42略高估算了日降水量,其他两者则对日降水量存在低估.春、夏、秋季各卫星降水产品对降水的成功探测率高于冬季,且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等指标随季节变化明显.3种卫星降水产品的月尺度估算精度优于日尺度,其中对日降水量的估算精度较低,特别是明显低估了暴雨事件的实际降水量.本研究为卫星降水产品在环渤海地区降水估算及其在气候与水文模拟和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和支持.
李瑞泽张安定张华姜德娟
关键词:TRMM
安徽花山尾矿库溃坝污染农田土壤中As、Sb的释放及垂向迁移特征被引量:5
2020年
近年来,极端天气引发的尾矿库泄露和溃坝事故频发,导致周边农田极易遭受高重金属含量的尾矿砂污染.为进一步探讨富含重金属的尾矿砂进入土壤后砷(As)、锑(Sb)的释放及迁移行为,评估其潜在的污染风险,本研究以安徽省某小型锑金矿区周边农田为例,分析了矿区表层和剖面土壤中砷和锑的含量,并利用污染农田土壤开展了柱淋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污染农田表层土壤中As和Sb的含量分别为(141±11.4)mg·kg-1和(104±5.2)mg·kg-1,分别超过中国土壤背景值12倍和85倍,也远高于对照田表层土壤,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尽管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但As和Sb在土壤垂向迁移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性.土壤中的Sb主要分布于表层,其含量随剖面深度增加逐渐降低;而土壤As含量除表层较高外(113 mg·kg-1),在60 cm深度出现一个极大值(114 mg·kg-1).这表明表层污染土壤中的As和Sb会逐渐向下迁移,并且As的迁移能力高于Sb.在不同pH和不同浓度磷溶液淋滤下,As的释放强度均明显大于Sb,不同pH溶液淋滤条件下As的最大释放浓度达到1151μg·L-1,Sb的最大释放浓度只有10μg·L-1.不同浓度磷溶液淋滤条件下As和Sb的最大淋出浓度分别为1277μg·L-1和170μg·L-1.磷肥的大量施加可以促进尾矿砂污染土壤中As、Sb的释放,增大其潜在生态风险.
蔡永兵邵俐范行军李飞跃孟凡德张华
关键词:农田土壤ASSB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