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兰延

作品数:7 被引量:143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生态科学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冬种
  • 3篇稻田
  • 3篇施氮
  • 3篇水稻
  • 3篇绿肥
  • 2篇氮水平
  • 2篇有机碳
  • 2篇施氮水平
  • 2篇碳库
  • 2篇碳库管理指数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活性
  • 2篇土壤活性有机...
  • 2篇农业
  • 2篇活性有机碳
  • 2篇复种
  • 2篇复种模式
  • 1篇氮素
  • 1篇低碳
  • 1篇低碳农业

机构

  • 7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兰延
  • 6篇黄国勤
  • 5篇杨滨娟
  • 4篇陈洪俊
  • 2篇王淑彬
  • 1篇马艳芹
  • 1篇赵梅

传媒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经济...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稻田绿肥轮作提高土壤养分增加有机碳库被引量:68
2014年
综合评价中国南方不同稻田绿肥轮作模式,筛选与优化绿色高效的稻田多熟种植系统,有利于南方双季稻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绿肥轮作模式(A冬闲-稻-稻→冬闲-稻-稻(对照)、B紫云英-稻-稻→油菜/花生-稻、C油菜/花生-稻→马铃薯/玉米+大豆-稻、D马铃薯/玉米+大豆-稻→蔬菜/花生+玉米-稻、E蔬菜/花生+玉米-稻→紫云英-稻-稻)对土壤养分中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及总有机碳库、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肥轮作各处理的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增加幅度分别为8.73%-15.59%、11.79%-19.64%和5.80%-37.19%。绿肥轮作处理B、C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对照相比有显著(P〈0.05)增加,分别增加了15.59%、11.19%。与对照相比,绿肥轮作B、C、D、E均可以显著(P〈0.05)提升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提高幅度分别为29.03%、19.96%、16.67%和21.75%。与冬闲对照处理相比,绿肥轮作系统中处理B的土壤碳库指数显著(P〈0.05)增加了15.70%。相比冬闲对照处理,绿肥轮作处理B、C、D、E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显著(P〈0.05)增加了32.07、21.32、17.91和23.74,其中紫云英-稻-稻→油菜/花生-稻种植模式达到最大。土壤有机质与全氮、有效磷、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均与碳库管理指数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此外,总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和碳库管理指数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可见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绿肥轮作尤其是紫云英-稻-稻-油菜/花生-稻能提高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为建立农田可持续的土壤管理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
兰延黄国勤杨滨娟陈洪俊王淑彬
关键词:土壤养分土壤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利于水稻氮素吸收的绿肥翻压量和施氮水平研究被引量:26
2016年
【目的】紫云英是我国南方稻区重要的冬季绿肥,具有固定碳素、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等效果,能为后茬水稻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本研究为探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在"紫云英–双季稻"耕作制度轮作土壤上,进行田间4×4双因素裂区试验。每小区收获的紫云英全部翻压为100%翻压,设不翻压、翻压30%、60%、100%4个水平;每个翻压水平处理下,设置不施氮肥、施常规氮量(N 150 kg/hm^2)的30%、60%和100%,共16个处理。分别在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取水稻植株样品,调查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水稻群体干物积累量随生育进程处理间差异逐渐增大。抽穗期以M_(30%)+N0处理最高,M_(60%)+N_(60%)处理次之,对照(M0+N0)最低,此阶段是水稻群体物质积累量全生育期中差异最大的时期,最高的M_(30%)+N_0处理较对照和其他处理平均高79.02%和45.04%,此阶段的干物质积累量占总干物质积累量的比例为23.19%~44.23%。分蘖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干物积累量均以M_(60%)+N_(60%)处理最高,对照最低,在成熟期M_(60%)+N_(60%)处理群体总干物质重为13.14 t/hm^2,较对照高53.15%。不同生育期水稻植株含氮量和吸氮量处理间不同。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含氮量均以M_(60%)+N_(60%)处理最高,较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20.71%、14.84%和15.44%;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植株吸氮量也以M_(60%)+N_(60%)处理最高,对照最低,氮肥与冬种绿肥有显著协同效应。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其占总吸收量的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分蘖期前、孕穗至抽穗期和抽穗至成熟期均是紫云英翻压60%+施氮60%处理的吸收量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分别高29.89%、79.46%和121.1%;而分蘖至孕穗期是M100%+N100%处理达到最大,较其他处理平
杨滨娟黄国勤陈洪俊兰延
关键词:施氮水平水稻
稻田冬种复种模式的综合效益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稻田耕作系统的效益由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综合而成,对它的正确评价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生产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建立评价因素指标体系,对稻田不同冬种复种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各冬种复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为处理C(油菜/花生-稻)、处理E(蔬菜/花生‖玉米-稻)、处理B(绿肥-稻-稻)、处理D(马铃薯/玉米‖大豆-稻)、处理A(冬闲-稻-稻);2013年则综合效益指数大小依次表现为处理D(蔬菜/花生‖玉米-稻)>处理B(油菜/花生-稻)>处理E(绿肥-稻-稻)>处理C(马铃薯/玉米‖大豆-稻)>处理A(冬闲-稻-稻)。综合两年的结果来看,"油菜/花生-晚稻"和"蔬菜/花生‖玉米-稻"是综合效益较好的两个模式。虽然"蔬菜/花生‖玉米-稻"经济效益较好,但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蔬菜种植又需要肥沃的土壤,因此此种模式适合在土壤肥沃、劳动力充足的地区推广应用;"油菜/花生-晚稻"模式中,油菜秸秆中富含氮、磷、钾等成分,其秸秆就地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和农田系统,提高后茬作物的产量;早稻改种花生,花生比水稻更具价格优势,能够增加农民收入;花生后种植水稻在兼顾经济收益的前提下保证农民的粮食需求,该模式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值得推广的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为保证晚稻生长时长,花生品种应尽量选择早熟品种。
赵梅马艳芹兰延黄国勤杨滨娟
关键词:冬季作物复种模式稻田
施氮和冬种绿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50
2014年
为探讨冬季绿肥改良土壤的生态效应及确定合适比例的氮肥与绿肥翻压量,在"冬季绿肥-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设置4×4双因素试验,研究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和施氮水平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各组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施绿肥能够显著促进土壤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累积.与对照相比,单施绿肥处理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分别平均增加22.2%、26.7%,但单施氮肥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了0.6%-3.4%。与不施肥相比,单施绿肥和绿肥氮肥配施处理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别平均增加了24.55和15.17,而单施氮肥处理减少了2.59。单施绿肥、绿肥氮肥配施和单施氮肥处理的土壤平均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比对照高54.0%、95.2%和14.3%。活性有机碳含量与碳库管理指数存在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与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也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水稻产量与活性有机碳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且相关系数明显大于总有机碳.可见在当地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有机肥或有机无机肥适当配施能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有利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
杨滨娟黄国勤兰延陈洪俊王淑彬
关键词:施氮碳库管理指数水稻
稻田冬种复种模式优化研究
江西省是发展水稻生产的优势地区,是我国南方典型的重要的双季稻产区,素有“江南粮仓”之称,在我国的水稻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确保江西省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连续两年的田间试验基础上,研究稻田冬季绿肥...
兰延
关键词:冬季农业
文献传递
冬种绿肥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为了探明水稻对氮素的吸收利用特性,为水稻高产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和水稻氮素营养性状改良提供依据.在"紫云英-双季稻"复种型农作制度基础上,设置4x4双因素(紫云英翻压量和施氮水平)试验,研究不同紫云英翻压量和施氮水平下水...
杨滨娟黄国勤陈洪俊兰延
关键词:水稻
高价值的低碳农业及其主要模式
该研究分析了当前农业发展模式对环境的影响,提出了高价值,创新的低碳农业发展模式,并对低碳农业的概念和发展低碳农业的意义进行了诠释,最后对立体种养的节地模式、稻田免耕的节能模式进行了更深的探讨.以低碳农业中创新的方式发展农...
兰延黄国勤
关键词:低碳农业立体种养免耕技术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