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彤

作品数:38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沈阳市妇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9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2篇细胞
  • 10篇白血
  • 10篇白血病
  • 9篇基因
  • 7篇急性
  • 5篇白血病患者
  • 5篇病患
  • 4篇预后
  • 4篇突变
  • 4篇基因突变
  • 4篇寡核苷酸
  • 4篇核苷酸
  • 3篇蛋白
  • 3篇髓系
  • 3篇髓系白血病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基因分型

机构

  • 21篇沈阳医学院
  • 18篇中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刑警学院
  • 3篇沈阳市妇婴医...
  • 2篇东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刑事警察...
  • 1篇解放军第20...
  • 1篇辽宁省血液中...
  • 1篇武警辽宁总队...
  • 1篇沈阳市第四人...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 1篇沈阳中心血站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7篇王彤
  • 16篇王杰
  • 6篇李树
  • 3篇冮岩
  • 3篇张璐
  • 3篇汪亚伦
  • 3篇赵雨杰
  • 2篇何群
  • 2篇林子清
  • 2篇曲文玉
  • 2篇李丹妮
  • 2篇王天骄
  • 2篇李军
  • 2篇马佳明
  • 2篇许凤
  • 2篇李咏
  • 1篇宦大为
  • 1篇祁荣
  • 1篇姜平
  • 1篇董玉贞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Journa...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癌症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刑警学院...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8
  • 6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4
  • 2篇1991
  • 1篇1990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有染色体异常白血病患者FLT3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伴有染色体异常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FLT3跨膜区内部串联重复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用R显带染色体核型技术分析125例AML患者的细胞核型;采用PCR联合序列测定检测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异常的AML患者FLT3基因突变情况。结果表明:125例患者中46例证实存在不同类型染色体异常,总检出率为36.8%,各亚型检出率分别为M057.14%、M155.56%、M238.71%、M350.0%、M450.0%、M530.77%、M6/M710.0%和M718.75%。染色体异常的类型以t(16,21)最多,为9例,占19.78%;其次分别为t(8,21)7例,占15.22%;t(4,11)6例,占13.04%。同时发现了3例国内较少见的t(6,9)染色体异常,占6.52%。无染色体异常79例患者中56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0.89%。46例伴有染色体异常患者中31例FLT3基因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7.3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两组患者中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率分别为11.39%和24.0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资料显示,伴有和不伴有染色体异常的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b计数、骨髓中白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伴有或不伴有染色体异常FLT3/ITD阳性组绝大多数短期内死亡,两组间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伴有染色体异常FLT3/ITD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期更短,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时伴有染色体异常和FLT3/ITD突变患者预后较差,FLT3/ITD突变可以作为染色体异常AML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标志。
王杰李树王彤
关键词:急性髓性白血病染色体异常
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血管新生调节因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分析比较各种血管新生调节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途径,为类风湿关节炎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5-05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Rheumatoid,Osteoarthritis,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asculargrowthmediatedfactor”,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筛除非随机对照实验、重复实验和综述,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资料提炼:共收集了123篇有关血管新生和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的文献,10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113篇。对10篇文献中提及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整联蛋白αvβ3、肿瘤坏死因子α、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等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其途径进行综合分析。资料综合:将所选资料按照以下顺序归纳总结:①类风湿关节炎的组织学改变。②类风湿关节炎与血管新生的关系。③血管新生抑制和促进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途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程发展与局部血管新生有密切关系,多种因子参与并调控了这一过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整联蛋白αvβ3、血小板源性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均被证明可促进血管新生,而转化生长因子β、肿瘤坏死因子α的作用是双重的。另外,血管新生抑制因子也参与调节血管新生。因此,上述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林莉王彤王杰
关键词:滑膜内皮生长因子
FLT3基因动态监测在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7年
微小残留病(Minute Residual Disease,MRD)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AML)复发和妨碍长期无病生存率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探讨FLT3基因在AML发病中的作用及对微小残留病(MRD)检测的意义。应用PCR技术检测了125例AML患者在化疗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前后FLT3基因的表达,并对FLT3基因阳性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表明:PCR检测FLT3基因的灵敏度为10-4;AML初诊患者中FLT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69.6%;完全缓解(CR)患者FLT3表达基因阳性表达率44.90%,FLT3转为阴性者占48.98%;FLT3表达无改变者占6.12%;复发者FLT3基因表达转为阳性,而未缓解者FLT3持续阳性,治疗前FLT3阳性AML患者完全缓解率低于FLT3基因表达阴性患者,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获得CR的FLT3阳性AML患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FLT3阴性患者(p<0.05)。结论:FLT3基因表达与白血病发生有关,PCR动态检测AML患者治疗前后FLT3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AML白血病预后和监测微量残留病的一项指标。
李树王彤王杰李军张璐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FLT3基因MRD白血病预后
寡核苷酸探针制备的优化
2010年
目的:探讨寡核苷酸微阵列制备中适合使用的探针浓度、探针缓冲液pH值、离子强度、优化杂交条件。方法:选取人白细胞抗原DQA1位点,针对多态性集中的外显子2设计一对保守引物及16条特异性分型探针;分别用ddH2O和0.1、0.2mol/L碳酸盐缓冲液(pH=7)稀释探针至100μmol/L;选取合适的缓冲液浓度后,调碳酸盐缓冲液为5.0、6.0、7.0、8.0、9.0、10.0等6种pH值,选取最优pH值及离子强度,分别溶解探针至20、50、100、200μmol/L,比较上述不同条件的杂交结果。结果:用0.1mol/L、pH9的碳酸盐缓冲液溶解探针杂交效果最佳;探针浓度为20μmol/L时信号弱,其他浓度下无显著差别。结论:通过探针制备的优化可以提高杂交效率,探针浓度与杂交信号强度无明显正相关。
王彤李丹妮李咏王杰
关键词:寡核苷酸探针杂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晶体上皮细胞内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含10%胎牛血清(FBS)与100mg/L青霉素和100mg/L链霉素的DMEM培养液培养及传代人晶体上皮细胞。用0.001,0.01,0.1,1,10和100μg/L浓度的bFGF作用于晶体上皮细胞,用MTT法检测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用Griess法测定NO含量;分别用RT-PCR方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iNOS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①bFGF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与对照组比较,除100μg/L组外,其余浓度为0.001~10μg/L的bFGF对人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效应均大于对照组,其中0.01~10μg/L的bFGF对人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效应差异显著(P<0.05)。②bFGF对晶体细胞NO水平、NOS活性及i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对照组和0.001,0.01,0.1μg/LbFGF组NO水平较低,而在1μg/L和10μg/L的bFGF使人晶体上皮细胞的NO含量增高,0.1~10μg/L的bFGF使人晶体上皮细胞的NOS活性增高、使iNO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强。结论:可以促进人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使NO含量和iNOS的活性和蛋白表达增高。
汪亚伦孔玮王彤杜静江岩王杰
关键词: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上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Flt-3表达及Flt-3/ITD突变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细胞株Flt-3基因表达和Flt-3/ITD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发病的关系。采用RT-PCR分析联合测序的方法检测82例白血病细胞株,其中包括20例AML细胞株和5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ALL),5株CML细胞株的Flt-3表达和Flt-3/ITD突变。结果表明:77例AL细胞株中有48例Flt-3表达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2%,其中20例AML细胞株中有12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0%;57例ALL细胞株中有33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58%。5例CML细胞株中有3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60%。12例Flt-3表达阳性的AML中有1例AMOL细胞株存在有异常表达(阳性率为8.3%),测序显示存在有29bp的两个编码重复序列,其余Flt-3表达阳性的细胞株未检出重复序列。未分化B细胞系Flt-3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成熟B细胞ALL(P<0.05)。结论:Flt-3基因在不同种类的白血病细胞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表达,在其中1例AML中发现有Flt-3/ITD重复序列。Flt-3基因及Flt-3/ITD突变检测可能有助于ALL特别是AML的诊断。
汪亚伦王彤许凤冮岩王杰
关键词:AML
p38 MAPK信号通路在2-氯乙醇致星形胶质细胞上调MMP-9表达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亚急性1,2-二氯乙烷(1,2-dichloroethane,1,2-DCE)中毒是严重危害我国劳动者健康与生命的职业病之一,脑水肿是其主要病理过程,但目前对1,2-DCE引起脑水肿的机制仍不明确。1,2-DCE具...
王彤
关键词:1,2-二氯乙烷中毒星形胶质细胞
文献传递
构建siRNA慢病毒载体抑制A549细胞株VEGF受体KDR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构建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KDR基因的siRNA慢病毒载体,鉴定其对肺癌细胞株A549基因干扰效果。方法设计合成针对KDR编码区的三条siRNA序列及阴性对照序列,克隆到PGCL-GFP载体,构建重组质粒,行PCR鉴定、DNA测序分析;转染人肺癌细胞株A549,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KDR mRNA、蛋白水平变化;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成功构建pGCL/KDR-siRNA重组质粒。A549干扰组KDR mRNA表达率下降,KDR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细胞周期改变。结论构建的pGCL/KDR-siRNA表达载体可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有效抑制A549细胞株KDR基因的表达。
王彤李丹妮李咏王杰
关键词:KDRRNA干扰慢病毒A549细胞株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对耐药CML化疗的逆转作用及机制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是髓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恶性克隆性白血病。由Ph染色体产生的具有异常酪氨酸激酶活性的Bcr-Abl融合蛋白是CML发病机制中的关键因素。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IM,商...
王彤
关键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肿瘤耐药性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文献传递
小鼠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白细胞介素-6对某些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解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白细胞介素 6 (Interlukin 6 ,IL 6 )对其他炎症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及对皮肤损伤修复过程的影响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 PCR法 ,检查了IL 6基因敲除鼠 (IL 6 / 鼠 )和正常野生型鼠(IL 6 + / + 鼠 )皮肤损伤后损伤区组织内不同时间的白细胞介素 1α(Interlukin 1α,IL 1α)、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ukin 1β ,IL 1β)、角质细胞诱导因子 (Keratinocytechemoattractant,KC)、单核细胞诱导蛋白 1α (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 1α ,MIP 1α)以及单核细胞诱导蛋白 2 (Macrophageinflammatoryprotein 2 ,MIP 2 )这 5种炎症因子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 :不论是IL 6 / 鼠还是IL 6 + / + 鼠 ,其被检因子的基因表达都以第 3d为高峰 ,第 6d则明显下降 ;同时 ,在损伤后的第 3d和第 6d ,IL 6 / 鼠的 5种因子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IL 6 + / + 鼠 ,而在损伤后的第 1d ,只有MIP 1α和KC的水平低于IL 6 + / + 鼠 ,而且 ,IL 6 / 鼠的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也稍迟于IL 6 + / + 鼠 ,但皮肤的损伤仍可完全修复。上述结果显示 ,IL 6在小鼠皮肤损伤过程中诱导其他 5种被检因子的产生 ,从而促进皮肤损伤的修复 ,但IL
林子清董玉贞张晓东王彤孙开来牛文友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6炎症因子皮肤损伤基因表达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