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博

作品数:83 被引量:709H指数:18
供职机构: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8篇经济管理
  • 13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历史地理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电子电信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9篇脆弱性
  • 12篇海洋经济
  • 7篇经济系
  • 7篇经济系统
  • 7篇集对分析
  • 6篇城市
  • 5篇影响因素
  • 5篇生产性服务业
  • 5篇生态
  • 5篇服务业
  • 4篇适应性
  • 4篇海洋产业
  • 3篇制造业
  • 3篇中国海
  • 3篇中国海洋
  • 3篇生产性服务业...
  • 3篇生态系统
  • 3篇时空分异
  • 3篇熵权
  • 3篇污染

机构

  • 73篇辽宁师范大学
  • 18篇浙江工商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东北财经大学
  • 3篇大连海事大学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联合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徐州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
  • 1篇大连艺术学院
  • 1篇熊本大学
  • 1篇自然资源部海...

作者

  • 79篇李博
  • 27篇韩增林
  • 11篇苏飞
  • 6篇佟连军
  • 6篇孙才志
  • 6篇杨智
  • 6篇郭建科
  • 5篇彭飞
  • 5篇王泽宇
  • 4篇狄乾斌
  • 3篇仇方道
  • 3篇王子玥
  • 2篇胡金生
  • 2篇刘锴
  • 2篇宋亚楠
  • 2篇应蓉蓉
  • 2篇黄建毅
  • 2篇王丹丹
  • 2篇王绍博
  • 2篇张帅

传媒

  • 13篇地理科学
  • 7篇海洋经济
  • 4篇资源科学
  • 4篇资源开发与市...
  • 4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海洋开发与管...
  • 3篇中国人口·资...
  • 3篇赤峰学院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理研究
  • 2篇经济地理
  • 2篇辽宁税务高等...
  • 1篇教育科学
  • 1篇北方经贸
  • 1篇戏剧之家
  • 1篇学前教育研究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0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被引量:30
2014年
在人海关系地域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海经济系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对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进行研究。采用熵值系数法进行权重赋值,建立脆弱性与敏感性、恢复性函数关系,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从脆弱性结果分析来看,1996~2009年辽宁沿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脆弱性逐年降低,并从极强脆弱型发展为弱脆弱型;②1996~2009年敏感性指数呈现多个"倒U"型连续波动;③1996~2009年,恢复性指数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海洋产业增加值逐年增加,海洋油气产业发展出现波动性的变化,海洋捕捞产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博
关键词:脆弱性熵权系数法
基于脆弱性视角的环渤海地区人海关系地域系统时空特征及演化分析
脆弱性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人海关系地域系统作为海洋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研究一定地域范围内人海地理空间的结构特征及演变规律。以环渤海地区为例,首先,对其海洋资源、海洋科技力量和人才资源及海洋基...
李博苏飞杨智韩增林彭飞
关键词:脆弱性集对分析
沿海城市弹性演变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以大连市为例被引量:11
2017年
城市是人地相互作用十分强烈的地区,具有典型的弹性特征.在弹性城市理念和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城市弹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大连市城市弹性及城市子系统弹性指数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城市弹性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1)2004—2014年间,大连市城市弹性程度整体上呈现上升的态势,弹性指数由2004年的0.252上升至2014年的0.723,目前已处于较高弹性水平;(2)城市子系统弹性中除城市生态弹性程度呈现明显的倒V型外,其他城市子系统弹性程度均有较大提升;(3)城市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高、高端人才缺乏以及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建议通过改变经济增长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培养高端人才,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提高大连市城市弹性水平.
李博张帅
关键词:熵值法灰色关联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研究被引量:29
2012年
依据投入产出法,综合考虑研究区域实际情况,基于中间需求率确定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利用服务分配系数定量分析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特性,提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对于资源型制造业,应该加大对资源的深度加工处理,增加其增值率和利润率,大连市的低技术型制造业和中技术型制造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发展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对于高技术型制造业,大连市制造业仍然缺乏行业关键核心技术;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机制上分析,资源型制造业、低技术性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负反馈机制,中技术型制造业、高技术型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是正反馈机制;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过程中,尽量采取正反馈模式,以技术型制造业结构为主导。
李博韩增林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制造业
基于集对分析的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被引量:35
2016年
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出发,构建敏感性和应对性指标,运用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结合集对分析法,分析1996-2012年中国海洋经济系统脆弱性的演变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海洋经济系统对不利扰动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对内、外冲击的应对能力表现出增强趋势,脆弱性不断下降;2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海洋经济系统敏感性、应对能力与脆弱性之间的关系,得出应对性的强弱对脆弱性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3提出相应的降低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对策,包括充分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陆海统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等。
李博杨智苏飞孙才志许妍郭建科王泽宇
关键词:脆弱性集对分析
基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日本海洋产业发展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21世纪是海洋世纪,日本展开了新的"蓝色产业活动",通过海洋产业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利用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基础雄厚,开放条件优越等优势,在"海洋立国"战略背景下,不断促进提升海洋产业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中的战略地位。在概括介绍日本海洋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支柱产业海洋渔业、沿海旅游业、海洋港口交通运输业和造船业等布局和发展状况等做了浅析,进而分析日本海洋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李博杨智苏飞韩增林
关键词: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强国
基于WSBM模型的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研究被引量:36
2016年
基于海洋经济脆弱性内涵,结合"压力-状态-响应"模型(PSR)和"暴露度-敏感性-应对能力"模型,从压力、敏感性、应对能力3个方面构建海洋经济脆弱性测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考虑了松弛变量权重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WSBM)对2000~2011年环渤海地区17个沿海城市海洋经济脆弱性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模型分析了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动态演变,结果基本显示了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的分布格局。其中微度脆弱地区为天津市、大连市、东营市、烟台市;轻度脆弱地区为秦皇岛市、丹东市、盘锦市、葫芦岛市、威海市、日照市;中度脆弱地区为青岛市、潍坊市、滨州市;高度脆弱地区为唐山市、沧州市、锦州市、营口市。同时对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对降低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脆弱性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孙才志覃雄合李博王泽宇
关键词:核密度估计
海洋政策学课程改革探索
2020年
针对海洋政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海洋经济地理学的课堂教学内容,建设启发式的授课方案与平台,开展预设问题的辅助式教学和案例型比对教学方法,构建讨论式教学模式,明晰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通过教学改革,深化理论结合实践的创新培养,为人文地理学专业的基础教学探索新的模式。
李博
关键词:海洋政策教学模式
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时空差异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1
2018年
适应性是全球变化和环境与发展研究的热点和重要领域,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框架和有效分析工具。以适应性为切入点,基于敏感性、稳定性、响应3要素构建评估框架,应用熵权TOPSIS法和协整检验分析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发展受到内源力和外向力的双重扰动作用;(2)不同适应性要素以及适应性系统时空分异特征显著;人海环境系统敏感性较弱且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哑铃形"分布状态;人海环境系统稳定性较差且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态势;人海经济系统响应较弱且呈明显"极差化"分异特征;人海经济系统适应性与人海环境系统适应性大致保持线性相关关系;(3)2000-2014年环渤海地区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呈缓慢上升趋势,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适应性分为4类,高适应性城市(0.536)为大连;较高适应性城市(0.442~0.482)有天津、烟台、青岛、日照、东营和威海;中适应性城市(0.346~0.380)有秦皇岛、潍坊、营口和丹东;低适应性城市(0.303~0.326)有唐山、葫芦岛、滨州、盘锦、沧州和锦州;(4)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影响因素呈现海洋环境管理力度>海洋经济对外交流能力>港口建设水平>人才支持力的正向驱动作用。
李博史钊源韩增林田闯
关键词:环境适应性影响因素
基于MFA和DEA的东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被引量:12
2009年
本文应用MFA和DEA模型,以14个典型矿业城市为案例,对1995年-2006年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①东北地区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平均水平较高,且整体呈提升趋势;②从资源类型看,煤炭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迅速提升,而石油、冶金、综合3类城市则在降低;从发展阶段看,老年阶段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升,中、幼年阶段呈下降趋势,尤以幼年阶段显著;从城市规模看,特大型和中等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呈下降之势,而大型矿业城市则显著提升;从地区分布看,辽宁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变化比较平稳,吉林省呈下降趋势,而黑龙江省则呈较大幅度提高之势;③纯技术效率是驱动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的主导因素,而规模无效是造成矿业城市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控投入规模成为促动东北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仇方道李博佟连军
关键词:物质流分析数据包络分析可持续发展能力矿业城市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