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冬玲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建筑科学
  • 2篇理学

主题

  • 2篇钢框
  • 2篇钢框架
  • 1篇动力分析
  • 1篇增量动力分析
  • 1篇支撑结构
  • 1篇损伤累积效应
  • 1篇抗震
  • 1篇抗震分析
  • 1篇抗震分析与设...
  • 1篇空间钢框架
  • 1篇环境激励
  • 1篇钢结构
  • 1篇钢框架结构

机构

  • 3篇北京交通大学
  • 3篇天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3篇李忠献
  • 3篇徐龙河
  • 3篇杨冬玲
  • 1篇钱稼茹
  • 1篇单旭

传媒

  • 2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振动与冲击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空间钢框架支撑结构损伤定位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结构振动特性的损伤指标定位方法,对一空间复杂模型结构进行模拟损伤定位分析,考虑了2种损伤状态7种损伤模式,采用环境激励方式,利用有限的测试信息对不同的损伤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将损伤指标同结构自身特性、识别的模态参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能够对空间复杂结构可能损伤的位置给出合理的估计.
徐龙河杨冬玲李忠献钱稼茹
关键词:环境激励
基于应变和比能双控的钢结构损伤模型被引量:10
2011年
损伤模型是对经历地震后结构的剩余承载力进行定量评价的重要工具。提出了一个基于等效塑性应变和比能双控的损伤模型,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考虑了三轴应力对地震作用下结构性能的影响,可用于空间结构强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分析。应用该模型对一个九层的benchmark结构进行了地震倒塌模拟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应变与比能双控的损伤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强震下钢结构竖向构件及层的损伤发展过程。
徐龙河杨冬玲李忠献
关键词:钢结构增量动力分析
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钢框架结构抗震分析与设计被引量:3
2012年
为了在强震分析中考虑钢材损伤累积效应的影响,应用塑性应变和能量损耗理论建立了钢材的损伤模型,对一个9层Benchmark结构进行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地震分析.通过对比分析,表明考虑材料损伤累积效应因素后,结构塑性阶段的动力反应变大,损伤指标增加,损伤程度提高1个等级.针对结构在强震中考虑损伤累积效应的反应特征,通过布置斜撑对薄弱层进行了加强,使首层的动力响应和损伤程度均大大减小,上层的损伤指标虽有所增加但损伤状态变化不大.
徐龙河单旭杨冬玲李忠献
关键词:钢框架结构损伤累积效应抗震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